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评论:王威:"复兴汉服"非要扯"蛋"?

  5日立夏,二十多名北大学生身着“汉服”到紫竹院公园游园,并与游客进行“掷箭”、“掷卵”等古代民俗游戏活动,希望通过和游客的互动游戏推广传统文化。同学们还表示北大历史系学生愿意将“汉服”做成系服来穿。

  近来年,有人提出了“复兴汉服”的口号,各地“汉服爱好者”也为数众多。在去年“十一”长假期间,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服”提倡者相约在北京,部分参加者更把汉服穿到天安门广场、明十三陵、长城,一路曾吸引大批游人围观。前不久,一套以汉服为蓝本设计的“中国式学位服”设计方案是在网络上流传,更是引起人们再次对“复兴汉服”运动的关注。

  国学大师文怀沙曾说过,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泱泱五千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借鉴的实在是太多。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服饰有着其他方面无可伦比的优势。我们完全有理由让民族服饰这一文化宝库在当今的社会继续熠熠闪光。但是,就算是正统的“汉服”,也还是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之分的;在清朝以前,汉族传统服饰和外来文化的相互融合也从未中断,赵武灵王强制推行“胡服骑射”、唐代的圆领窄袖,都是中国服装史上几次“混血”。今天的汉民族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融合其它民族而形成的。所以,对于民族服饰等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延续的是其精髓,而不是表面的“复古”。

  显然,只是穿上交领右衽、宽袖博带汉服上街、游园、聚餐、喝茶,哪怕就是把汉服”做成大学里的系服来穿,也是谈不上对传统文化的“推广”的。就拿穿汉服“掷卵”的游戏来说,这个游戏由两人参与,一人投,一人接,投掷的都是易碎的生鸡蛋。玩这样的“游戏”真的看不出能有什么“文化”来。按照现代人的看法,向对方掷生鸡蛋,却是表示不满与抗议的。现任的英国副首相在2001年竞选活动中被示威者掷鸡蛋,性格火爆的他即时出手还击,两人互殴,后来好不容易才被警察拉开。就算是在汉代“掷卵”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示好,但我们非要把现代社会的约定俗成的这个观念,再“颠覆”到千年之前吗?这么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