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一个红军被服厂 桃寮被服厂解决了5000人穿衣问题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登上井冈山后,已是冬天季节,那时红军干部战士只穿两件单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队攻克遂川后,缴获到大批布匹,毛泽东指示在桃寮村俗称张氏宗祠的地方,建起了工农革命军第一所被服厂。


  在此以前,部队也曾采取征请宁冈裁缝师傅进行过被服生产,先后在坝上、牛亚陂一带制作,桃寮被服厂便是在这些生产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井冈山初期的服装

  桃寮被服厂成立后,缝工有30余人,主要生产单衣、帽子、米袋、绑腿、子弹袋等。朱毛胜利会师后,于1928年5月第一次攻克了永新县城,缴获了大量军械物资,并缴到6架缝纫机和许多布匹,这对被服厂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为了加快部队被服厂的生产,从部队选派了几名会使用机器的同志参加被服厂工作。这时,被服厂由林善宾担任厂长,人员增至130余人,全厂分成了13个组,每组5至9人,从手工制作发展到部分机器生产。

  毛泽东同志非常关心这项工作,亲手为被服厂写了牌名。他时常到这里,鼓励大家努力生产,支援前线打仗。在毛泽东同志的关心下,以及余贲民、范树德、杨立三等同志的具体指导下,走上了正规生产的程序。为加快生产速度,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性,同时,在工人中建立了党的组织。被服厂的开办,有效地解决了全军5000人的穿衣问题,支援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

  1928年8月,由于湘赣敌人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被服厂撤出桃寮村,搬到茨坪李家祠。

  武装割据时期服装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斗争初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军需给养主要来自打土豪和向富人筹款及战斗缴获。军服靠筹集到的布匹、棉花,自己组建被服厂生产。服装式样由红军前敌委员会决定。

  桃寮被服厂缝衣的布料都是白漂布,白衣服打起仗来易暴露目标,他们便用墨烟染成黑色,并取名为井冈山墨黑。被服厂做的都是便衣,上衣钉4个不带盖的口袋,5个布结纽扣;裤子前面没有扣子,为不开前口的桶形裤,战士都叫“桶子裤”;军帽为列宁式八角帽。此外,被服厂还做米袋、绑腿、干粮袋和子弹袋等军需品。

  中华苏维埃被服厂

  1929年3月,红四军向闽西发展,占领重镇长汀城和周围的农村。当时长汀人口约2万人,物产丰富,富商云集,手工作坊遍布城乡,有很好的经济基础。解放长汀后,红四军没收了十余家反动豪绅的财产,向资本千元以上的商人筹措军饷,共筹得5万余元。红四军前委考虑到红四军自创建以来,“军装”各式各样,相当破旧,急需更换。前委决定利用这些军饷和长汀良好的缝纫、印染条件,赶制4000套军装。长汀秘密工会协助红四军后勤供给部购置布匹。当时商店没有灰布,后勤供给部就与染布坊联系,帮助把布匹染成灰色,然后将个体分散的裁缝工人和一家专做军装的裁缝厂组织起来,在南门街郑屋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被服厂)。由于时间紧,数量多,工人少,机器不够用,临时被服厂两班倒,每班8小时,日夜加班赶制,当时共有裁缝师傅20多人、缝纫机12台。

  红军首次统一服装

  新军服的样式是由朱德、陈毅亲自审定的,灰兰色、布质,上衣为中山装式,两个上贴袋,领口缀红领章,领子上绣一圈黑边;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军帽为八角形,缀红五星帽徽。红四军战士穿上新军装,士气大增,在南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整齐威武的军容,接受朱德、陈毅等领导检阅。陈毅同志则对军服的颜色作了说明:“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这也是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这是红四军创建以来,第一次穿上统一的新军装。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