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草原丝路源远流长[下]

  公元前后,匈奴族是蒙古高原的主人,控制了阿尔泰山南北、天山南北以及河西广大地区。匈奴失势后,鲜卑等民族崛起。南北朝时,突厥族建立了从蒙古高原到哈萨克丘陵的东西突厥汗国,取代匈奴人控制了北方草原丝路。

  突厥是六世纪中叶在我国西北兴起的游牧民族,北周对突厥“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北齐时,“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突厥贵族每年坐收丝绸数十万段,并将其中的大部分通过草原之路运往西域、中亚、波斯和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等地。

  公元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回纥在漠北兴起,强制以马匹换取唐代的绢,从而获得大量的丝绸,史书称之为“绢马交易”。正如白居易“阴山道”中所说:“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新唐书·食货志》记载:代宗时(公元763~779年)回纥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回纥人把大部分多余的丝绸通过草原之路运往西域、中亚。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王朝与西夏政权,同样使这条古道发挥作用,他们用从中原掠夺来的丝绸换取西方的珍宝。《宋史》记载:“会无昊请臣,朝廷亦已厌兵,屈意抚纳,岁赐缯、茶增至二十五万。而契丹邀割地,复增岁遣至五十万。自是岁费,弥有所加”,“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统军挞览引兵分掠威虏、顺安、北平,……(宋与之议和)岁遣契丹银、绢三十万”;《辽史·圣守纪》有云:“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一月,密请议和,愿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在这条通道的最南边,有一条支路曾起过非常突出的作用。即:经河套西行,经居延海,沿河西北山、马鬃山北麓,至哈密、吐鲁番等地,从此西行。在宋、辽、金、西夏对峙时期,其他交通线路均难以顺利通过,商人便利用此路线东西往来。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并建立了蒙古汗国后,蒙古骑兵驰骋于亚欧两洲的广大地区,冲破了往昔各国的疆界,并在此辽阔的领域内,广设驿站,把各地联结了起来,使东西方陆上交通畅行无阻,历代被各民族割据、阻断的古丝绸之路重新开通,草原丝路重又焕发青春。

  元朝是对蚕丝剥削最为苛重的一个朝代。元太宗八年(1236年)推行丝料之法,“每户出丝二斤,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官;五户出丝一斤,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本位”。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列出各种户籍的纳丝标准,较以前更为加重,最高的每户每年须缴丝四斤,这些户籍分归诸王、后妃、公主统领。这些王公贵族把大量的丝绸用来调换西方的黄金、首饰、珍珠等物品。因此,在草原之路上奔向西方贸易的,大部分为官家子弟。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评分:0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