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提高纺机产品质量,扩大国产纺机市场份额

                                

 
    近几年我国纺织工业通过改组、改造、改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纺织器材的年销售量也逐年提高,市场红火,效益增长,全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
    从1997~2001年全国纺织器材市场的销售情况分析,1997、1998是滑坡的两年,1999年开始回升,2001年达到高峰,2002年继续上升,市场持续看好。据统计,1997年国产纺机器材全年销售总额约80亿人民币,同期进口纺机器材用汇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5亿元;2001年国产纺机器材销售总额157亿元人民币,同期进口纺机器材用汇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8亿元。国产纺机器材的销售额和进口的金额比例,1997年为39:61,2001年上升到43:57,国产纺机器材所占比例有一定的提高,但进口仍大于国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替代进口这一块市场正是国产纺机器材企业的竞争热点。为什么在我国纺织市场发展条件下,国内相当一部分纺织企业宁愿购买进口设备呢?据分析原因有三:一是部分重点纺机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产品有差距,满足不了生产工艺的发展要求;二是产品质量有差距,特别是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往往影响生产效率;三是售后服务跟不上,不及时,不到位。三者中主要因素是产品质量。质量有问题,设备运转不正常,不仅影响纺织品的好坏,还影响生产效率,影响交货期,直接关系到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有经验的纺织企业在选购纺机时是慎之又慎的。
    国产纺机器材的产品质量,这些年通过大家的努力,总体上有提高,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和国际名牌产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从纺织企业的反映看,主要是可靠性差,影响生产效率;稳定性低,容易产生纺织次品。虽然国产纺机有着价格相对便宜,零配件供应方便等优势,但一些以出口纺织品为主导的纺织企业,往往把进口纺机器材作为优先选择。从90年代初开始,多数纺机企业对可靠性、稳定性和纺机质量的关系取得了共识,并对影响国产纺机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有下列几方面值得共同关注:
    (1)现代纺织的特点之一是机电仪一体化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电子、电气在整机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扩大,随着运转速度和适应纺织品种变化能力的提高,要求电子、电气的监测、控制功能同步发展。成台设备的电子、电气监测和控制系统是一个整体,因此设计时必须配套考虑,特别是在纺织设备运转条件特殊的情况下,对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失控性要在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证。否则就会在某一局部上出问题,从而影响整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电子、电气监测控制系统中元器件的选择是关键。元器件质量不好,灵敏度差、抗干扰性能不符合要求,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另外,电控装置在装配、检测、调试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工艺要求并认真执行。特别是外协作的电控装置,主机生产企业要有必要、完整的检测手段,掌握协作件质量,满足整机质量要求。
    (3)外购配套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为纺织配套的零部件大体上分二类。一类是专用件,如纺机的锭子、钢领、加压摇架等;织机的凸轮、经轴盘片等;印染设备的导布辊、布铗、吸边器等。另一类是通用件,如滚动轴承、电机、变频器、气动及液压元件等。目前市场销售的产品质量差异很大,一些质次价低的产品无法满足纺织连续运转和特殊环境的要求,因此纺机企业在选购配套零部件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要明确配套件与主机相适应的质量要求,要慎重选择供货单位,进货时要认真检查验收,不能只求价格便宜或因赶交货期而忽视产品质量。
    (4)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质量问题。每类纺织都有若干关键零部件,如织机的曲轴;梳棉机的锡林、道夫;化纤纺丝机的卷绕装置等。这些零部件多数是企业自制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台设备的运转和使用寿命。目前的问题是:有些零部件材质不过关,有些是加工精度或热处理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往往是运转时间不长就出现磨损,甚至出现变形和断裂。
    (5)整台设备在出厂前总装不到位,空车运转和实物试车没有认真执行。生产任务繁忙时而疏忽了设备出厂前的最后一道也是至关重要的运转质量检验工序,从而把一些质量缺陷没有解决在设备出厂之前,而是将问题转移给了用户单位,影响了其正常投产。一些生产任务饱满的纺机企业又往往顾不上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对使用设备初期出现的质量问题解决不及时,不认真,引起用户的不满。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永恒的话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针对以上情况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议纺机器材企业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企业创名牌观点。
    以创建名牌产品为目标,提出适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良产品的具体内容,并逐步予以实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商品开始进入全球化时期,在市场资源充沛的情况下,优质名牌是人们的优选目标。人世以后,国际上一些有名的纺机集团、公司相继在国内建立独资企业,利用我国劳动力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与国产纺机进行竞争。因此国产纺机器材的低价格优势将会逐步消失。创建名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希望有识之士,着力抓好这项工作。相信,苦干几年定有收获。
    二是企业应下决心搞好经营管理工作。
    当前要重点抓好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和成本管理。过去行之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工艺突破口工  作,纺机企业曾取得过有益的经验和效果。要在过  去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特点,采取措施予以巩固和提高。成本管理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立足点。成本工作抓好了,企业才会有效益,才会取得技术进步,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但是抓成本工作的同时,注意不要单纯追求效益而放松或降低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提高,应该是企业的第一位任务,也是企业永恒的课题。
    三是纺机企业应与纺织企业紧密结合,了解其对纺机、器材的需求,并通过纺织企业的工艺生产去发现本企业产品的缺点并及时予以改进。
    有条件的纺机企业争取和纺织企业相结合,形成伙伴关系,为纺机产品的改进、提高和开发提供有效地帮助。缺乏工艺试验基地是长期困扰纺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一大难点,当前以经济为纽带,以纺织生产企业为依托,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可能。
    以上三点可概括成一句话:提高产品质量、狠抓企业管理,与纺织企业相结合,了解纺织生产工艺技术和发展需求。
    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纺织品的产量、棉纺纱锭的拥有量以及化纤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当前发达国家经济萎缩,全世界纺机器材企业都把目光投向我国市场,因此竞争将日趋激烈。纺机器材属纺织行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纺织企业谋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纺机器材企业靠价格竞争来夺取市场,只能是一时之举,关键还是要有好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才能受到用户的欢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将为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纺机企业应抓住机遇利用国际、国内成熟的科技成果,利用行业内外的协作,利用国际、国内零部件采购配套等有利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那么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将指日可待。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