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三,成都一群喜欢汉服、热爱传统文化的“汉友”,身穿汉服举行了女子成年仪式。据记者了解,这群汉友经常会穿汉服私下聚会,特别是在一些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如端午、中秋、重阳等时节,他们都会身穿汉服在公众场合举行各种活动。然而,此次汉服的再次回归,让人们对它重新得到了认识和了解。
“汉服分为常服和礼服,常服是平常穿的,相当于衬衫、T恤;礼服是在正式场合穿的,相当于西方的晚礼服。汉服腰线可以控制,中国古人往往把腰线放到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显得人体比例非常完美。”一位成都汉服爱好者向记者介绍着。在他看来,汉服是民族服装,而不是古装,经过创新和改良的汉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于爱好汉服的他们,会经常自己动手缝制,“汉服主要以交领右衽为主,兼有圆领,直领,并隐扣系带(一般是很少使用明装的扣子,基本都是以带子来固定的,即使有扣子,也会藏在隐秘之处)。整体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宽袍大袖。一般袖子都比手臂长,最常见的“深衣”,规定袖子要回挽至肘,而袖径最宽的可达四尺,垂下手几乎能到地面。这种设计相对我们人体而言,显然是过大了,但是当着装的人屈臂时,这种大袖就会形成优美的流线,举手投足之间,具有飘逸、流畅脱俗的风格。此外,从服饰的款型来说,主要有“衣裳”制(上衣下裳,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衣服和裙子是连体的)、“襦裙”制(襦,就是指短衣)、褶制(上短衣,下长裤)等。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然而,汉服中的每一细节都融入了礼仪教化的理念。比如,最典型的汉服之一“朱子深衣”,它的下摆是均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这代表做人要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衣带下垂很长,一直到脚踝,代表人要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着权衡。将礼仪教化融入到与人们最贴身的衣饰之中,正是汉服的独特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