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上一篇 |下一篇

中档次精梳纺实用工艺示例

                                 0   前言
    由于我国的纤维状态与品种需求,中档次精梳纺各地纺制相当普遍,其产品较多,故影响很大。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由于精梳机机型繁多,有些工厂采用新旧设备混用一种旧工艺,以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了有的新机还不如旧机产品质量好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有些是新厂,有的虽为老厂但从未使用过精梳设备,他们对精梳的特性与工艺技术并不熟悉,故而存在不少问题,以致影响产品质量。为了更好的掌握精梳纺的工艺技术,不能以陈旧设备为例,以免造成误导。今仍以高效能精梳机为例,重点论述在实用时应掌握的原则与要求,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以分别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还针对其周边环境,如温湿度的要求,对胶辊的要求,对准备工序工艺的要求等等作具体的叙述。
1   精梳车间温度与相对湿度的掌握
    测量温度的仪表有水银温度计(测温范围为-30℃ ~600℃)和酒精温度计(测温范围为-100℃~70℃);还有双金属温度计(可连续测量及记录温度);热电偶温度计(靠电位差计测量,测温范围广,可测-200℃~1300℃以上,并且可以远距离测量);热电阻温度计(测温范围为-200℃~500℃)等。
    空气的含湿量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含湿量之比称为相对湿度。其表达式为Φ=[d/d(饱)]×100(%),相对湿度过高、过低对精梳工序质量的影响见表1,相对湿度为57%、58%、59%时精梳效果较好。纺制精梳纯棉与涤棉混纺产品时的温湿度控制范围见表2。

    纤维回潮率与车间相对湿度、温度、周围空气的流速和原料性质等因素关系密切,尤其相对湿度是影响回潮率的主要因素。温度、气流速度和原棉性质对棉纤维回潮率的影响见表3。

2   精梳牵伸胶辊与分离胶辊的掌握与要求
    精梳机的牵仲与分离胶辊尤其是分离胶辊在分离接合、牵伸运动中,因棉网接触面大,易受棉糖、棉蜡、油剂等粘污,且棉网较薄,易受静电与气流的影响,造成纤维从棉网中游离出来缠绕胶辊以致停机,影响到产量与质量。特别是分离胶辊直径小,只有25 mm,且长度较长,为320 mm,在纺部属较长较细的胶辊,其回磨超过0.5 mm(直径为1mm)以上即为报废,如胶辊质量不好,极易发生凹陷或破损,因其表面状态与适纺性能要求很高,也可说是保证正常生产,提高精梳棉网、棉条质量的关键器材。
2.1  合理掌握好精梳机不同胶辊的不同硬度
    分离胶辊在工作状态时,两端施加一定压力与分离罗拉形成钳口共同握持棉网,对锡林梳理和棉网质量关系很大。由于分离胶辊和分离罗拉直径均较细,故在工作压力作用下都会产生挠性变形,造成中间压力减小,从而使胶辊对棉网的握持力在中问部分相对小于两端,易出现棉网破洞,影响质量。为此应采用硬度为邵尔A63度~65度的软弹胶辊为宜,以加强对棉网、棉条的有效控制。
    曾以A201C型精梳机上的胶辊作过试验,见表4说明。关于胶辊硬度与精梳质量的关系,也在A201C型精梳机上做过对比试验,详见表5所示。不同胶辊的不同硬度要求见表6所示。

2.2  对不处理胶辊的掌握与要求
    目前国内已经逐步使用不处理胶辊,不处理胶辊可在表面不处理情况下使用,由于成纱质量好,故深受用户欢迎。兹以美国Armshtrong公司的J-463型软弹胶辊为例,将其物理与应用特性列于表7。

    国内目前已有不处理胶辊进入试用阶段,根据国家标准GB6030-85“硫化橡胶中炭里分散度的测定”中规定分散度共分10级,5级以下为差,5级~6级为较好,7级~8级为好,9级~10级为极好。纺织用胶辊分散度在8级以上称高分散度。由于不处理胶辊表面细腻、滑爽、抗静电性能好,适纺性好,有利于成纱条干的提高和纱疵的减少,故应用前景很好。
    正确使用不处理胶辊,首先应注意的是表面不处理胶辊,其表面切勿再使用任何涂料,以免出现异常。有的厂以较高价购进这种表面不处理软弹胶辊后即进行涂料处理,结果造成粘花、缠花严重影响到正常生产,其效果反而不如用涂料处理的普通胶辊,造成了很大损失。这点必须明确,即不处理胶辊不需用涂料,平时三天到五天后用极少量洗涤剂混和温水洗清揩干即可使用。
    其次,在操作上胶辊问的工人与挡车工都应按其在胶辊两端的颜色(也即胶辊的硬度不同)来使用和存放,如牵伸胶辊三根,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最前的放置软弹的,最后的放置适中软弹的,中间的放置稍硬的。
    从目前我国研制的不处理胶辊与国外同类产品对比试验来看,已非常接近,见表8所列。

3   准备工艺的选择与应用
    纺中档次精梳纱的准备工艺采用条卷-+并卷工艺或预并-条并联工艺均可。
3.1  条卷-并卷工艺
    条卷机:并合根数20根或22根;总牵伸倍数1.3倍或1.5倍;罗拉隔距8 min x 12 mm或8 mm×13 mm;纺出干重60 g/m或65g/m。
    并卷机:并合卷数5卷或6卷;总牵伸倍数5倍或6倍;罗拉隔距6 mm x 8 mm或6 mm X 9mm;纺出干重60 g/m或65 g/m。
3.2  预并-条并联工艺
    预并:并合根数5根或6根;总牵伸倍数5倍或6倍;罗拉隔距6 mm×7 mm×9 mm或6mm×7mm×10 mm;纺出干重21 g/m或22 g/m。
    条并卷联合机:并合数22根或24根;总牵伸倍数1.5倍或1.7倍;罗拉隔距6mm×7mm或5mm×6mm;纺出干重62 g/m或63 g/m(FA356A条并联合机)。
4   中档次精梳纺的实用工艺示例
    中档次精梳纺以CJ11.7 tex为例,8.3 tex~13 tex内均可参考,仍以FA269型精梳机为例。
    精梳条干重/g•(5 m)-1   23-25
    落棉率/%    18±1
    锡林定位/(°)    36
    钳板最早闭合定时/(°)    33.5
    总牵伸倍数    11.4~12.7
    后区牵伸倍数    1.36
    顶梳插入深度    +0.5
    分离胶辊加)~/bar    3.5
    罗拉隔距/mm 4-5
    并合数    8
    喇叭口直径/mm    4
    给棉长度/am•钳次-1   5.2
    给棉张力    1.08
    搭头刻度    +0.5
    速度/钳次•min-1   250-300
    电机轮直径/mm    144
    被动轮直径/mm    168
    毛刷轮直径/mm    1 09
    棉条简直径/mm    600
    棉条筒高度/mm    1 200
    变换齿轮齿数:
    牵伸齿轮A    38
    牵伸齿轮B 40
    牵伸齿轮C    38
    给棉棘轮    18
    类似机型可参考上述工艺并进行适当调整。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