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圈条器表面不清洁,易聚集飞花。特别是上喇叭口附近短绒集聚严重,每半个小时就要清洁一次,经常存在挡车工清洁不及时或不当心造成飞花附人棉条的现象。
(2)圈条器内部不清洁。特别是小压辊和小喇叭口附近积聚的短绒,每班需清洁三四次,增加了机台断头和挡车工的劳动强度,且很难随时检查。
针对以上问题,我公司梳棉Qc小组对梳棉圈条器进行了以下改造:
(1)用细纱导纱杆制做一个高15 mm的“T”形支架,固定在圈条器表面。支架两端各装一个棉条导轮(A186G-6200—17B),使棉条出大压辊后经两个导棉轮垂直进入上喇叭口(注意:在安装支架时,要保证光电装置发挥正常作用),棉条不与圈条器表面摩擦,减少了聚集短绒和飞花附人棉条的机会。
(2)从机侧刺辊罩壳吸风点加装一根直径为50mm的PVC吸风管,通过在圈条盘座专门加工的孔洞进入圈条器内,吸风口对准小压辊和下喇叭口处,把短绒飞花吸走。
采取以上措施后,圈条器表面清洁了,清洁次数减少了,圈条器内不用专门清洁亦可保持经常清洁干净。由短绒引起的粗纱百管断头大幅度减少,现已在我公司各梳棉机上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