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苎麻为苎麻科,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苎麻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拉伸强度400MPa~950 MPa,比强度接近玻璃纤维,拉伸模量也与玻璃纤维相当),服用苎麻纤维需要降低模量,但这些性能特点却是复合材料增强相必需具备的。由于苎麻纤维长度小于500 mm,一般只能作为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很难涉及高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领域。为使苎麻纤维能以连续纤维的形式用于增强复合材料,本文首先对苎麻纤维进行室温碱处理,改善苎麻纤维的结构与性能;随后采用高强高模的连续芳纶纤维为芯纱,应用摩擦纺技术在其周围包覆苎麻纤维,得到苎麻/芳纶包芯纱。再将苎麻/芳纶包芯纱与苎麻纱和芳纶纤维的复合纱比较,对比研究碱处理、摩擦纺工艺对包芯纱性能的影响。
l试验研究
1.1原材料
苎麻纤维采用脱胶后的精干麻、苎麻纱为24.6 tex,都为安徽铜陵华源麻业公司生产的产品。芳纶(Kevlar49)为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产品。NaOH为工业品,市购。
1.2苎麻纤维、苎麻纱的碱法改性处理
碱法改性是用碱溶液于一定条件下处理苎麻纤维,其实质是纤维素在浓碱作用下生成碱纤维素。苎麻纤维经浓碱浸渍后,纤维长度收缩,直径膨润,表面形成卷曲,同时其微结构和物理性能也发生变化,强力和模量提高,断裂伸长也有增加。碱处理条件不同,所得处理结果也不同。
经过工艺优化,苎麻纤维和纱线碱处理前后的性能见表1、表2。

1.3包芯纱及其摩擦纺过程
包芯纱以芳纶长丝为芯纱,苎麻纤维为外包覆层,分别采用经过碱处理和未经过碱处理的精干麻纺制两种包芯纱。
摩擦纺包芯纱的纺纱工艺流程为(只描述简单工艺过程):准备工序—梳理工序—并条工序—摩擦纺纱;其中准备工序为:剪麻—给湿加油—堆仓—开松—分磅秤重。
首先需要对苎麻纤维给湿加油,使精干麻达到一定的回潮率,减少梳纺时静电,而且苎麻纤维的湿强大于干强,有利于提高纤维强力,加油可增加纤维的柔软度和润滑性,减少纤维之间的摩擦因数。然后进行开松梳理,在XFH型小和毛机上进行开松。梳理过程在GUARNICARD小型梳麻机上进行并合,先将其梳理成麻网,再梳理成麻条。并条在AS271型并条试验机上进行,纺纱过程在FEHRER AG DREF一3型摩擦纺机上进行,芳纶经牵伸后喂人尘笼的加捻区形成芯纱,麻条被罗拉牵伸后,经分梳辊梳理成单纤维状态,在尘笼的作用下包在了芯纱外面,形成包芯纱结构。摩擦纺的速度设置为:喂入芳纶的速度3 m/min,喂入苎麻的速度0.8 m/min,出纱速度75 m/min,尘笼速度226.5 m/min。麻条、包芯纱的主要工艺参数见表3。

1.4复合纱制备
分别选用经碱处理和未碱处理的苎麻纱与芳纶长丝并合,不用加捻得到复合纱。
2性能与分析
复合纱与包芯纱拉伸性能测试,采用YG065电子织物强力试验仪测定,夹距为100 mm。碱处理前、后复合纱和包芯纱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如表4所示。

从表4可见包芯纱和复合纱的强度和模量都很高,这两类麻纱的强度主要都是芳纶纤维的高强度决定的。而且复合纱的强度和模量比包芯纱高,这是因为包芯纱在纺纱过程中会对芳纶微量加捻,产生剪切分应力,对纤维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使包芯纱强度下降。另外对芳纶的微量加捻会使包芯纱在拉伸过程中纤维趋直,其伸长量也比复合纱大。
从表2和表4看,碱处理的作用似乎有些矛盾,这于碱处理和纺纱工艺有关,包芯纱是将精干麻碱处理后梳理成麻条,然后纺成的包芯纱,其碱处理提高纤维强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试验证明:经碱处理的包芯纱强度高于未经过碱处理包芯纱的。复合纱用的是苎麻纱,对纱线进行碱处理时,纱线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反复拉伸,抱合力减小,纱线中纤维的强度可能提高,但纱线损伤严重,强度下降,所以碱处理后的纱线和得到的复合纱强度比未碱处理的低。
3结束语
(1)碱处理可以提高苎麻纤维的性能,但苎麻纤维成纱后,对麻纱进行碱处理会使纱线出现损伤,麻纱强力下降。
(2)复合纱和包芯纱的性能主要由芳纶决定。复合纱的芳纶含量大于包芯纱的芳纶含量,复合纱比包芯纱强度高、应变小。芳纶为连续无捻纱,在摩擦纺过程中对其加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3)苎麻纱线碱处理使复合纱强度有所下降,应变变化不大,而苎麻纤维碱处理使包芯纱强度增加,应变减小,这是由于复合纱使用碱处理后的纱线,而包芯纱是使用碱处理后的苎麻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