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外贸政策频调 浙江织造再临九月危机?

 

  9月5日的微调只是暂时的喘息。七月出口退税大幅调整,八月的44号公告大限执行,九月又传闻将新增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危机再现。

  9月的最后两周,很少有纺织企业还在计划轻松度过中秋。因为传闻在这个月,中国可能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

  尽管之前的9月5日被视作“可以松口气”的标志——商务部、海关总署、银监会在联合公告中称,允许加工贸易企业可以以多种形式缴纳台账保证金。

  以嘉兴康龙纺织为例,按今年8月23日起执行的第44号公告,每年就要押近千万元的现金在台账保证金上,但根据9月5日的联合公告,允许企业用保付保函的形式缴纳,公司的现金流压力顿时减轻。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纺织行业是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2007年1至6月,纺织服装顺差几乎占据我国1125.3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半壁江山”。中国为了减少贸易顺差和争端,纺织行业首当其冲。

  所以对浙江织造来说,9月5日的微调只是暂时的喘息。七月出口退税大幅调整,八月的44号公告大限执行,九月又传闻将新增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危机再现。

  漫长的退税余波

  8月23日起执行的第44号公告被浙江织造业称为“大限”或者“大考”。这是7月23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国家出台的限制类商品目录,尽管也是剑指贸易顺差,但对企业来说,并没有像7月1日出口退税调整时的影响大。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表示,44号公告中,出口退税调整商品有2800多种,而这次新增加的(限制类加工贸易商品)仅为1800多种。更重要的是,上次是出口退税的直接减少或取消,而这次只是保证金从空转变为实转,增加了企业的现金压力。

  以一家年出口额达到1亿美金的纺织企业为例,第44号公告意味着他们要在半年之内准备3000万元人民币作为保证金放在银行。

  在浙江宁波,受第44号公告之累的企业达到370家之多,近1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阻。调整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在限定时间内,如果不能组织到相应的资金,那就意味着停产。

  “但总的来说,9月5日发的第71号公告中规定,下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延迟出台,并明确除了现金以外,还可以以保付保函的形式缴纳台账保证金。算算实际影响,确实不及7月的出口退税。”一位绍兴的纺织企业老板告诉浙江市场导报记者说。洗牌:不是最后一次

  在希望抑制巨大的贸易顺差背景下,“出口退税+加工贸易限制措施”是一脉相承的配套组合。去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自9月15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在去年的这波调整中,据宁波市外经贸局局长王仁洲介绍,宁波出口退税率总体下调达4%—6%。在绍兴,有关部门预计2007年绍兴市减少退税额将达到6.6亿元。一半以上的企业出口商品会受到退税率调整的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直接影响毛利率。因为不退税的部分将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对于企业出口销售收入来说,出口退税率下调几个百分点,理论上出口毛利率就下降几个百分点。

  有些企业不得不抢在退税之前完成订单。

  绍兴县新天龙纺织有限公司是此次调整中受到影响较大的一家企业,粘胶纤维的出口退税从11%下降到5%,被形容成“有一单亏一单”。为了赶在7月1日以前尽可能地完成所接订单,平时5:30分下班的生产工人,现在为了赶进度,一直要加班到晚上一二点钟,工人们也因此拿双倍的工资。

  但这种末班车只有一次,要摆脱困境,还是要想其他办法。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绍兴地区,仅靠2%至3%微利生存的纺织企业原本还有,自去年9月出口退税率下调2%以后,今年要再降、再限已经完全没有生存空间。

  “别说下调两个点,一个点都承受不了。”湖州一织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工厂正在准备部分减产。“前几年出口布料每米能有几元的利润,但现在即使每米布料利润不足1元,这样的订单企业也只能接;而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点,每米布料的利润就减少0.1元。”

  在新一轮洗牌预期中,一些“小散乱”、低附加值甚至搞恶性压价竞争的企业只能选择逐渐退出。(浙江市场导报)(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