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坐具东传对中国内地居住饮食生活的影响

编辑:Sula 摄影:王阳
  2007年3月21日上午,在东华大学的逸夫楼会议室,由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朋川作了学术报告,就高坐具东传对中国内地居住饮食生活的影响进行了演讲。

  演讲中讲到,在魏晋以前,汉人习用席地跪坐的坐姿,由于高坐具从西亚经丝绸之路东传到中国内地,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辽、金、两宋多元文化的交融,高坐具逐渐在中国内地流行,对人们的坐姿、饮食方式、器皿造型、书写姿势、阅读习惯、室内陈设和建筑空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朋川
  自商周至汉代,中国内地人们主要采取席地跪坐的坐姿,家具放在地上,就餐方式为分餐制。魏晋南北朝以来,相继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带进了各种坐姿。唐代对外交流频繁,出现了多元化的坐姿和多样化坐具共存的局面,也出现了多人在大长方桌对坐共餐的风气。经过辽、宋、金、元时期,高坐具逐渐推广,使用者由上层人士普及到市民家庭,高脚的桌椅开始配套使用。就餐者可坐于餐桌不同方向共食,使共餐制逐渐成为中国内地居民主要餐饮方式,餐具的种类和造型也相应发生改变,与书桌相应的配套的文房用具也出现了,并且改变了人们书写执笔直的姿势。


高座具由丝绸之路传来

  高坐具传入中国内地后,经过近千年的发展,顺应中国的风地人情,制作出以框架结构为特色的高坐具,并形成与其配套的系列家具,不知不觉地从多方面地改变了中国内地人们的饮食起居生活,对室内陈设艺术、书画艺术都产生了影响。


张朋川高座在内地的推广


张朋川坐姿的变化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