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引进关键加压机构和牵伸元件的国产细纱机牵伸工艺

                                

    l  高档棉纱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各国棉纱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高档纺织品都对棉纱品质提出了不断提高的要求。表1列出了J 14.6 tex纯棉精梳纱1997年Uster统计值质量水平和2001年Uster统计值的对比。从2001年Uster统计值与1997年相比,棉纱各品质要求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现代高档纺织品,无论梭织、针织、色织等生产过程,除棉纱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指标有高标准外,还要求布面效果要好,特别是光洁、匀整、染色效果、棉结疵点等外观要求。因此,纺织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应追求技术经济条件下,满足不断提升的棉纱品质要求。
    2 引进加压机构和牵伸元件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产新型细纱机的技术进步,设计要求和制造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其中牵伸齿轮、罗拉精度等部件制造质量有一定提高,我司结合国债技改在国产EJMl28K型、FA506型细纱机上,保留牵伸齿轮、高精度罗拉、下销等牵伸部件,引进德国Suessen公司HP-A-310型加压摇架、HP-C型上销及Armstrong Accotex型前后上胶辊等关键部件配套国产新型细纱机,取得了技术经济条件下良好的质量效果。

 
 其加压机构和牵伸元件主要特点是:
     (1)HP-A-310型摇架原理为板簧直接加压式。在同样加压量及同样弹簧材质条件下,板簧变形量小于圈黄变形量,变形量小对提高加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有利。
     (2)三列上罗拉无论静态或动态都处于平行状态,不依靠"自调平行"原理调节,而依靠摇架制造精度和设计可靠性来保证较好平行度。板簧、握持爪和上罗拉定位弹簧三者紧固联结成一整体,握持弧握持上罗拉铁壳中间握持档两端直径由D 12mm处,握持总宽度达21mm,超过其他圈黄式摇架,使握持稳定可靠。
     (3)上销架直接受压,HP型摇架加压力,全部压在上销架上,由上销架分别按比例,直接压在中罗拉和前钳口上。由于钳口直接受压,增加了前钳口对牵伸中纤维的控制,提高A了握持力。
     (4)冲压件HP-c型上销前钳口与上胶圈援触处包了一层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回转平稳性,减少了与胶圈的回转阳力,利于减少胶圈的滑溜率和回转不匀。
     (5)摇架加压力前档有12daN和16 daN两种,中档为12daN,后档为14 daN,特别是前档12daN、16 daN两种压力工艺适应性较好,12 daN加压量较适合低硬度高弹软胶辊。前上胶辊配置Ac-cotex J 463型,肖氏硬度Shore A630,起到良好的握持、耐磨、抗绕性能。Accotex低硬度、高弹性的特点,增加了橡胶表面与下罗拉的接触,加强了对纤维的握持和浮游区的缩减。
   3  牵伸工艺的探讨
   3.1  针织纱工艺与机织纱工艺的界限问题
       根据织造特点和织物外观显现性差异,对针织用纱和机织用纱有不同纱线质量要求,我国纺织界多年来提出不同纱牵伸的工艺配置要求。
    针织物由于多路进线,每根纱线单独成圈相互交织,其组织松驰,纱与纱之间空隙多,单纱内不习易反映,邻纱间外不匀也影响外观,特别是原纱细节要求更高,以防止织物产生阴影细节。而机织物对长粗节疵点要求较高,特别是布面疵点评分中粗经粗纬疵点,往往造成不可修织的织物降等。针织纱工艺强调粗纱捻系数要大,防止粗纱退绕意外牵伸产生细节,作为增强纱条牵伸区内的紧密度,使较多捻回粗纱进入牵伸区,后区配以较小牵伸倍数,以集中前区牵伸,减少细节产生,为有效握持,降低牵伸力,后区一般配以较大中心距,国内棉纺界总结出的"两大两小"针织纱工艺,就是指大的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中心距,小的细纱后区牵伸和粗纱牵伸倍数。
      机织纱工艺以后区适中中心距和较大后区牵伸倍数,以可靠的握持防止长粗疵点的产生,特别是当温湿度、原料、粗纱半制品内在结构、操作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确保牵伸力的稳定,而对细节、条干要求相比针织用纱略低。
      近年来,随着织物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原纱要求也不断提升,特别是无棱织机织造生产的服装面料、色织面料等,因此,所谓以布面显现粗节疵点与细节疵点而区分的针织纱工艺和机织纱工艺的界限在缩小,机织纱工艺在强调稳定纱疵的前提下也要求较好的条干细节等特性指标。因此,稳定可靠的针织纱工艺用于高档机织要求将成为一种方向。
   3.2  牵伸工艺的可靠性问题
      在牵伸工艺的配置上,握持力和牵伸力是一对矛盾,必须确保适应,而在成纱质量上,则体现为条千与纱疵的矛盾。当采用较小浮游区、集中牵伸、较大粗纱捻系数等工艺配置时,对成纱条干的改善有益,但同时都增加了牵伸过程的牵伸力,容易引发纱疵的波动,甚至突发。特别是当握持力与牵伸力不相适应、握持力波动、其它条件导致牵伸力波动等情况发生时,更易发生纱疵波动,因此,牵伸工艺应确保握持力和牵伸力的适应,在可靠的前提下确保先进,避免 "临界"工艺。
       牵伸过程中工艺配置的可靠性原则就是要以确保纱疵稳定为前提的条件下,兼顾条干质量的改善,而不应片面追求条干质量的改进,即当纺纱环境、半制品条件发生变化时,即牵伸力发生变化时,应确保牵伸系统中握持力的稳定,以避免偶发性纱疵和突发性纱疵的波动和产生。
      3 3  牵伸工艺对现代牵伸机构的更高要求问
       高档针织用纱和高档机织用纱要推进稳定可靠的针织纱工艺,对现代牵伸机构有更高要求,现代牵伸机构在确保握持力满足适应牵伸力的基本条件下,要有优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稳定性主要体现为压力的稳定性方面,具体为加压机构和上销弹簧压力稳定性, HP-A-310型加压机构中,板簧稳定性优于圈簧,HP-C型上销架直接受压,上销压力稳定性较好。一致性体现为锭与锭差异要小,使成纱CV值小。HP-C型上销架如进一步改进为工程,则其变形会比目前金属冲压件会更小,差异性更能缩小。
     3 .4  牵伸工艺的综合配置问题
      牵伸工艺要综合配置,才能在成纱质量效果上有所体现。综合配置应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牵伸工艺与牵伸机构的适应性问题,二是牵伸工艺各参数间的相互配置问题,正交设计结合单因素试验是较好的工艺优选方法。
     3 .5  牵伸工艺的分析
     3.5.1  前区工艺
       前区工艺主要包括前区中心距、前胶辊前冲量、钳口隔距、前中加压量等。
       前区中心距关系前区王牵伸浮游区长度的大小,对握持力和牵伸力的配置至关重要,与成纱条干cv值、常发性纱疵、偶发性纱疵及突发性纱疵有着密切关系。长期以来,国产细纱机前中罗拉隔距纺纯棉品种以19mm居多,即前区中心距为44mm使用较广。近年来,国产新型细纱机在罗拉座下销棒支承形式上作了改进,同时在加压装置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不断提高,牵伸元件精度提高,前中罗拉隔距最小可达16.5 mm,前区中心距最小可达41.5mm,大大缩短了前区浮游区长度,有利干提高条干水平和条干CV值差异。我司在用HP-A-310型加压机构改造的国产新型细纱机上,采用42.5mm~43 mm前区中心距配置,较能符合牵伸工艺可靠性原则,兼顾了降低条干CV值、缩小CV值差异和稳定成纱纱疵的关系,取得较好效果。
       前胶辊前冲量与前区浮游区长度、前区握持力、加捻三角区位置有密切关系,一般牵伸机柯设计推荐以2 mm居多,在HP-A-310型加压机构改造的国产细纱机上,当前区中心距缩小为42.5 rnm~43mm,时,采用低硬度高弹性胶辊,适当增加1mm~1.5mm前胶辊前冲量,对前区浮游区长度、加压握持力影响不大,而对细纱加捻三角区位置有益,利于减少毛羽和断头。
      上销钳口隔距对前区纤维控制和牵伸力的稳定是个重要参数, HP-C型上销配置的钳口隔距具有独特优势,共有2.5mm~8 mm十档范围调整,其中常规品种使用的2.5 mm~3.5 mm五档中每档以o.25 rani递增,档数调整比其它牵伸型式钳口隔距细微,便于对不同品种和不同牵伸工艺的精细调整,以收到良好工艺效果。
        前中加压量应结合胶辊性能考虑,HP-A-310型加压机构前区采用12 daN、16 daN两档压力选择,配套ShoreA630硬度Aeeotex J463型前胶辊时,12daN加压量适应胶辊大中直径时使用,16 daN加压量适应胶辊磨砺后中小直径使用,以稳定握持力变化,从而提高纺纱品质的稳定性。
       3.5.2  后区工艺
        后区工艺主要包括后区牵伸倍数、后区中心距和粗纱捻系数等,这几项重要牵伸工艺参数需密切配合和合理配置,并适应牵伸机构特点,才能对成纱质量起到稳定和提高作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后区牵伸倍数的变化影响喂入前区纱条的条干均匀度和紧密度,随着后区牵伸增大,不仅位移牵伸波相应增大,恶化牵伸纱条条干均匀度,且位移牵伸会使纱条解体而松散,纱条紧密度随之降低,使喂入前区牵伸纱条内摩擦力场强度不足、国外曾做过后区牵伸与成纱质量的关系试验,见表2。
 

 
       采用较小后区牵伸利于提高进入前区纱条均匀度和紧密度,在成纱品质上反映为细节和条干CV值效果好,但牵伸倍数减小将导致牵伸力的加大,因此较大后区中心距往往与较小后区牵伸倍数相配套,以稳定牵伸力,同时提高成纱质量。在后区工艺不变的条件下,粗纱捻系数也是影响进入前区纱条紧密度和均匀度的重要参数,随着捻系数的不断增大,对成纱粗细节将产生影响,因而体现为黑板条干和布面风格中阴影分配的变化。因此,细纱后区工艺各项参数都是相互配合的,而各工艺配置是以喂入粗纱条捻系数为基础,现代粗纱机所生产的粗纱的内在结构、产量及现代细纱机牵伸机构的配置来看,以粗纱捻系数配置在110以上为基础,后区工艺适应性配置,其成纱品质较优。
       4  结语
       (1)国产细纱机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关键加压机构和牵伸元件,配以合理工艺对成纱质量有较大提高,我公司在EJMl28K型、FA506型田产细纱机引进HP型加压机构和牵伸元件,收到良好技术经济效果。
       (2)现代细纱机牵伸工艺,对细纱机牵伸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稳定性和一致性。在传统的牵伸工艺配置中,机织纱工艺和针织纱工艺的界限在缩小,在先进的牵伸机构条件下推进稳定可靠的针织纱工艺将成为技术进步的方向,而牵伸工艺配置更应注重可靠性原则和综合配置原则。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