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皇后亲桑先蚕坛

  春季是养蚕的季节,养蚕及缫丝织绸的技术都源自中国。在我国古代帝王祭祀农桑是很重要的一环。按照男耕女织的传统习惯,每年春季,皇帝要在先农坛“亲耕”,皇后则要在先蚕坛“亲桑”,以此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做出表率。
  
  在明朝,先蚕坛建在安定门外。清圣祖康熙曾在中南海丰泽园设蚕舍,雍正又在北郊建先蚕祠。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因虑北郊无浴蚕所,且离皇宫较远,皇后宫妃参与祭祀活动不便,大学士鄂尔泰上奏朝廷,建议重新修建先蚕坛。随后,内务府大臣海望又提出详实具体的设计方案和图样。乾隆批准后,遂在当时京城西苑东北角,即今天北海公园后门处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先蚕坛。
  
  该坛周长160丈,南面偏西处有正门,左右各有一门。入门即为先蚕坛,四丈见方,高四尺,三面有台阶,台前为桑园,台后有亲蚕门,入门有亲蚕殿。殿内悬挂乾隆御笔匾额:“葛覃遗意”,并有对联:“视履六宫基化本;授衣万国佐皇猷”。亲蚕殿后有浴蚕池,池北是后殿,殿内悬挂皇上御书额并有对联“宫春晓觇鸠雨,十亩新阴映鞠衣”。殿内屏风绘有蚕织图。宫殿左边有一条浴蚕河,河上有南北两座木桥,南桥东为先蚕神殿,北桥东为二十七间蚕所,皆西向。先蚕神殿左右有牲亭、井亭各一,再往北有神库、神厨,并有蚕署三间。整个布局基本上是按照海望奏折上的设计图纸建成的。
  
  先蚕坛竣工后,成为北京著名的九坛八庙中的一坛。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初春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先蚕坛上支起黄色幕帐,帐内供奉蚕神的神位及牛、羊、猪、酒等各种祭品。孝贤皇后在妃嫔宫女的陪同下来到祭坛,向蚕神跪拜、上香、献祭品。第二天还要来此行采桑礼。皇后手持金钩与金筐,在蚕坛内的桑林中亲自采桑。虽然采桑礼如此隆重,但皇后“采桑”也只是象征性的仅采三片桑叶而已,之后便登上观桑台宝座,观看众妃嫔宫女采桑。采桑活动结束后,遂将所采桑叶送到蚕室喂蚕,整个祭礼即告结束。为记录当时皇后祭蚕亲桑的场景,宫廷画师还画出《孝贤皇后亲蚕图》。以后,凡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吉日,均由皇后或她派人来此祭祀蚕神。
  
  关于蚕神的传说有不少版本。但流传最广的是马头娘的传说。相传帝喾高辛氏时,蜀中某女之父被人掠去,只剩所骑白马返回。其母伤心之至,发誓道:谁能将其夫救得生还,就把女儿嫁给他!白马闻言挣脱缰绳疾驰而去。几天后,白马载其父返回家中。但人怎能与马成婚?其母反悔,不再提及嫁女之事。从此白马整日嘶鸣不止,不思饮食。其父见状,心中为女着急,取箭将马射杀,并把马皮剥下晾在院子里。但那马皮突然飞起将姑娘卷走,不知去向。数日后,家人在一棵树上找到了姑娘,但见那马皮还紧紧包裹着她,而头已经变成了马头的模样,正伏在树枝上吐丝缠绕自己。家人将其从树上取回饲养,养蚕吐丝结茧缫丝的历史从此开始。因此虫总是吐丝缠绕自己,人们就把它叫做“蚕(缠)”。又因姑娘是在树上丧失生命的,大家就把这种树叫“桑(丧)”。而身裹马皮的姑娘则被供奉为蚕神,因为蚕头像马,所以又叫做“马头娘”。 

 

 

                    来源:北京晚报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