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印度制造”挑战甚至取代“中国制造”?难!

 

  时灵时不灵的接线板、掉色的被单、开锅的汽车……“印度制造”水平离“中国制造”还很远。

    “印度制造”将挑战甚至取代“中国制造”! 

    新加坡《海峡时报》9月3日的报道多少有点危言耸听的味道。该报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制造”遭遇麻烦,世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另一个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 

    “中国制造”和“印度制造”之争的话题由来已久。最近中国玩具和食品遭遇“质量危机”引起国际上对“中国制造”的一些质疑,似乎给了“印度制造”取而代之的机会。不过,笔者认为,“印度制造”想要超越“中国制造”,似乎还没做好准备。 

  质量不敢恭维 

    在印度多年,终日生活在“印度制造”的包围中,既获诸多方便,也不免大受其苦。笔者最头疼的是印度产的接线板,市场上少见舶来品,只能用本土制造。它们却非常幽默: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哪个插孔心情好,能正常工作,只好天天遍插诸孔,碰运气。试过各种不同牌子,咨询过专家、厂家、卖家,他们也深有同感。但这不算最糟的。印度的被单很出名,图案有异国情调,有个朋友一下子买了十几条回去送人。没想到,早上起床竟发现浑身五彩:被单掉色呀!礼品已经送出,尴尬的心情就不用提了。 

    印度汽车的骄傲、民族品牌“大使”牌,大甲壳虫的样子数十年不变,至今仍是总理指定座骑。笔者慕名试乘,感觉不错,出远门就租了一辆。结果天热开了锅,司机每行不远即停车,到处找水降温。看来,汽车不仅是“四个轮子、俩沙发加铁皮壳子”那么简单。 

    所以,听到近来兴起所谓“印度制造”赶超“中国制造”的议论,有人就调侃道:此论好在有前瞻性,坏在太有前瞻性了。 

  “广告明星”是风扇、拖鞋 

    在印度常见于电视、报刊杂志广告的著名产品,是“乌莎”吊扇、“巴贾吉”三轮蹦蹦车、“鲁巴”背心、“巴塔”拖鞋等等,还停留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绝大多数家庭,对于电熨斗、微波炉、电饭煲、加湿器这些小家电,多只是听说,见的次数都不多。德里很多洗衣铺,还在使用老式的铸铁熨斗,里面加火炭的那种。 

    在德里,老百姓经常购物的地方,大约相当于北京的早市。一两座大型购物中心,成为周末休闲享受冷气的场所,逛的人多,买的人少。印度的这种较低的社会消费水平,反映着制造业的相对落后状况。市场上也有高档产品,但以欧美、日韩进口居多,中低档又越来越抵不过中国货的价廉物美,印度制造业面临着两面夹击,自顾不暇。 

    手不太灵,但脑子灵 

    但情况也并非一团漆黑。印度制造业已经看到了光亮:人才优势。未来劳动力的持续充足供应、设计创新能力的突出表现,以及基础设施等瓶颈的逐步消除、外资的涌入,越来越有利于印制造业绝地突围。在北方纺织重镇库露,笔者看到披肩厂在用老式农家土织机,结合纯手工刺绣,制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披肩,价格不菲。在德里的豪斯卡斯艺术村,很多小企业在制作创意手包、饰品、鞋帽,主要针对欧美高端市场。汽车零件、精细化工、电气电子、生化制药等行业也在通过独特的产品设计、工艺创新来降低成本,吸引国际公司的进入。 

    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不同,印度正在走一条面向高端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崛起之路,充分发挥高科技行业“溢出效应”。 这也符合印度人对自己的评价:手不太灵,但脑子灵。只是这种轻灵的路子是否走得通,尤其通过制造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目的能否达到,就是未知数了。 

    中印制造业不是“非此即彼” 

    不过,印度专家也认为,中印制造之间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替代关系。“中印竞争”论盛行多年,中印贸易却由于互补的实质驱动,悄无声息地连年高速增长。如今“竞争”之风吹到制造业,依然不能改变两国制造业发展模式、侧重领域、针对目标的重大区别与互补,未来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仍然美好。 

    印度明确制定“制造业国家战略”、在全世界举办“印度制造”工业展,雄心可鉴。只是路漫漫其修远,第一步,至少要做出质量合格的接线板、使棉布印染不掉色、让国产汽车少开锅吧。(新华网)(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