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资金进驻家纺业的风险与机会

    2009年,“投资无方向、都来做家纺”的“低门槛说”似乎一下子集体失语了,不少大兴土木的家纺项目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遭遇搁浅,许多高价聘请明星代言的品牌在也迟迟“按兵不动”,回首2009上半年的家纺轨迹,相较往年显得平静了很多。
  骤然增大的投资风险
  8月16日,就在记者发稿前夕,北京喜约棉品通州经销店因为资金乏力宣布正式关门。尽管该店位于通州梨园商业街,左临贵友大厦,对面是服装淘宝城,熙来攘往的人流仍然没有挽留住该店的倒闭。
  在这之前,记者曾经采访过该店负责人王经理,他称,该店总面积200平方米,租金每年20万元,加上进货费用和加盟费20万元,总投资达到40余万元。巨大的投资没能在短期内换回想象中的回报,强烈的心理落差使得难以为继。
  这不只是个案,上海、桐乡、重庆等新上马的家纺项目也不敢贸然开工。就在杭州,浙江发改委新公布的一组数据也表明,进入2009年以来,家纺产品销售均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浙江家纺行业200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税前利润同比下滑35%,这对家纺行业的毛利率水平和赢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家纺营销资深研究员、上海袭人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吴启峰对此认为,过度竞争可能会扼杀整个产业的成长能力。短短不到10年的市场化实践还不足以培育一大批成熟的家纺企业和企业家。追求短期利益、缺乏专业化理念和造就百年企业的精神,是国内家纺企业较为共同的特点。
  从发展思维上看,主要表现为注重机会导向而不是战略导向,强调资源整合而不是能力培养,推崇巧妙运作而不是系统经营。投资体系的不完善,各级政府直接介入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了投资的冲动性和盲目性色彩。在其他产业曾经出现的大规模进入导致过度竞争,进而毁灭产业发展机遇的现象,极有可能在家纺领域重现。
  相对不成熟的投资主体和不健全的竞争规则决定了竞争秩序中自律意识和他律机制的缺失,不正当竞争因而成为市场常态。与其他竞争性领域一样,价格战、渠道战、促销战、口水战以至自杀式宣传战,都在或者即将成为家纺产业的主要竞争手段。更多的企业开始选择通过透支自身的利润空间和经营成本,来参与市场竞争。2008年,家纺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05%,行业几乎处于微利状态。
  中国家纺策划大师李光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弱势企业逐渐被残酷的产业整合淘汰出局。在家纺设计时代,设计师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基本上是割裂的,弱势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花血本培养和造就一批设计师,在他们看来,抄袭往往比原创来得更快、更直接。在设计主宰生命力、花型决定销售力的当下,这些中小型企业将会呈现“弱者恒弱”的局面。
  他指出,在我国,竞争性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与行业赢利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不同集中度的产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差异造成的,而不是大企业共谋的结果。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使分散的生产能力向优势企业集中,改善企业的规模结构,是遏制过度竞争、推动市场秩序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当前,在家纺领域要积极鼓励企业间包括横向并购在内的各种产业整合,特别使大企业之间多种形式的“强强联合”。
  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
  就在家纺行业投资风险加大的同时,方方面面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4万亿元的内需投资,纺织品下乡活动的开展,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政策的落实等等,使得消费结构升级正在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能。
  家纺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文化艺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纺织行业中的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分支行业,许多地方政府将其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予以大力发展,符合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区位特点。
  随着消费用品生产格局和供给能力的根本转变,长期抑制的居民消费需求得到充分的释放,消费水平实现惊人的高速增长,以提升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结构升级随之取代单纯的规模扩张,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国内市场,未来几年的住房消费仍然是消费热点,由此必然带动家纺消费以较高速度增长。在发达国家,家纺消费约占全部纺织品消费的1/3,而国内比例约为10%,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家纺优质、高档时尚的产品有可能成为全国家纺消费的主流。在国际市场上,随着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中国家纺已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中国家纺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被动局面下,也开始了悄无声息的转型。家纺制造业全球化生产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瞄准国际化的家纺公司上。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技术力量、设计实力,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和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成品,并进行全球销售。
  家纺制造业传统的全球化生产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和地区;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本国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目前后者正在成为中国家纺企业探索的方向,比如上海罗莱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了设计研发中心,不仅标志着罗莱跻身于世界家纺品牌行列,而且大大缩短了中国家纺与世界家纺的距离;山东泰丰在澳大利亚建立澳毛生产基地,提升了羊毛被的品质,降低了采购成本;绍兴博览家纺在迪拜建立原材料家纺中心和贸易基地,打通了国际化的采购通道。
  2009年下半年,家纺行业强强联合、资本并购的方式表现得更为抢眼。这也是家纺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日趋饱和的市场,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规避风险。
  大型家纺制造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家纺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比如,浙江巴贝集团收购皮尔卡丹已经摆上议事日程、湖南梦洁家纺控股德国知名床品企业53%的股权等,显示出中国家纺企业抗风险的实力以及善于抢抓国际贸易机会的能力。
  多轮的酝酿与调整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拥有雄厚实力的中国家纺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也必将涌现一批国际化的家纺集团。(中国纺织报)(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