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传统制造业告别廉价“黄金年代”

 

  ■新闻提示:在采购商“残酷的廉价”逼迫下,习惯于逆来顺受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动说“不”。受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一些低附加值、较为廉价的产品订单可能向周边转移。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速产业升级步伐,传统制造业过渡到高附加值生产的路径上去,这将是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廉价曾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带领中国经济经历过一段“黄金年代”。但现在到了要和“黄金年代”说再见的时候了,那种以廉价劳动力、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价格优势日渐失去意义。面对采购商“残酷的廉价”逼迫,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开始主动说“不”。

  中国企业开始说“不”

  日前,“袜业大王”浪莎集团高调宣布与沃尔玛暂时分手。“我希望,能在沃尔玛的卖场开设店中店或者专柜。”浪莎董事长翁荣金说。翁荣金和沃尔玛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做了十几年的廉价工厂,现在,他想改变这一状况,用羽翼丰满的浪莎品牌和沃尔玛平等地商谈今后的合作模式。

  “结合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以及成本上涨等因素,沃尔玛至少要将价格提高30%,浪莎才有继续为沃尔玛加工产品的可能性。”翁荣金觉得,在这场纷争中,浪莎占据了更多的主动权。

  事实上,除了与沃尔玛暂时结束合作外,在此之前,翁荣金还和另一外资零售巨头家乐福进行过交锋。在与沃尔玛、家乐福摊牌后,翁荣金期待着这些国际零售大鳄能够给予中国自主品牌最大的尊重,让中国商品以独立品牌的姿态,进入他们的销售通道。“现在,与沃尔玛、家乐福的博弈刚刚开始。”翁荣金很有信心。

  有人说,沃尔玛等跨国零售巨鳄与中国成千上万的制造企业的关系,更像是大象与蚂蚁的合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千千万万的蚂蚁在肩扛着几只肥硕的大象……在“残酷的廉价”逼迫下,习惯于逆来顺受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动说“不”。

  宁波得力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军表示,企业放弃低价订单,既可以减少贸易摩擦,又能为中国产品营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因为,“中国产品不能只是廉价的代名词”。他透露,得力刚刚拒绝了一个大订单。据悉,有一美国客商要求得力为其生产两款削笔机,虽然量大,但该采购商坚持低价,双方协商无果后,曾军断然拒绝了这个订单。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身上上演……

  廉价订单出现转移受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沃尔玛等国际采购巨头的部分低价采购策略在中国市场受阻,并不断传出削减中国采购比例的消息。“一些低附加值、较为廉价的产品订单将可能向周边转移,而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是一个庞大的承接市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由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服装、棉纺类产品有配额限制,对沃尔玛来说,将更多的订单下到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更划算。据悉,上述国家的服装、棉纺类产品生产成本比中国大约要低10%。

  曾军认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正在经历一个重新定价的过程,中国商品逐渐涨价是必然的。不涨价,生产厂家就要亏损倒闭;但涨价了,国际买家就有逐渐转移订单的冲动。“接受涨价或转移订单,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曾军说。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因出现“民工荒”、“电荒”、基础资源涨价等问题,已经给越来越多的海外客商留下了中国产品不再廉价的印象。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跨国采购将一些低附加值、较为廉价的产品订单转移属于正常现象,这对中国产业发展并无太大影响,“当然,跨国采购集团大规模地将订单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可能性不大。”梅新育的理由是,中国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这是周边发展中国家无法具备的。此外,中国制造业在规模生产、工人整体素质及生产技术上依然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其他发展中国家目前还很难追赶上。

  “中国制造”期待不再廉价

  面对“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陷入迷局和困惑,不少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寻求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口号。业内人士认为,减少向采购商提供廉价产品,将更有利于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创立品牌效应将是企业应对竞争的必然选择。否则,当采购商将订单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孟加拉国或者其他地区之后,国内出口企业的处境可能更为艰难。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继续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路,已经毫无前途。”江苏弘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六部经理徐雨祥对记者说。他认为,出口廉价产品只是一个开始,并非一劳永逸。以低生产成本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资源驱动经济,正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徐雨祥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像浪莎集团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基本上将要过渡到高附加值生产的路径上去,这是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不过,面对不合理的低价订单,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如浪莎这般“理直气壮”。“不少企业与国际零售商合作好像是吸毒,越陷越深,突然有一天断粮了,企业可能会垮掉。”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业内人士提醒,过分依赖某一大客户的采购,将使企业承担过大风险。一旦遇到大客户“移情别恋”,这些企业便会因被采购商抛弃而欲哭无泪。而在国际产业界,一个通行的做法是,尽量分散大客户,避免一个客户的生意量超过公司业务的30%~40%。(在线国际商报/张莉)(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