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响白坯布强力损失因素的探讨

                                 1  前言
    帘子布捻织过程的强力损失直接影响到浸胶布的强力,分析影响强力损失的因素,降低强力损失,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探讨的重要课题。
    从原丝到白坯布要经过初捻、复捻、织布三个工序。
2初捻复捻织布对强力损失的影响
2.1  实验
    取10个原丝上机进行跟踪试验,从初捻、复捻、织布各工序监控检测。测试结果见表1、表2。
2.2结果与分析

    从表中得出数据:
    初捻工序丝的强损为7.92%;复捻工序丝的强损为3.22%;织布工序丝的强损即白坯经线强损与筒子丝强损的差值,为-0.31%。以上三个工序强损的和为10.83%,经分别计算各工序占总强损的影响率,并分析结论为:
    ①初捻工序对单股丝加捻,无捻丝抱和性较差,在加捻过程中表面磨损严重,在白坯强损中初捻工序影响率为73.1%。
    ②复捻工序对双股加捻后的单股丝加捻,两股丝加捻呈螺旋包覆状,在加捻过程中接触磨损的点较少,在白坯强损中复捻工序影响率为29.7%。
    ③织布工序相对加捻工序张力小、速度低,在织造过程中丝易形成弹性回缩,对丝的强损产生修复作用,在白坯强损中织布工序影响不大甚至降低强损,试验数据显示影响率为-2.9%。

3初捻工序关键部件对强力损失的影响
3.1  试验
    取20个原丝上机进行跟踪试验,测试导丝钩、气圈环、筒管对丝强损的影响,初捻丝在加捻、卷绕过程中,上、下往复动程可分为三部分。上1/3动程丝的气圈呈锥形,丝的接触部位主要有:上皮辊握持、导丝钩部件、尼龙钩等。下1/3动程丝的气圈呈葫芦形,丝的接触部位主要有:上皮辊握持、导丝钩部件、气圈环、筒管边缘及尼龙钩。
    试验前,通过张力测试手段,将对应试验锭位的上皮辊握持张力、尼龙钩运行张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锭间速度差异控制在±50 rpm内,测试结果见表3。
3.2结果与分析

3.2.1导丝钩部件因丝气圈张力及横动导丝器左右移动,对加捻丝的强力造成磨损,且贯穿加捻丝的全过程,对丝的强损影响率为61.2%。
3.2.2  气圈环在动程的下1/3处,起到束缚气圈丝的作用,利用新气圈环上机,进行打磨前、后对强损的对比试验,对丝的强损影响率为27.3%。
3.2.3筒管上边缘与丝的接触摩擦较小,利用新、旧筒管上机进行强损的对比试验,对丝的强损影响率为6.6%。
4将试验结果用于生产实践
4.1导丝钩的改进与选型
    导丝钩的选型、新旧筒管的处理对比见表4。

    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发现影响强损的主要工序为初捻,影响强损的关键部件为导丝钩。对导丝钩的改进,从优化加捻流程入手,将原有导丝钩、导丝器两个磨擦点合二为一,提升导丝器位置,改进丝的气圈成形。同时对两种材料的导丝钩进行试验对比,从表4数据看:刚玉导丝钩强损6.9%、不匀率7.6%;在机不锈钢导丝钩强损6.8%、不匀率10.5%;从质量的稳定性及耐用性考虑,最终选用刚玉小孔径导丝钩。
4.2在机气圈环的退铬重镀返新打磨
    分析初捻机台关键部件对强损的影响试验,新气圈环上机打磨前、后强损差异为3.3%。由于资金局限,在机筛选下的气圈环无法批量更新,通过试验论证,采用将轻微毛刺气圈环退铬重镀返新打磨,既节约资金又保证了质量。
4.3定期筛选筒管采用布轮打磨维修
    分析初捻机台关键部件对强损的影响试验,对新筒管上机前打磨,缩短了新管的磨合期。并对在机轻微毛刺筒管,用布轮打磨维修,可提高筒管边缘的光洁度。
5取得的效果
    改进后取得的效果见表5。从03/4~04/3尼龙N66白坯强力损失从10.46%降至7.24%。

6  结论
    影响强力损失的因素为:
6.1初捻是影响强力损失的主要工序,占整个强力损失的73.1%。
6.2初捻工序导丝钩是影响强力损失的主要部件,占初捻强力损失的61.2%,刚玉导丝钩的强损稳定性优于其它材质导丝钩。
6.3气圈环占初捻强力损失的27.3%。
6.4筒管占初捻强力损失的6.6%。
6.5气圈环打磨前后强力损失相差3.3%。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