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改造效果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1.1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改造评价往往注重对技改方案定量指标的评价,忽略了企业机制、管理水平和观念意识等定性因素对技术改造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影响。实际上,企业技改效果的实现需要企业内外部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如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前沿技术的跟踪分析、企业环境的分析(包括制度环境、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资源配套能力、融资能力、销售能力和地理气象环境等)、项目的建设能力等等,这些因素均能影响到技改方案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技术改造效果的综合评价应是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的结合。
1.2 硬件评价与软件评价相结合
纺织企业技改效果的硬件评价主要体现为企业设备改善及工艺改进等方面的评价,软件评价则主要体现为对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跟踪前沿技术、改善内部环境和建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对纺织企业来讲,硬件改造在考虑技术及设备先进性的同时,更应该结合企业的现状、能力和环境,考虑技术的适用性和配套性。软件改造则应充分考虑对硬件改造造效果所起的积极作用。
1.3 最终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企业技术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项目的提出、可行性研究、评估、立项、设计、建设到竣工投产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技改项目的进程和效果。因此,技术改造效果的评价不只是对最终结果的评价,从项目的提出直至实施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环节都进行适时评价,要通过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和调整来保证技术改造的预期结果,避免贻误时机,影响技术改造效益的发挥和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1.4 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企业技术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不是一次投资改造即可达到目标,而是需要多次投入、滚动发展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效益。因此,技术改造效果的评价应根据企业的预期目标,兼顾企业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充分考虑技术改造完成后,市场需求、技术先进性及企业环境等可能发生的变化,既要评价技改方案的短期收益,也要评价其长期收益,只有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才能使技术改造真正起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1.5 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
许多企业在初次改造成功后,容易满足于已获得的成绩,对引进的技术缺乏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导致技术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贻误了时机。事实上,所有新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现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只有不断进取,持续改造,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只有加强对引进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才能避免落人“落后—改造—再落后”的怪圈。
二 纺织企业技术改造综合评价的指标设计
2.1 基础环境指标 基础环境指标是反映企业的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及思想观念对技术改造效果影响的基础性指标,对技术改造效果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2.1.1 企业制度及体制 企业能否实现按市场导向自主决定技术改造项目,能否确保项目的过程质量和后期监管,与企业的制度和体制密切相关。因此,纺织企业只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运作和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责、权、利相配套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才能保证技术改造取得好的投资效果。
2.1.2 观念创新 对技术改造的认识程度不同将直接影响到技术改造的玖果。如果企业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现代观念,即使有了技术改造,企业也难以通过加强技术进步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2.1.3 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技术改造为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契机,通过先进管理系统和经营理念的引人,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1.4 资金来源 由于技术改造是通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并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来进行改造的,因而需要有一定的建设资金来支持。相当一部分选项很好的技改项目,由于资金问题而错过了市场机遇。因此,资金来源的保证对技改项目效益的发挥影响重大。
2.2 员工素质指标
员工素质指标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对技改效果的影响,属于软性评价指标,对技术改造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2,2.1 1程技术人员比重 反映了技术力量对技术改造效果的保证程度及后续发展程度。
2.2.2 职工平均文化程度 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的高低,职工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企业职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就越好。
2.2.3 1人平均技术等级 反映了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对改造后的产品质量起着直接的保证作用。
2.2.4 劳动生产率 它是考核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性指标。
2.2.5 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的思想观念、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及事业心,对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进程及事业心,对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进程及效果有重要影响。
2.3产品技术水平指标
随着企业市场意识的增强,过去以工艺创新为主的思想将逐渐转变为以产品创新为主。因此技术 改造应该围绕有一定市场需求的产品来进行,产品的. 技术水平是衡量纺织企业技改效果的一组重要指标。
2.3.1 产品质量水平 反映了通过技术改造带来的产品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2.3.2 品种档次水平 指通过技术改造所带来的产品品种档次的提高,说明技术改造对改善纺织产 品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做出的贡献。
2.3.3 品牌价值 反映由于技术改造使产品档次 及质量提高,从而改善品牌形象所带来的品牌价值的提高。
2.3.4 市场占有率 反映了企业技术改造后产品占领市场的实力以及企业技术改造效果与市场需求的符合性。
2.3.5 物耗与能耗 纺织企业的物耗主要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主要原材料数量,能耗主要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煤、电、汽等动力数量。物耗与能耗指标反映了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程度。
2.4 技术装备水平指标
反映了技术改造后企业在技术装备上的改善程度,是提高产量、改善质量、降低物耗能耗的基础
2.4.1 设备新度系数 是指设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与设备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余额之比,反映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的程度。
2.4.2 设备技术改造率 是指在适于技术改造设备中已进行技术改造并投人生产的设备数的比重,表明了设备技术改造的规模及速度。
2.4。3 设备运转率 是指运转设备台时数与利用设备台时数之比,反映了企业利用设备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运转程度,可用于评价技术改造后设备的有效利用情况。
2.5 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是对技术改造效果进行静态和动
态分析的效益指标。
2.5.1 净现值(动态) 指技改投资方案在计划期
内不同时点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按规定折现率折
现到期初时,方案所能得到的净收益。净现值越大
说明投资的净收益越大,对投资企业越有利。
2.5.2 投资回收期 指回收技术改造投资所需要
的时间,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的风险越小,对投资企业约有利。
2. 5. 3 内部收益率(动态) 既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内部收益率是项目投资的盈利率,反映了技术改造投资的使用效率。内部收益率越大,投资的使用效率越高。
2 .5. 4 销售增长率 反映了技术改造后企业销售变化情况的指标。销售增长率越大,说明技术改造的市场效果越好。
2. 5. 5 投资利润率 反映了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与产出之间的比较。投资利润率越大,说明技术改造的投入产出效果越好。
2.6 企业潜力指标
企业潜力指标是反映通过技术改造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后劲及潜力的指标。
2.6.1 研究开发能力 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技术来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由企业自己开发而获得的技术优势,具有更长的持久性。因此,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自我更新,根据技术的生命周期及时做好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本保证。
2.6.2 制造能力 先进的制造系统的应用、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适应能力是反映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在制造能力上的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改造过程越高,企业生产过程的先进性越强 ;加工制造过程的柔韧性越好,对多产品少批量生产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2.6.3 学习创新能力 企业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能够长时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保证技术改造的质量高、效果好、持续性强,就离不开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员工的持续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企业学习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2.6.4 融资能力 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不是一次改造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后续的发展仍需要有资金的支持。因此,企业能否通过技术改造为企业积累资金,通过改造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今后的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是企业提高资金运作能力的重要保证。
3 总结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企业全面、科学的评价技术改造的效果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对指标进行适当调整,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定性指标定量化,并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技术改造效果进行综合的量化计算和比较分析,使技术改造效果的综合评价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