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四面楚歌
《东周列国志》这样描写赵武灵王赵雍:
“身长八尺四寸,龙颜鸟喙,广鬓虬髯,面黑有光,胸开三尺,气雄万夫,志吞四海。”
《东周列国志》是小说而不是信史。再说赵武灵王并没有留下写真集,他是不是真的这个样子,待考。读过一点古书的人都知道,诸多古典小说描写武功人物,大都套用这些词汇。古人写文章的缺点之一,是不太顾及细节,只图省事。《东周列国志》的赵雍外貌是个例子。不过,龙颜其实并不好看。按柏杨的说法,“跟虾米差不多”。鸟喙呢,大概是嘴部向前突出。晚上见到这样一个人,你也许吓得半死。这幅尊容,未必是小说作者愿意见到的。
回到赵国。首府设在邯郸的赵国,是公元前403年从春秋时期的晋国分出来的一个国家。同时从晋国分出来的还有魏、韩两国。赵、魏、韩原是晋国的三家贵族。三家坐大了,根本不把晋国国君放在眼里。斗来斗去,晋国的国君竟然要去朝拜三家贵族。到公元前403年,奄奄一息的大家长——东周周威烈王发挥最后一点符号作用和余热,在接受三家大笔贿赂之后,干脆封三家贵族的族长为国君。于是三个新国出现了,晋国淡出历史。史学界多数意见认为,从“三家分晋”这一年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了战国时代,直至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为止。司马光的名著《资治通鉴》就从公元前403年写起。
本文男主角赵雍于公元前326年登基,是赵国第六任国君。
赵雍闲不住,身体也棒,喜欢深入基层调研,体验风俗民情。好在赵国并不太大,大体上是今日河北中南部到山西东部,以及山东西部这一片地方。按地盘说来,赵雍的管辖权限,相当于今日一位省委书记。赵雍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跑了一圈,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原来70多年前赵国建国之初,是三国中最强大的,魏、韩都差一点。后来南面的魏国重用李悝、吴起,实行变法,逐渐强大,实力超过了赵国,并多次攻赵。赵国西南是摩擦不断的韩国,西边是虎视眈眈的强秦,东边则是强邻齐国。齐国经常攻击赵国,还怂恿小国中山国从东面骚扰赵国。赵国北面是时战时和的燕国,西北则是林胡、楼烦等胡人部落。胡人部落是游牧民族,不时袭击赵国,掠夺民众、粮食、牲口和土地。
当时人称赵国是“四战之国”,意思是环绕赵国的都是战争。
赵雍望着他的国家残缺的边境,想起前几代赵国君主耽误的时间,心情越来越沉重,实在不敢再往下想了。
“西服”的优势
从“战国”这个称谓不难猜出,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是什么?是战争。天天战,月月战,年年战。正如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夷门歌》:
七雄雄雌犹未分,
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
魏王不救平原君。
翻开战国的古史记载,每一页都是兵戈相向、攻城略地,每一页都是血肉横飞、肝脑涂地。
这就是赵国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比如中山国的国土从东面深深插进赵国国土,赵国几乎裂为两块。这个小国丝毫不把赵国放在眼里,经常袭击赵国,使赵国如鲠在喉。赵国如欲在诸侯中确立大国地位,首先要平定中山。公元前307年,赵雍正是怀着这个雄心,亲率大军进攻中山。出乎赵雍意料的是,赵国的兵车和步兵很快被中山军队击败。赵国不但损兵折将,连边境一些重镇也被中山占领。兵败的赵雍垂头丧气——连小小的中山都对付不了,遑论其他?
谈起战争中各国的长短,赵国诸大臣滔滔不绝者比比皆是。但是赵雍偏偏把目光牢牢盯住了与赵国交战并不多的西胡——地处赵国西北的林胡、楼烦等游牧部落,很令大臣不解。林胡、楼烦等部落没有和赵国打过大仗,属于“打一把就跑”的鼠窃狗偷之辈,因此很为赵国大臣看不起。
其实这正是赵雍的过人之处。
赵雍看中了胡人什么呢?胡人和赵国军队作战,都是骑在马上。胡人身穿短衣长裤,总之是一身短打扮,动作灵活,上马下马十分方便,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也很迅速。
赵国就不然了。赵国军队的武器比胡人精良,但绝大多数是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的队伍。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这样的服饰很有威仪,检阅的时候耐看。但要想骑马打仗,就不便了。
当时中原各大国都是以“带甲”的步兵和兵车为主,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骑兵则很少很少,最多也不过五六千骑。
战国时的兵车,既不是今天的坦克,也不是罗马帝国的两轮一马式的“驰车”,而是四个轮子,用一匹马或两匹马、一头牛或两头牛拉的方型车。车上面站着两排兵,驾车的居前排中间。进攻时千车启动,黄沙滚滚,势如排山倒海。防御时则成为一个营垒。这是兵车的优势。但是,一遇到胡人的骑兵部队,毛病就暴露出来。兵车笨重,运转困难。追击时像一群乌龟,心急如火,却无论如何追不上骑兵。还没追几步,敌人早已无影无踪。退却时也像一群乌龟,只有身陷重围,被动挨打的份。还有,兵车只适宜在平坦地方作战,地形稍微复杂一点,有个沟坎什么的,就全完蛋,更不用说钻山越岭。而骑兵呢,发动迅速,转弯自如,速进速退,动静也轻,一般的小山小河不在话下。
再说步兵。众多步卒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无须论证。以人的两条腿,要想跑过马,那是妄想。因此,说到捕捉战机,长途奔袭,速战速决,只好甘拜下风。
赵雍对此考虑了很久,颇想采纳胡人的骑射战术,进行军事改革。要想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抛弃长袍,像胡人一样短打扮。短打扮不但骑射自如,就是在劳动与生活中也很方便。但是,中原各大国是看重礼仪的国家,服装乃礼仪的重要标志,能说改就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