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活在寻常日用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间的隔膜越来越淡,地球演变成为小小的村落,然而对于艺术、设计、时尚来说,是可怕的丧失。雷同意味着没有灵感、没有创作、没有个性、审美单一,艺术家们开始怀念过去民族艺术繁荣的时代。所以国际上,又出现了民族风,像在07-08秋冬的巴黎时装周上,许多大牌都抛出了民族风格,这是趋势。

  保存,还是使用?

  ■业内人士

  受访者

  中国服装网资深服装编辑 胡珊珊

  用“愚公移山”的办法恢复汉服

  “我想经过努力,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下一代、下下一代一直努力下去的话,会有一天,即便不选择穿汉服,人们也可以用平常、宽容、欣赏的眼光对待穿汉服的人。这是件好事情,不仅要在重大的礼仪活动中穿,日常也可以穿。”

  长江商报:你觉得汉服对于业内人士的意义在哪里呢?

  胡珊珊:近年,中国的设计师纷纷要走出国门,他们拿什么出去呢? 还得是有民族个性的东西。这一点,韩国、日本的设计师做的好多了,他们的设计是保留了民族色彩的时尚。因此,中国的设计师,也应该把汉服的元素用到设计里。中国本土设计师登陆巴黎时装周第一人谢峰,其作品大量采用了人手刺绣,中国式的花形无比绚烂;他们运用的都是中国元素,都是迈出国门的成功案例。还有“无用”这个品牌,名字本身就很有哲理,充满老子的思想,像这些都是中国特色。而国内比较权威和有影响力的设计大赛“欧迪芬杯”,每年都会有一个主题,去年的主题是清代元素,今年的是大唐凤仪(选取中国唐代内衣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他们就很懂得从中国古文化里找文章。但是,去年我采访评委得到的点评是:选手的设计很表面,不够有创意,这是很遗憾的。就目前而言,国内设计师在这方面的借鉴和摸索,还有很大的空间,他们之所以做的不够,因为他们都忙着在哈日、哈韩、仿国外大牌。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宝藏啊,汉服只是中国元素的冰山一角,就值得我们去好好挖掘一番。

  长江商报:设计师们应该借鉴的元素具体有哪些呢?

  胡珊珊:借鉴汉服的色彩,纹样。如果汉服能早几年就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都来看、来做、来穿,或许设计师们的创作会更到位、更出色。设计师们,应注重中华传统元素的灵活运用,传统与时尚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难。这样不仅丰富了生活,也提供了一种情感,精神需求和寄托。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记得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我们的历史。当然,不排除其中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

  长江商报:你曾经做过汉服的专题报道,你觉得现在的汉服爱好者纯粹吗?他们的努力意义何在?

  胡珊珊:往往提倡汉服的人都是有知识、有钱的。有了钱,才能想到文化。当物质程度到达一定,人们会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东西,想到老祖宗的文化,想要保留下属于民族的东西。

  长江商报:你怎么看待这几年的热呢?就你讲的来看,似乎还不够热?

  胡珊珊:我们在网上做了调查,参与者中60%的人觉得,应该恢复汉服,而且不仅要在重大的礼仪活动中穿,日常也可以穿。这与韩国、日本目前的态度比较类似,他们在结婚或者重要节日的时候,还是会穿上民族服装。这就像是一种信仰,不是有人说,中国人缺的就是信仰吗。汉服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信仰的载体。且不说汉服的经济价值,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是多一种服装的选择,多一份民族精神,同时还有时尚。

  长江商报:那对于不少人提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穿汉服,你怎么看待呢?觉得可行吗?

  胡珊珊:有学者说过,让全世界知道是中国人在办奥运,最直观的就是看服装;各民族走在一起,你如何辨别,最直接的,也就是服装。我想,北京奥运会倒不一定只能穿汉服,因为我们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只穿一种民族的服装,不合理,也不是中国特色啊。

  长江商报:那你怎么看待汉服的发展前景?
 
  胡珊珊:我想经过努力,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下一代、下下一代一直努力下去的话,会有一天,即便不选择穿汉服,人们也可以用平常、宽容、欣赏的眼光对待穿汉服的人。这是件好事情,不仅要在重大的礼仪活动中穿,日常也可以穿。

  受访者

  华夏红莲华服工作室首席设计师  高小姐

  汉服目前只有“畸形”的存在

  高小姐在采访中强调她不支持现在“汉服”的讲法。她认为,汉服,是依照民族观点来判定一切的中国传统服饰,有点畸形。民族主义源于西方,主要特征就是以民族为单位,争夺最大利益。学界已经有一个专用名词,那就是“华服”,指中国历代汉文化的主流服饰。她认为,华服是对中国这种服饰文化更准确的称谓。

  她表示,因为“汉服”最早是民间自发起来的,基本上和业界没有联系,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这个圈有自己的规则,虽然这个规则也很少有系统的理论来支持,但是它有自己的要求,与业界没有太大联系。她承认民间的力量和热情是不能够忽视的,不过民间最终要把它正式化,不可能不问专业。

  所以,民间活动了半天,最后还得回到业界来做“体检”,不合格任你热情再大,还是不行的。

  现在是“复原”水平 没有设计

  尽管现在该工作室的汉服单件的价格一般在300元到800元不等,在早前上海A1赛车开幕式上的祭祀仪式,请他们制作了80套汉服。高小姐认为爱好者是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一批人,他们会在组织活动的时候穿,但平时真正穿上街的人甚少。同时,穿的目的有很多,一些人是真的喜欢,一些女生可能仅仅是因为觉得漂亮。

  当被问及具体设计汉服时的理念,她表示,华服目前都是从古至今积累下来的“先民”所设计的,我们目前基本没有设计和改良,只是“复原”。在这个基础上搭配面料,考虑文化印象问题多一些,但现在还没有进入完全现代化的设计范围。而制作工艺和价格、成本,还有设计的投入量都有关,这个不同的定位,使各个设计师的方向不一样。同时,现在的汉服生产多属于个体订制,还没有形成规模。 



21/212>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