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棉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综议(上)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棉纺织工业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与纺织技术相结合,推动了棉纺织工业设备向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棉纺织工业生产网络化数字管理体系的形成及完善,也出现了世界纺织工业布局的大调整等方面。
一、棉纺织工业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高水平自动监控系统的发展,使纺织设备实现了高速度、高效率及高度自动监控的技术进步,从清梳联开始,并条、精梳、粗纱、细纱、自动络纱、倍捻、正经、桨纱以及无梭织机等工序,纺织设备步入一个崭新水平的高科技阶段,不仅产量高,而且在质量优、能耗低、用工少等方面尤为突出。现就各工序的技术进步状况讨论如下:
1、国外开清棉机组大都已实现计算机控制的短流程机组,强调发挥单机功能,形成一抓、一开、一混、一清、一给的工艺流程。
   ①一抓:是指往复式抓包机,实现精细抓取,抓包机下降动程最小可控制在0.1毫米,抓取棉束重量20毫克左右。而我国园盘抓包机及老式往复抓包机小车下降动程较大,抓取棉束在300毫克以上。抓取棉束越少,使杂质暴露的越充分,为下游工序排杂提供越有利的条件。此外,现代化抓包机的打手可随棉包高度变化而随时升降调节,保证配棉比例的实现,目前抓包机已向加宽方向发展,可增加混配棉比例,提高抓棉量,保证精细抓棉的实施。
②一开:国内外先进开棉机都是单轴流或双轴流自由打击式开棉机,棉絮进入打手室内,在高速回转的轴流打手带动下,沿轴向回转了3—4周,大颗粒杂质在离心力及尘棒作用下实现早落多落,一方面由于是自由打击,不是握持喂入,损伤纤维较少。另一方面与精细抓棉形成呼应,抓的越细,排的杂质越多越好。轴流开棉机打手速度及尘棒隔距都会因原棉含杂多少,而自动经计算机调整,因此对原棉含杂多少的针对性、适应性能好。大落、早落越好,为下工序进一步除杂提供越好的条件。
③一混:应用多仓混棉机的时间延差作用,实现多仓混棉是目前开清棉短流程中的重要混棉装备,有4仓、6仓及8仓等,混棉效果好。
④一清:以德国特吕茨勒公司生产的CVT3为例,是三刺辊开棉机,三个刺辊的针密由稀到密,刺辊速度由低到高,刺辊下面加装负压吸嘴及除尘刀等,体现了渐增性精细开清的要求,除杂效果好。精细开棉机必须与轴流开棉机配套。渐增性三刺辊开棉机必须在自由打击轴流式开清棉机处理原棉早落、多落大杂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开棉,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⑤一给:清梳联中给棉箱是开清棉与梳棉机连接的关键设备,老式给棉机有振动棉箱、回花式给棉箱等都不能满足降低生条不匀率的要求。现代化清梳联给棉箱像德国特吕茨勒公司清梳联给棉箱为无回花式,分上、下棉箱,应用压力传感器及变频调速电机传动给棉等新技术,应用上、下棉箱的压力来严格控制棉箱中棉絮密度,达到精确向梳棉机给棉的目的。瑞士C60梳棉机对给棉箱作了很大改进,在压力棉箱下面又加装了压缩花衣均匀给棉系统,据实践检测,即使梳棉机上不装自调匀整装置,单压力式给棉箱给棉效果可使生条重不匀控制在2%以内。
我国开清棉系统,像郑纺机、青纺机、明正纺机及金坛纺机等也具有一定水平,有的已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
2、高性能梳棉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梳棉机步入高科技的新阶段,主要特点是自动监控水平高;夕林速度大大提高,已超过600转/分;刺辊喂入部分改进很大,像瑞士C60、德国DK803、DK903都由单刺辊改为三个小刺辊,第一刺辊为梳针式,第二、三刺辊包以锯齿,三个刺辊速度及针密逐渐加大,刺辊下配有负压吸嘴及分梳板、除尘刀,棉层改为正向喂入,提高了分梳效果;大漏底已基本封闭,改为铝质罩板,中间沿夕林横向,配以负压排气缝,以调整夕林气流;梳棉机配置了混合环自调匀整装置,使棉条长、短片段不匀显著改善,5米重量不匀率可控制在1.5%以下;像DK903、DK803还在道夫下方加装了在线棉结监测仪,及时监测并报告生条中棉结含量的变化;此外,C51、C60、DK903等还装备了在线调盖板—夕林隔距,自动磨夕林、盖板针布等,使梳棉机梳理质量能长期稳定;DK903及C60还加装了小并条机,减轻后工序牵伸负担,对提高纱线质量十分有利,新型高产梳棉机都推广应用了各类新型针布及加装固定盖板,盖板反转,减小踵趾面差等措施,对提高分梳质量、排除结杂及短绒有十分显著的功能。C60梳棉机机幅由1000毫米增加到1500毫米,单产水平提高50%。高性能梳棉机配有彩色荧屏显示,可记录显示各种生产工艺数据,梳棉机的传动已实现盖板、夕林、道夫、刺辊分单元由调速电机传动。高性能梳棉机将发展成专家智能型高科技设备;具有自动诊断与处理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上的问题,并自动报警。
梳棉是纺纱的心脏及核心,是半个纺纱厂。高新技术、高性能的梳棉机是纺好优质纱的基础,在不断研究开发中梳棉机会更加完善。我国新型梳棉机如FA225等也比较先进。
国内外清梳联发展很快,像美国清梳联比例已占90%以上,其它发达国家也在50%以上,我国清梳联目前比例仍较低,约占15%。
3、并条机的技术进步:代表现代高科技的新型并条机有瑞士RSB-D30、RSB-D50及德国HRS1000并条机,主要有如下特点:
①速度高:前罗拉引出速度高达1000米/分,有三上四下压力棒牵伸等;
②自身净化能力强:可及时排除牵伸系统的短绒,净化周围生产环境。
③为了配合新型纺纱,已应用矩形条桶,供给转杯纺、喷气纺等,减少了条桶的占地面积。
④自动控制水平高:机上配有开环式自调匀整系统及粗节疵点监控系统。新型高速并条机自调匀整功能很强,与清梳联、梳棉自调匀整配合。可使纱线重量不匀率控制在1.5%以内,重量偏差在0.5%以内。因此这种高科技梳并系统中普通的重量不匀率及突发性疵点及纱线条干监控方法已不必要,纺部离线监测技术必需改革。
4、粗纱机:在传统纺纱中,粗纱机是不可缺少的工序,现代化粗纱机有了很大变化。锭翼速度最高已达达到1800转/分。
①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传感技术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取代传统的变速锥轮差微机构、成形机构等系统,取而代之为四个变速电机,在电子计算机控制指挥下分别传动牵伸罗拉、锭子、锭翼及升降等四项机构,大大简化了传动机构,即节省能耗又减少噪音,更重要的是使卷绕线速度与前罗拉引出线速度完全精确同步,彻底解决了传统粗纱机由于开关车及微动而产生的粗纱细节,为下游工序,如喷气织机、大圆织机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在新式粗纱机上还配备了粗纱卷绕张力监控系统,使粗纱卷绕从小纱到满纱都能保持张力一致,对温湿度、原料、品种支数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③新型粗纱机配有半自动或全自动落纱,全自动落纱机构太复杂,一般都应用半自动落纱。粗细联机构也过于复杂应用的不多。但发达国家应用组细联技术较为广泛。
④现代化高科技粗纱机的自身清洁系统很完备,包括对牵伸系统、卷捻系统的吹吸净化设施十分完善,对提高产品质量十分有利。
5、锭细纱机在80年代后期,取得许多新的发展,有突破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①1999年国际纺织展览会上瑞士、德国等国的纺机公司立达、绪森及青泽等推出了取消纺纱三角区的紧密纺纱技术,使环锭纺纱质量显著提高,环锭纱质量步入一个崭新的高品位水平上,使环锭纺纱换发了青春,提高了与新型纺纱的竞争力,因此,环锭纺纱仍然是纺纱的主力军。立达K44型及绪森FormaxE1型都是当代紧密纺纱机的代表。此外,绪森公司还为一些将传统细纱机改造成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生产专门的配件,促进紧密纺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对我国FA506、FA507环锭细纱机的改造)
②长车环锭细纱机的出现,使环锭细纱机占用厂房。积,设备费用及生产成本得以减少,将1440锭与1008锭两种环锭细纱机相比较,同样2万锭的规模,可节省投资10%,节约生产成本5%,减少14%的占地面积,将1008锭长车与普通400锭细纱机相比较,可节约投资20%。此外还利於实现自动落纱、自动监控技术的实施,应用数控系统,使生产工艺数据受控,并在设定的时间内停,开车及落纱,并配备有自动接头系统。
③细络联是环锭细纱机与自动络纱机相结合的重大进步,减少用工,避免人工搬运对管纱的碰撞磨擦损坏,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质量跟踪,将发现的坏纱(弱捻纱、毛羽纱、成形不良及突发性纱疵的纱等),跟踪至环锭细纱锭子,将故障消除在初始阶段,减少了浪费。
④由于发展了长车型环锭细纱机,在解决传动问题上采取了同步启动分段电机传动的技术,牵伸罗拉及卷捻锭子的传动分别有两组电机或多组电机传动,并将细纱卷绕成形分为10个阶段,设定10个卷绕速度或进行分级调速以控制卷绕张力一致,也有采用无级调速方式来控制卷绕张力的一致。细纱机的锭速已达到25000转/分。
先进的环锭细纱机集中体现在小卷装、高速度、长车型、细络联及紧密纺等方面,80年代起牵伸机构,应用了板簧加压及气动加压等高新技术,使牵伸机构真正做到重加压,强控制。国外新型细纱机的代表为青泽350、立达G350、K44等。
6、自动络纱机的发展:随着后工序纱线退绕速度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更高的要求,第三代自动络纱机实现了精密卷绕张力,精密防叠状卷绕以及精确定长的高科技络纱,使退绕速度可提高20%左右。此外,在自动络纱机上除了配置了电子清纱、空气捻接等装置外,还把纱疵分级技术搬上了自动络纱机,使每毫米的纱线质量都能受到检测。自动络纱机还配置了异纤清除系统,能将与棉纤维不同颜色的各类异性纤维清除,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为提高染色质量创造了条件。
新型自动络纱机技术还发展到自动换管,及自动满筒落筒技术,还包括自动运输、包装、贮存等,实现了从细纱、细络联到自动络纱、包装、运输、贮存的自动生产线。
7、精梳:在传统纺纱中还包括精梳工序,精梳技术近20年也有许多发展,主要有以下进步:
①速度高:最新式精梳机速度达到300~400钳次/分,为达到这个速度许多专件都作了重要改进,如顶板梳针板已改为轻质合金材料。
②综合质量水平高:精梳落棉合理:落棉中含短绒率70%以上,精梳条含短绒率8%以下,精梳后棉结清除率17%以上,(对比生条),杂质清除率50%以上(对比生条)。精梳条乌斯特条干CV% 3.8%以下,重量不匀率0.6%以下,机台之间重不匀在0.9%以下。
③自动化水平高:体现在采用多种高灵敏度自停装置及计算机监控系统,具有人机对话功能,采用PLC程序控制系统及变频调速系统。
国外E62、E70等,以及国内FA266、FA268系列,PX2系列等都比较先进。
8、高速正经机:采用液压刹车,刹车距离2.5米,自动控制水平高,可对正经机上每个筒子纱实行张力监控,采用的张力传感器为阻尼式张力控制系统(电磁场阻尼式,气压阻尼式及油液阻尼式张力控制系统),保证经纱的张力纵横向一致。机上还有自动负压吸尘清洁系统及自动荧屏显示系统。车速1000转/分以上,大经轴直径1000毫米以上,最大1.6米。国外贝宁格等整经机比较先进,国内射阳纺及沈阳纺机等生产的整机已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
9、浆纱机:现代化浆纱机包括以下特点:
①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七单元变频调速电机传动系统,电子计算机分别对经轴至引纱辊,引纱辊至上浆辊,上浆辊至烘房三段张力控制。经轴架采用H型双层架,并有计算机控制的气动加压系统,退绕性能好,张力均匀,回丝少,整台浆纱机的经纱张力伸长能控制在1%以内。
②新型浆纱机采用高压上浆技术,大大提高经纱上浆质量,经纱毛羽减少约50%,织机效率提高5%。
③双浆槽或多浆槽及湿分绞技术,减少经纱进入烘房时的复盖系数,对减少毛羽十分有利。
④烘干技术的 改进使经纱从浆槽出来后经过湿分绞后以片纱进入予烘筒,予烘后再进入主烘区,烘干效率好,经纱分片进入烘干区,对烘筒的复盖系数低,因此可减少邻纱之间的粘连,对减少毛羽有利。
⑤浆纱浆前予加湿技术是目前国外新型浆经机的一项新技术,经纱进入浆槽前先进入90℃左右的热水槽浸渍,可洗去经纱上的棉腊、油脂及其它短绒及杂质,被高压挤压(10吨压力)后进入浆槽,可提高经纱对浆液的亲合力,形成经纱表面上浆,提高了上浆效果,改善了被复,从而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强力有显著效果,进一步提高织机效率,节约浆料,可使经纱减少毛羽50%,增加强力10—20%,提高耐磨度60%,减少浆料用量约30%。
⑥电子计算机对全部浆纱机的控制技术是新型浆纱机的重要进步之一,经过电子计算机可在线对各工艺参数如液面高度、浆液温度、烘房温度、压辊压力、回潮率、伸长率及经纱张力等进行监控,并对速度、产量、生产轴数、匹数等进行自动在线统计、贮存、记忆及荧屏自动显示,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经过电子计算机可优化各工艺参数。像祖克—米勒新型浆纱机实现在线对经纱张力、伸长、烘房浆液温度、车速、上浆率、压浆罗拉等工艺参数的设定及变更。
⑦新型浆纱机设有液压系统及气动系统,落轴自动粘贴胶带纸封头装置,防止织轴纱头紊乱交叉。
织轴卷装由800毫米增加到1000—1600毫米,增加了经纱容量,1600直径的织轴比1000直径的织轴容量增加2.4倍,减少换轴次数,提高了织机运转效率。
国外浆纱机已发展到高科技阶段,像祖克—米勒,贝宁格、西点、卡尔玛雅及日本HS系列等。
我国浆纱机的开发速度已加快,像郑纺机GA308,盐城纺机GA338等,都已接近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高科技水平。
10、无梭织机的发展:用于棉纺织工业的无梭织机有喷气织机、箭杆织机及片梭织机三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科技技术与织造技术的快速结合。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及变频调速技术的介入,使无梭织机在自动控制、质量监控及织造品种适应性等方面加快了发展速度,像喷气织机、箭杆织机两种机型发展很快,片梭织机由于苏尔寿—鲁蒂专利控制原因发展较慢。
①喷气织机一改只能织造简单的平纹及斜纹织物的情况,品种适应性大大提高,幅宽由190、280发展到400公分。由于采用多喷嘴(4喷嘴)已实现多色多品种引纬,机器上还可配备电子多臂、电子提花等开口系统,即可织造原色织物,又可织造各式色织物,提花织物等。
②质量监控系统的功能大大提高,如断纬自停、自动寻纬、自动修复开车、电子送经、电子卷取及开关车横档消除系统。自动选纬功能,即可选择不同颜色,又可选择不同材料的纬纱,织物由细支高密织物到牛仔布、重磅织物、提花织物等都能适应。
③哔加诺喷气织机已实现特殊变速电机直接传动主轴的技术,取消了刹车、传动带等,简化了传动系统。
④喷气织机由于是气流引纬,引纬率很高,最高已达到2800米,车速2000转/分,同等规格比箭杆织机节省劳动力46%以上,美国已逐步将喷气织机取代箭杆织机。
⑤喷气织机适用于环锭纱、转杯纱、喷气纱,涡流纱及各类花色沙,尤其与高档转杯纱,匹配生产的牛仔布织物质量水平很高,因此美国目前的牛仔布生产工艺已大部分转向转杯纺与喷气织机组成的生产线。
⑥箭杆织机虽然品种适应性很强,产品质量也不差,自动质量监控水平很高,但由于是引纬车速比喷气织机相差一倍,因此,今后箭杆织机的竞争力要低于喷气织机,但由于机构比较简单,价格低于同等特性的喷气织机,因此国际上将箭杆织机列为取代有梭织机的机型。正是由于箭杆织机的不断完善,会加快有梭织机无梭化的进程。
⑦片梭织机在20世纪也在不断发展,但受到技术专利的限制,成为苏尔寿、鲁蒂独家生产,但片梭织机由于独特的特性,在一些纺织品领域里,尤其装饰布工业用布及特殊技术纺织领域里有独特优势。片梭织机的幅宽是其它无梭织机不能比拟的,目前已发展到12米宽的织机。今后将作特殊用布的机型发展。
⑧多相织机是最新的喷气织机机型,在一个回转中同时进行四根引纬,大大提高喷气织机的引纬率,在同一转速下多相织机比单相织机高4倍。多相织机目前不能大量推广应用的主要矛盾是纬密不能像单相喷气织机适应范围广,但在发达国家由于纺织工人工时工资很高(美国12~13美元以上,西欧约20美元以上,日本25美元以上),因此多相织机多在发达国家及地区用于织造一些特别织物。
21世纪喷气织机将快速发展成为无梭织机的主力军,片梭织机发展成生产特种织物的机型,箭杆织机将作为取代有梭织机的机型,多相织机将在不断改进完善中取得发展。
11、新型纺纱的发展:20世纪以来新型纺纱的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新型纺纱主要有转杯纺,喷气纺及涡流纺的几种,都属于自由端纺纱系列。
①转杯纺是目前新型纺纱中技术最成熟的一种,像德国赐莱福公司的Auto312及瑞士R40转杯纺织机,转杯速度达到15万转,机上配有电子清纱,自动接头,自动换筒,自动验纱及卷绕张力自动控制系统,筒子纱重量5公斤,纺纱支数最高为60英支,国内外应用这种高档转杯纺纱机生产针织用纱及牛仔布用纱,纱线及织物档次高,条干,纱疵及毛羽及均优于环锭纱,唯强力只有环锭纱的80%,但转杯纱由于纱疵少,强力均匀,最低强力弱环少, 因此在喷气织机上织造时织机效率反而比环锭纱高。
目前全世界转杯纱已达到800多万头,占棉纱总产量的45%左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②喷气纺是日本村田公司的专利产品,经过不断改进,已由MJS802双喷嘴发展成球形罗拉与单喷嘴组成加捻系统的RJS804型喷气纺纱机,引出速度350米/分,而转杯纺引出速度为200米/分左右,RJS804型喷气纺纱机纱线毛羽仅为0.5毫米长,而环锭纺纱,至羽长度有不少在3毫米以上。RJS804喷气纱条干cv%,粗细节及棉结等项指标均优于环锭纱,但RJS804喷气纺纱机仅适于等长短化纤纺纱或涤棉混纺纱,手感比环锭纱粗硬,是今后应不断改进的主要问题,但如果用喷气纺生产特细纤维纱,能显著改善手感,强力及条干,纺纱支数高达80支。全世界共有3000台,其中美国2000台,其它1000台分布在东南亚及拉丁美训,我国2001年引进了一批RJS804喷气纺纱机。随着差别化纤维的发展,喷气纺纱技术会更显示出其优势。
美国将喷气与转杯纺两种体系合办成一种新型纺纱厂,其总产量已占全国棉纱(包括化纤纱)的1/2。
③涡流纺纱是1999年法国巴黎展览会新展出的自由端纺纱体系,它由一个单喷嘴及空心锭子加捻成纱,经卷绕机构形成筒子纱,最大优点是能生产纯棉纱线强力与同支环锭纱相近,具有无结头、毛羽少、飞花少的优点,其蓬松度只有环锭纱的1/3~1/4,纱体光滑如丝,手感比喷气纱柔软的多,最大引出速度400米/分。但也有不足,目前纺纱支数只可在18-40英支之间,而且要求棉纤维 必需是长绒棉,因此品种及原料适应性均不理想,应该在今后不断发展中改进与提高。
目前美国已有120台(每台72头)涡流纺纱机,在美国Ramtex试验工厂在继续研究与改进。
④喷气纺、转杯纺、涡流纺都是以棉条喂入的,具有实现生产全自动化连续生产线的条件。由于取消了粗纱机、细纱机及自动络纱机减少了占地面积及用工,因此新型纺纱是21世纪发展潜力较大的体系,针织、机织用纱将进一步以新型纱部分取代环锭纱。
⑤新型纺纱的纺前准备应当配备高科技的清梳联、精梳装备,高档次的新型纺纱系统,是21世纪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12、棉纺织生产中离线监控水平的提高是现代化生产环节中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瑞士产乌斯特条干仪又发展到4型,是电容式为主的传感器检测技术,可对棉条、粗纱、及细纱进行离线监测,试验速度很快。这种检测仪属于高科技仪器,应作为常规检测工具取代普通的沙氏条干仪,世界各国都以乌斯特条干仪的测试结果为准。还具有检测纱线毛羽的功能。
②HVI大容量棉花性质检测仪,1998年国际纺织生产联合会举办的二年一次的棉花检验技术第10次会议上正式向国际推荐使用HVI检测仪,对棉花性质进行综合评定及分等分级检验,大容量棉花检测仪(High volume instrumente),开始于美国农业对棉纤维特性的检测,后来发展成棉花生产,贸易及纺织工业领域里广为应用的纤维检验仪器,可检测棉纤维成熟度、细度、含糖率、棉结杂质、单纤维强力及色泽、分等分级快速大容量的检测仪,目前全世界已有HVI检测仪1100多台,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及地区,就连乌兹别克这个产棉国从1998年起也开始应用HVI检测仪对棉花进行分等分级检测。
③乌斯特Afis是一种快速检测棉花性质的高科技仪器,主要应用于棉纺厂质量控制,可对进厂棉包进行逐包检验,控制棉包含杂、棉结含量、短纤维含量、不成熟纤维含量及其它原棉性质如细度、长度、成熟度等的检测。国外在配棉中特别增加了不成熟纤维含量的百分比指标,控制棉结的波动及减少染色针织机织纱的染疵,在纺织厂混棉时每批当中包与包之间的差异不可超过2%,批与批之间不成熟纤维含量要控制在0.5%,同时应用Afis可随时对纺纱各工序的短绒、棉结的分布进行跟踪检测,及时提供优化工艺参数的依据,Afis检测仪只需人操作,每个试样试验2~5分钟,发达国家棉纺厂的棉检工作已完全由Afis担任。
④HVI大容量纱线强力检测仪TENSOJET,检测速度快,容量大试验速度为400米/分,每小时可做3万次,比普通自动单纱强力机快238倍,国外应用HVI大容量强力试验仪的检测结果,指导与服务下游工序喷气织机及高速织机大圆织机的生产,通过大容量的拭验可检测出普通强力机不能准确发现单纱强力弱环,从而指导生产加以解决,以提高下游工序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⑤乌斯特自动验布技术的发展:人工验布是织布厂织物外观检验传统做法,由于人工检验受人工精神集中时间的限制,据测试人工检验20~30分钟后即产生精神疲劳,验布工,每小时最多发现200个疵点,会由于疲劳产生漏验,最大漏验率达30%,人工检验速度一般在5~20米/分,产量很低。乌斯特自动验布技术在90年代进入纺织生产领域,验布速度高达120米/分。这项新技术是应用随机网络技术,处理疵点能力为250个,并有记忆贮存功能,同时可对布面疵点进行分类分级,另外,可随时提供适当的优化工艺参数及减少疵点产生的途径。自动验布技术代替人工验布是质量管理及生产管理的重大革命,与应用了50年之久的纱线条干均匀度条干仪相对应,使织物检验技术走向自动化的道路。
13、纺织生产的自动化:目前世界上纺织生产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发达国家象美国、日本及西欧诸国,由于纺织生产用工多,而它们的纺织生产工人工时工资都很高,因此势必要走纺织生产自动化的道路。
①目前在传统纺纱体系中形成清梳联,梳并联、并粗联、粗细联及细络联等一系列的自动化生产线,大大减少用工。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投资200亿美元对环锭纺等进行自动化改造,改造后用工模式为每4万锭100人(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厂部职员等全厂职工在内),使吨纱用工达到4人,称为世界级,中间一档吨纱用工16人,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吨纱用工约30人。全流程自动化投入的成本很高,如果设备投资为2000万美元,则用于自动化的投资要600万美元占设备总投资的30%,这种投入是无法回收的。
②发展中国家,不必进行如此巨大投资的技术改造,但像清梳联细络联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自动生产线应该考虑。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必考虑全流程的自动化问题,尤其粗—细联费用太高更不必改虑。
③发达国家的转杯纺、喷气纺、涡流纺等新型纺纱系统,由于流程短,而且没有像粗纱机这样复杂的工序,因此有的已实现了新型纺纱系统的全流程自动化,甚至已实现了无人工厂,无人车间,全部靠电子计算机指挥生产及半制品质量检控及运输。
④织造系统全自动化,目前尚不能实现,尤其像正经、浆纱、织造之间的自动线尚无法形成,仅布机本身的经向断头后修复开车还要靠人工完成,自动验布系统的应用虽然大大减少了用工,提高了验布速度,但布机落布至验布之间亦不能形成自动线,但国外已有将乌斯特验布仪装在每台织机上,在线进行棉布的检验及分等分级。

 

                              

评分:0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