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国服”关键在“国”而不在“服”

  在众多的反对声中,笔者却支持将“汉服”确定为“国服”。因为,不论是将“汉服”还是其他什么服饰确定为“国服”,关键在“国”不在“服”。

  “国服”是一个民族的外在形象,是另一张面孔。就像国歌、国旗、国徽一样,都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长久以来,在华夏文明的凝聚下,多民族和谐发展,创造了同宗同源但又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服饰文化也是极其灿烂的。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色、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民族风韵,但却没有一种能够集中代表中华民族整体形象、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服饰。就连国人最熟悉的中山装,也在去年被马来西亚内阁批准为该国的“官方服装”。

  民族的复兴,首先要有文化的觉醒,要有民族精神的回归。文化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回归是一种体验和感觉,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切积极因素都可以成为文化觉醒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汉服”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占有绝大多数的汉族的传统服饰,是一种民族形象,也是一种民族性格的体现,在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复兴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把汉服确定为“国服”是一种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凝聚民族认同感的需要,是为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塑造外在表现形式的需要。

  复兴不是复古,是尊重传统,并在传统中寻找创新之源。我们推崇汉服,提倡将汉服确定为“国服”,并不是盲目复古,不是号召人们不分场合,不分时间都要穿汉服。单纯的复古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提倡在婚礼、节日庆典以及传统文化活动中穿“国服”。提倡不是一刀切,不是强制,而是为国人提供一种选择。不管是将汉服定为“国服”,还是将其他什么服饰定为“国服”,这都是一种形式,“国”才是关键。就像在奥运会上,一个运动员夺得冠军时,都要升起他们祖国的国旗,奏响他们祖国的国歌。这些不同形式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内容——国家。没有了这种彰显形式,那夺冠的意义显得很空洞、很苍白。  

  我们要注重的关键是“国”,而不是“服”。“汉服”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明标志符号,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理应复兴,理应成为承载民族精神的载体,不应该将一些十分必要的复兴笼统地戴上复古的帽子。(张东辉)


成为纺织技术精英,注册纺织人才网
找纺织人才,来纺织人才网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