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0.89dtex涤纶纤维纺纱生产实践

                                

0 前言
    随着人们对服装面料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纺织原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细特纤维作为化学纤维的差别化纤维在纺纱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织物溶合了纯棉、真丝和羊绒织品的特征,具有穿着舒适、柔软并富有光泽的特点。细特纤维在纺纱过程存在许多困难,我公司于 2001年 9 月、11 月先后进行了两次试纺,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使细特纤维纺纱质量趋于稳定。
1 细特纤维的物理指标   
    我们选用仪征化纤股份公司二厂生产的 0.89 dtex × 38 mm 的短纤维,与 1.56dtex×38 mm 的短纤维相比,断裂强力减少50% 左右,比表面积增加 40% 左右,弯曲挠度降低 60% 左右,在纺纱过程中易缠绕、相互扭结而形成棉结,特别是梳棉转移困难,易断裂增加短绒,纤维的摩擦因素大,并粗细牵伸不开,成纱棉结多,条干差。细特物理指标见表 1。
  


2 纺纱工艺流程
    A002A型 抓 棉 机→A006B 型 混 棉 机( 附A045型凝棉器)→A036C 型开棉机( 附 A045型凝棉器)→A092A 型双棉箱给棉机( 附 A045型凝棉器)→A076C型成卷机→1181B 型梳棉机→FA302型并条机( 三道)→A454E 型粗纱机→FA506(1291)型细纱机
3 工艺技术措施
3.1 开清棉
    细特纤维在生产中易损伤、柔搓而产生棉结所以在开清棉工序应降低各打手的速度,减少对纤维的损伤;适当增加补风,减少棉束反滚而形成棉结。采用轻定量以减少后工序的牵伸倍数,棉卷定量由第一次试纺的 398 g/m 减小为第二次试纺的 330 g/m。3.2  梳棉工序两次试纺的工艺参数及棉网质量见表 2。   
   

    由表 2 可知,采用较大的线速比、低速度、小牵伸、轻定量,并减小棉网张力,抬高给棉板,增大除尘刀 ~ 刺辊的隔距,采用适合于细特纤维的金属针布,可有效地解决纤维缠绕锡林针布,转移困难,棉结多和纤维损伤等问题。
3.3  并条工序
    采用大隔距、低速度的工艺原则,为降低重量不匀采用三道并条工艺,各道均采用轻定量、小牵伸,保证在牵伸过程中对纤维的控制,有效地解决了因牵伸不开而出“ 硬头”的问题。由于细特纤维弹性差,在并条工序中喇叭口口径不能太小,否则会造成纤维抱合太紧,在后工序牵伸中牵伸力增大而出“硬头”。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整,第二次试纺熟条质量明显提高(见表 3)。
    针对第一次试纺过程中出现的包头疵点多,即包头处由于纤维抱合紧且紊乱,易在牵伸中出现“硬头”,第二次试纺对并条机包头进行了多次试验,取消了传统的并条包头棍包头,并在包头过程中注意保护纤维原有形态不被破坏,松紧适当。
3.4  粗纱工序
    采用重加压、强控制、低速度、大隔距的工艺原则。为了避免细纱工序牵伸不开而出现“ 硬头”,采用轻定量、小捻度的工艺配置。通过调整工艺 参 数,粗 纱 条 干 CV 值 由 第 一 次 试 纺 的4.44% 降为第二次试纺的 3.33% 。粗纱工艺参数配置如表 4 所示。
 

3.5  细纱
    第一次试纺 T 12.3 tex成纱质量见表 5。

    第一次试纺在 1291 型细纱机上进行,其工艺配置:罗 拉 隔 距 为 18 mm × 35 mm,加 压 为 14daN /双锭 ×10 daN /双锭 ×12 daN /双锭,后区牵伸倍数为 1.42 倍,钳口隔距为 3.0 mm,上胶辊处理涂料配比 A∶ B 为 1∶ 2,中胶辊为直径 25 mm的铁壳。生产过程中由于纤维牵伸力过大,难握持,出现大量“硬头”,将摇架压力由 14 daN /双锭 ×10 daN /双锭 ×12 daN /双锭改为 16 daN /双锭 ×10 daN /双锭 ×12 daN /双锭,后区牵伸倍数由 1.42 倍改为 1.58 倍,“硬头”有所减少。另外,由于牵伸力波动,各工序牵伸不均匀,且因纯纱强力高,掐头困难,接头疵点较多,导致成纱条干 CV 值和常发性纱疵、偶发性纱疵均较高。为解决第一次试纺过程中“ 硬头”多、成纱质量差的问题,采用稳握持,强控制,均匀牵伸的工艺原则,第二次试纺使用 FA506 型细纱机。为保证纱条牵伸顺利,采用后区大隔距,胶辊重加压,前胶辊大直径,后区牵伸适当偏大掌握的工艺。细纱工艺优选及成纱质量见表 6。
    通过四组工艺的对比可以看出,工艺四效果较好,其余三组工艺上车均未出现“ 硬头”。为此,确定按第四工艺方案上车。       

3.6  加强生产管理
    以减少纱疵减少纱疵的基本目标是末并不断头,粗纱不接 头。 各 工 序 的 断 头 数 应 控 制 在 并 条10 根 /10 筒·时,粗纱千锭时 7 个,细纱控制在纯棉千锭时 20 根,涤棉千锭时 5 根。并条接头不良易在布面上造成粗、细纬和粗纱断头,粗纱接头可造成细纱断头或由于接头不良而恶化细纱条干。经过对 0.89 dtex × 38 mm纯纺 T 12.3 tex 纱的试制,发现该品种由于纤维细、弹性差、抱合力强,在接头时易产生疵点,且接头质量难以保证。为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条末道采用集中换条,不允许接头,粗纱机前机后均不接头,细纱机不接头,所有接头均在络筒工序由空 气 捻 结 器 捻 接,生 产 出 真 正 的“ 无 结 头纱”。实践证明,在工艺参数配置合理,温湿度控制适宜,清洁良好的情况下,该品种断头极少,成纱纱疵大大减少。0.89 dtex 纯涤正常纺纱时( T12.3 tex)成纱质量见表 7。

    减少纱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规律性疵点的产生,这类疵点对布面条影有一定影响,严重时可能造成规律性条干疵布,为此,在第二次试纺前对各工序设备进行了全面整机,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并、粗、细工序无明显波、牵伸波。
    总之,细特纯纺纱的重点应解决棉结问题,这是制定工艺措施的目标之一。也是由细特纤维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在选择工艺参数时应遵循重加压、大隔距、稳握持、强控制的原则。选用合适的金属针布,对提高棉网质量、减少成纱棉结至关重要。轻定量、小牵伸可以减小在牵伸区中慢速纤维和快速纤维的数量比,有利于纤维变速点前移,对改善条干,减少常发性纱疵有很好的效果,采用低速度使牵伸区牵伸力稳定,对条干有利,同时也可大大减少断头,但这些措施会对各工序的产量有一定影响。
    细特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纤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也将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我国加入 WTO 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开发研制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