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2009年的蚕桑产业在受到气候严重影响和世界金融风暴的双重压力下,通过建设30万担优质蚕茧基地工程的实施,全区发展态势良好。
一、2009年工作成效
一是桑园面积进一步扩大。共调进良桑苗3580.735万株,新增桑园面积4.77万亩,总计桑园面积达到10万亩。。
二是设施建设工作成效明显。今年完成新建小蚕共育室94个、室外养蚕大棚3704个,配套推广纸板方格簇7400余套。
三是养蚕产茧工作进步较大。全区养蚕户达16464户,全年养蚕5.3万张,产茧1750133kg,产茧同比增长28%;蚕农售茧收入3150万元,养蚕单产35kg/张。年养蚕5张的户有2000余户。
四是技术服务工作基本到位。将规范的技术编印成《黔江区科学栽桑养蚕技术手册》和录制成《黔江区室外大棚养蚕技术》光碟送发到蚕农手中。同时,邀请西南大学向忠怀、吴大洋、林元吉等教授为我区的党政干部、小蚕共育技术和蚕农讲解技术。据统计,全年共计培训党政干部、行业技术人员和蚕农1万余人(次)。
五是“十百千万”工程和桑蚕保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狠抓石会镇市级“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项目万担镇建设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石会镇今年完成产茧7900担;加强了对濯水镇蒲花居委和石会镇中元村、工农村等的千担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区22个镇乡的16000多户蚕农参加桑蚕保险试点工作,全年四季共保蚕种49121张,参保户数达29981户次,共计保费601732.25万元,赔付金额114704元,对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六是丝绸工业发展态势良好。我区2400绪自动缫丝加工项目已于2009年5月开始投产,丝厂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生丝品位达5A,并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真正实现了我区的丝绸产品走出国门的愿望。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出口创汇20万元。
在问题与不足方面,主要存在的是发展不平衡、技术路线贯彻落实难度较大和抓重点、抓典型的力度不够等方面。
二、2010年目标任务
栽桑5万亩,其中新栽3万亩,补造2万亩;产茧4.5万担,全面完成配套设施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