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和县最后的手工纺织匠牙生·尤鲁斯

  手工织布机曾经在人类文明的舞台上担当过重要角色。而今天,手工织布机早已被大规模的电动织布机所代替。那么,传统的手工织品是否也要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呢?

  日前,记者在新和县博物馆里看到了一台古老的手工织布机,据说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新和县旅游局局长刘金明说,这台织布机来自于新和镇托克苏村一位农民家,在他家里还有同样的一台。

  踏着明媚的春光,我们来到了新和县新和镇托克苏村。刚走到61号院门口时,就听见纺车嗡嗡、机声唧唧。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过,在记者面前织布的是一位65岁的男子,名叫牙生·尤鲁斯。

  满头银发的牙生·尤鲁斯十分瘦弱,衣着简朴,脊背稍微弯曲。他面前这台古老的织布机,已经陪着他走过50多个年头。至今,手工织布仍然是他的生活来源。

  牙生·尤鲁斯祖传5代都是用这台织布机纺纱、纺线卖钱维持生计。牙生·尤鲁斯没上过学,从10岁开始,父亲就让他跟着学纺织技术。

  1950年,他随着父亲从和田迁居到新和县。刚来时,村里给他家划拨了一些土地,可他父亲坚持不要,说要传承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纺织手艺。也就是父亲的这一决定,使牙生·尤鲁斯家到现在都没有一分田地。

  牙生·尤鲁斯家的一整套织布设备虽然破旧不堪,但他保存得很好。2002年,新和县发生特大洪水,牙生·尤鲁斯家的土块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他为了保护好织布机,三天三夜没有离开织布机一步,也没有睡觉,生怕一眨眼,洪水就会将他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宝贝”卷走。他说,50年以前,村里有很多人织布,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上世纪50年代,他每天都要织18米的布三卷,每卷在市场上卖3元。现在每天还是织这么多,但不同的是每卷可以卖20元了。新和镇党委书记杨飞说,牙生·尤鲁斯织的布又细又密,每天都有从全疆各地来的客人到牙生·尤鲁斯家买大布和腰带。工作之余,牙生·尤鲁斯会坐在院中枣树下,开着那扇风蚀的门,静静地看着这台陪伴了他一生,踏板和梭子已磨得发亮的旧机器,回味过去的往事。牙生·尤鲁斯从小学纺织,15岁就能纺一手好线、好纱。牙生·尤鲁斯用这门手艺维持着一个大家庭的生活。但那个年代,能买得起布的人并不多,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织布是个细致活,工序复杂。先要把棉花用纺纱车纺成棉线,然后再根据想要的花色,浆洗、晾晒纱线,最后棉线才能在有节律的“哐当”声中不断交织增长,最终成为一匹布。

  曾经有段时间,牙生·尤鲁斯的6个子女经常围着他想学习这门手艺。6个孩子手拿梭子,坐在织布机前,笨手笨脚地操作,手和脚经常不听使唤。梭子就像一个精灵,不会规规矩矩按你想象的路线准确到位,用力小了,它就在布中央等待你的发落;用力大了,它“嗖”的一下便落到你的脚下,让你无可奈何。每到这时,孩子们就笑作一团,然后作罢。因此,牙生·尤鲁斯那远近闻名的织布手艺到今天仍然后继无人。后来,牙生·尤鲁斯的儿女们纷纷走出村子,在县城找到了工作。但牙生·尤鲁斯仍然割舍不下这台与他相伴了大半辈子的织布机。他和老伴继续织着大布,有时也把一些旧棉纱一小段一小段地接起来,精心上色,在他的巧手下,这些废旧棉纱变成了一块块漂亮的手工织布。

  新和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是有名的棉花产区,境内地势高,土地肥沃,土壤适宜棉花生长,所产棉花因绒长、洁白、保暖性好而闻名四方。棉花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兴旺。牙生·尤鲁斯说,50年前,农户家家都有纺线车、织布机。妇女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纺织技艺,形成了男人耕种印染,女人纺纱织布的习俗。谁家姑娘的线纺得细而匀、谁家女儿的布织得平滑细腻,谁家姑娘就被认为是最乖巧伶俐的,求婚者就会络绎不绝。而且不论谁家姑娘出嫁,都要用自己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的针线活作为嫁妆,男家也以女方会纺纱、织布为荣耀。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织布逐渐没落了。然而,牙生·尤鲁斯却仍然执著于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牙生·尤鲁斯说,同机械织布机相比,手工织布的辛苦可想而知。不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手工编织出的纺织品品质是机器编织无法比拟的。一块由机器编织成的纺织品通常是由三四千条的细线织成的,而手工编织成的纺织品则是由12000条细线织成,这使得手工织品无论色彩、光泽都更加丰富细腻。在许多人都纷纷扔掉手工织布机时,牙生·尤鲁斯家那台破旧的织布机依然是他的心头之宝。他说,只要一看到这架织布机,就能激发他的灵感与激情;只要一看到这架织布机,就能想起先辈们的重托,继续传承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技艺。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