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历经三次转型 香港纺织成衣贸易稳定成长

 

  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一贸易自由港,对外贸易在过去10年不断成长,平均每年成长幅度达5.60%,尤其近5年来成长速度加快,2001至2006年平均成长10.66%,本(2007)年1~5月成长速度更高达10.4%。纺织业历经三次转型,贸易量持续成长

  纺织及成衣业在香港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推动角色。香港纺织工业自从1940年代草创迄今,伴随社会的发展,国际局势的演变和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革。随着香港经济的三次大的转型,香港的纺织服装业也完成三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在1950~60年代,香港以纺织业为主要发展工业,自外国进口棉花,在香港制作成纺织品,然后销往英、美、澳大利亚、德国及东南亚等地。随着香港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成衣业也随之成立。到1970年,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

  第二次转型是在1970~90年代,香港推动经济多元化,特别是中国大陆经济逐步开放的机会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内地,而各类服务业则全面快速发展。此一时期,香港由纺织成衣加工中心转变为纺织成衣生产控制和贸易中心。

  第三次转型是进入21世纪,香港面对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日益激烈的竞争,香港经济转向高附加价值服务。香港纺织成衣业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地外,亦成为跨国生产网络的策略性控制中心,以及对中国大陆纺织成衣生产企业采购和服务中心。

  随着全球纺织成衣产业的变迁,从1980年代开始纺织业生产基地转移至亚洲的其它开发中国家如中国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等地,使得纺织成衣贸易产生消费中心主要是先进国家与生产基地为开发中国家之分离现象。1996年以来,香港纺织成衣贸易稳定发展,每年平均成长幅度为1.31%,本年1~5月香港纺织成衣出口金额277.9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长1.12%。以中国大陆市场为腹地,贸易更加紧密

  香港位于广东省南部,面向南海,地处珠江出海口之东,西邻澳门,北接深圳,同时香港也位于迅速发展的东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一直以来,中国大陆就是香港最大的纺织成衣进口来源,且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据香港政府统计,1996年香港自中国大陆进口纺织成衣达176.57亿美元,占香港纺织成衣进口总金额的59%,而2006年已经达到257.13亿美元,比重更达79%。

  今年1~5月香港纺织成衣贸易总额为277.94亿美元,其中进口122.72亿美元,经香港转口138.16亿美元,纺织成衣总出口金额155.22亿美元。在香港纺织品成衣贸易总额中,约61%为成衣,39%为纱、布类纺织品。

  1~5月香港从中国大陆进口纺织成衣94.14亿美元,占整体纺织成衣进口的76.71%;其中,进口纺织品为33.22亿美元,占整体纺织品进口的60.3%,较前一年同期减少3.9%。进口成衣为60.92亿美元,占整体成衣进口的90.1%,较前一年同期成长4.2%。

  97以后,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结合更加紧密,使纺织贸易的发展更加迅速。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SARS疫情,虽影响了香港的纺织贸易,但很快就恢复了成长趋势。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订,代表中国大陆与香港将进行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并由民间主导之非官方的形式,转变为政府主导、调控的新模式。CEPA推动香港与中国大陆纺织贸易发展,两地的经济融合度和依存度不断提高,CEPA-1于2004年元旦实施,迄今陆续签订三个补充协议。纺织贸易比重下降,转口港优势减弱

  香港的纺织成衣企业多年来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的买家保持紧密联系,凭其遍布全球的客户资源和服务网络,奠定了作为亚洲以至世界采购中心的地位,来自全球的纺织品和成衣采购商以香港为中介,透过香港进行进出口业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在服务业领域发展迅速,而香港当地纺织成衣业则不断萎缩,纺织业转移到开发中国家,而香港则以转口贸易港为主。纺织成衣贸易占香港整体贸易比重不断下降,1996年为17%,到2006年下降到12%,2007年1~5月又降至10%,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统计,2007年1~5月香港纺织品成衣贸易总额为277.94亿美元。

  据中国大陆海关统计资料显示,多年来香港一直是中国大陆纺织成衣出口第一大市场,但2005年以后,受到配额取消的影响,中国大陆纺织成衣直接出口美、欧市场成长迅速,香港转口优势减弱,退居中国大陆纺织成衣出口市场第4位,被美国、欧盟和日本超过。2007年1~5月中国大陆纺织成衣出口香港71.49亿美元,较前一年同期成长5.95%,占中国大陆纺织成衣出口总额的12%,1997年比率为38%。

  在2005年配额取消,中国大陆纺织成衣出口香港全年下跌14.59%,接着的美、欧对中国大陆重新设限,使2006年出口至香港成长21.19%。显示香港的转口港地位与全球配额的存在有直接关系,随着2007年底欧盟对中国大陆解除设限和2008年底美国解除设限,香港的转口港优势将进一步减弱。而香港需面对的不仅是中国大陆,亚洲许多国家快速发展,后配额时代的竞争益趋激烈。香港面临激烈的竞争时代,唯有突显本身特色,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扮演外包加工企业的区域总部,并成为中国大陆纺织成衣加工生产的服务中心。(台湾纺拓会)(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