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纺织工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误区,我们应该借鉴其它国家的发展经验,努力提高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引进效益。引进技术无论是从国外购买还是通过吸引外资都需要加强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从全行业角度,技术引进国产化包括五个方面,即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发展,它实际上包含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其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吃透国外先进技术的特点、功能和作用,并掌握好如何设计、如何生产等关键点。同时,在技术引进完成后能使国内生产的产品达到国外同样的标准,投入国内外市场,并占领市场。这仅仅是技术引进的初级阶段。第二层次为技术的吸收、再创造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搞清楚国外引进技术和装备的先进性和关键点,并结合国情进行改革,包括技术设计、功能扩展、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使改革后的产品在技术上有所提升、功能上有所扩展、成本上有所降低。这是技术引进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有些企业对技术引进的上述二个阶段和过程并不给予严格划分,即在引进消化阶段就有所变革,有所创新,但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见,最终往往是既末消化吃透,又未能达到真正创新发展的目的。 从国外来说,日本是国际上技术引进国产化成功的典型,日本从一个在二次大战后经济、工业全部崩溃的国家,通过引进技术而变成了技术的强国,其关键就是采用了引进技术并再创新的模式。它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一是运用技术思维关联性原则:先将英美、欧洲的先进技术引进,然后对各种技术加以联系、摸索,从中输入自己的实践经验,再经综合而成为日本专利。在研究分析日本专利技术时,就可以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交叉性的专利。实际上日本是用活了专利技术。二是依靠政府行为:日本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企业的引进技术国产化,例如,关税制度、招标、专家咨询等。尽管日本企业都是在市场经济下运作,但政府在提供技术时是有序地、有组织地引进技术。 从国内来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功引进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桑塔纳轿车的技术,并实现国产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经验在于: 首先对引进技术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符合国情。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桑塔纳轿车技术,曾被认为是技术落后的产品,但上汽公司吃准了当时上海的汽车工业基础,认为选择这一技术作为起点是合适的。 其次,国产化的过程是抓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而抓国产化率又要按零部件的技术难度采取多种合作的形式。如在引进技术的初级阶段,严格按照中外标准做,老老实实做,在这一阶段严格执行标准、控制制造质量。 最后,在引进技术推出产品、形成规模并占领市场后,就马上转入消化再创造阶段。为此,在桑塔纳车达到占全国轿车比率47%后,又推出了桑塔纳2000以及帕萨特车型。此外,上汽集团还和美国通用公司合作,生产别克、波罗等车型,以更高的技术占领国内市场。技术引进的国产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政府和企业、政策和技术、生产和市场等各个方面,以上经验对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技术引进是很有启示的,值得借鉴。
|
价格行情 | 价情总览 | 纱线行情 | 棉花行情 | 化纤行情 | 面料行情 | 茧丝行情 | 化纤原料 | 其它市场行情 | 企业报价 |
纺织黄页 | 印染黄页 | 纺机黄页 | 针织黄页 | 丝绸黄页 | 化纤黄页 | 面料黄页 | 服装黄页 | 家纺黄页 | 棉纱黄页 |
知识技术 | 纺织基础 | 丝绸知识 | 印染技术 | 纺织标准 | 纺织技术 | 服装设计 | 化纤技术 | 纱线工艺 | |
纺织资讯 | 服装服饰 | 综合资讯 | 海外资讯 | 科技信息 | 纺织证券 | 纺企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