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广州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有2210多年的建城历史。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又有着很准确的历史定位一一汉唐以来的大港口,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

  南越造大舟

  广州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从西汉初年我国就已形成了对外贸易的广州港市,一直延续至晋、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广州还遗存着秦代造船工场遗址(秦汉)、南海神庙(隋)、怀圣寺光塔和蕃坊(唐),以及十三时夷馆(明)等一大批文物和史迹。

  秦代造船工场遗址位于广州市区中山四路原市文化局内,在深5米的第八文化层。1975年试掘,结果发现有3个并排的造船台和木料加工场。其中1、2号船台还各揭开了一部分造船工场。由平行滑板组成滑道,下垫枕木,上置木墩构成造船台。滑道宽1.8米和2.8米,长度在100米以上。这里还出土有锛、凿等铁工具和秦、汉半两钱、铜锁等。

  造船工场建造于秦代,至西汉文、景年间废弃。造船台发掘后就地覆盖保存,至于船台结构、船体构合方船体如何下水等问题,还有待扩大挖掘与进一步研究。

  由此可见,秦代广州地区已有了造船工业的萌芽。

  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原始航海活动始于新石器时期,尤其是岭南地区,濒临南海和太平洋,海岸线长,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居住在南海之滨的南越先民就已经使用平底小舟,从事海上渔业生产。

  秦汉时代是开发海上贸易,将航海向远洋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平定岭南时期,当时处在番禺(即今广州)的一支秦军,专门建造了大量的船只,供平定瓯越所需。

  广州是中国古代的造船基地,从广州东汉墓出土有不少船模,有货艇、渡艇,还有人货并载的航船。单从广州东汉墓出土的陶船看,船分前、中、后三舱。前舱低矮宽阔,蓬顶为拱形;中舱略高,成方形;后舱稍狭而高,是舵楼;坡式篷盖,船尾还有一间矮小的尾楼。这种船吃水深,负载量大,适合深水航行。这反映出两千多年前广州造船技术和生产能力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而从秦代造船工场遗址来看,两千多年前的造船工场颇具规模——当时是可以造出宽8米、长30米、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来。

  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已能造出载人五六百、载货万斛的船舶,而最壮观的是广州的楼船,有四层,楼高三四米,抵御风浪的能力十分强,可把大量的丝绸运到外国去。

  唐代中后期广州有了大规模的造船业,能造楼船、斗舰、游艇等六种船只,在性能、设备、载重、动力、作战能力各方面,已列人世界的前列。难怪外籍《中国印度见闻录》中载:“只有庞大坚固的中国渔船,才能抵御波斯湾的惊涛骇浪,而畅行无阻”。外国商人十分喜欢搭乘中国船。

  宋代广州的造船业更具规模 所造船舶大,可载数百人和备用一年的食品,还能在船上养猪、酿酒。此时海上已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指南针导航。

  元代,广州建造了可远航爪哇(印尼)的大船五百艘。大船可载上千人,共四层,卧室、客厅、货仓、厕所一应俱全。

  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企业在中国出现最早的任广州的船舶修造业。1845年英国苏格兰人约翰·柯拜在广州黄埔长洲兴建了“柯拜船坞”,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个船坞,也是中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开端。

  航路通四海

  中国的丝绸之路主要有陆路和海路之分。

  最早繁盛的陆上丝绸之路,是从中国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穿越帕米尔高原,然后通往土耳其或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还可到达终点站罗马帝国。然而到了唐中期后,陆上丝绸之路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衰落了。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几度阻塞中断、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又先后从广州、泉州出发,随着世界航运业的发展而发展。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对外贸易在中国历史上开了先河,它最早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连接起来,成为中国最繁华的贸易口岸。

  (1)秦汉时期海上航道的开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初步形成。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里,有一捆五支原支的非洲象牙,同墓出土的还有一只与伊朗出土的波斯薛西斯王的类同的银器——银盒,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海上舶来品。

  (2)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这400多年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时期。

  此时,广州至大秦(古罗马帝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那时,从那婆提(今爪哇)至广州,定期航船的航班期是50天。东晋末,高僧法显大师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就是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回国的。

  同时,远航亚非欧国家的这条航路越走越远。中国商船从广州起航,远航南海、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把丝织品、陶瓷、茶叶输往国外,又将金、银、琉璃、象牙、沉香等输人中国。当时通过广州来华经商的国家和地区大为增加,有15个之多。尤其隋朝建立之后,隋炀帝十分重视对外贸易,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航线;从广州出发,沿安南(今越南)海岸航行,通过真腊海岸,最后到达马来半岛北部东岸。

  (3)唐贞观年间,广州海上交通空前频繁,广州实际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每年来广川的外国商船多达40艘,广州与南海、波斯湾的船舶往来如梭。当时唐代中国与南洋及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其中2条是中国商船,另4条分别为波斯商船、阿拉伯商船、锡兰婆罗门商船和遣唐使船。这6条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是自广州起航到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诸国,途经90多个国家和地区,即“广州通海夷道”,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和阿拉伯地区联系起来。这些地区都是中国丝绸的集散地,也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

  (4)元代,同广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有140多个。广州至世界各地又拓展了三条航线:一条可到达爪哇北岸;一条是地中海亚平宁半岛,后又开辟了一条非洲东岸航道。

  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全球航海业又增加了三条新航线,它们分别是广州一菲律宾一拉丁美洲航线;广州一欧洲航线;广州一日本航线等。

  (5)明代,广州每年举行两次集市交易叫“定期市”,1月和6月,外国船只载着香料、珍珠、琥珀、犀角、象牙、琉璃、玳瑁等名贵特产进港,然后在划定的市舶区交易。

  18世纪广州开辟至北美的海上航线。美国360吨“中国皇后”号商船载40吨西洋参,1784年2月2日启航,同年8月24日到达广州黄埔港,开了中美两国直接贸易的先例。

  至此。广州已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运航线,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向全球扩展,实现广州与世界的海上运输大循环。

  

  海上“丝路” 考察热

  随着福建泉州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广州也表现出更大的申报热情,同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点的泉州、广州两个重贸城市,哪一个起点最早、航线最长、遗址最丰呢?当然是广州。让我们随着最近世界上出现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热,去审视一下古代曾经辉煌的广州吧!

  1979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和我国学者朱少伟、陈炎等,以其有关古代海上“丝路”的论著,揭开了这股国际性研究考察热的序幕。

  接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定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研究十年规划》,并派出“和平方舟号”豪华游艇,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海上“丝路”发样地广州等地,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和考察。

  阿曼苏丹国仿古木帆船“苏哈尔号”抵达广州考察访问,并在10周年后派遣文化使团前来广州举行纪念活动。

  瑞典政府耗巨资打捞18世纪初三四十年代曾三次往返广州--哥德堡的古代海上“丝路”的沉船残体,并派遣历史代表团携着从沉船中打捞上来的货物到香港举办展览会,到广州举行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寻找当年在广州装货的起锚地。

  与此同时,法、德等国许多年青人也纷纷自筹经费,亲自驾驶专门订造的仿古帆船,沿着古代海上“丝路”,按照古代完全利用风力的航海方式,进行古代海上“丝路”的考察探险活动。

  所有这些活动,都把这股国际性的古代海上“丝路”考察热推上了高潮。

  趁着这股热浪,让我们到广州几个与古代海上“丝路”关系密切的景点景区走一走,追忆过去,珍惜今天,展望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来源: 中国广州网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