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工难求”掩盖下的纺织订单隐忧

  调查分析
  “招工难”或许只是接单旺季的暂时现象
  下半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招工难”现象,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熟练技工更是不好招。据了解,“招工难”现象主要出现在以出口为主的地区,这是否表明外需复苏、订单回升?抑或是受内需市场拉动?“招工难”是否预示着经济初步回暖?为了探寻“招工难”背后更深层次的经济动力,国际商报于8月中旬推出了新闻调查“‘招工难’预示经济回暖?”。分析广大参与调查的企业的回馈可以看出,当前的“招工难”或许只是接单旺季出现在某些行业的暂时现象,不具有可持续性,尚不足以作为经济回暖的指标之一。
  订单对于不少企业来说仍是不可企及的,46.76%的公司表示当前的订单数相比去年下半年“减少”;表示“持平”的公司占到31.54%;只有两成多企业表示订单有所增加,其中9.17%的企业订单“显著增加”,12.53%的企业订单“稍有增加”。
  至于订单增加的原因,企业的回馈有相当的一致性,有76.58%的企业表示是由于“传统接单旺季来临”,认为“外需复苏”的企业仅占3.83%,靠“内需拉动”的企业为8.56%,另有11.03%的企业认为是“去年基数太小”。随着国外销售商开始为传统购物季储备货源,国内的生产企业也迎来了接单旺季,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企业反映,今年的订单普遍存在量小、价低、周期短等特点,企业担心订单会随着冬天的来临而“遇冷”。
  参与调查的企业大多遇到了“招工难”问题,这部分企业占到87.47%,仅有12.53%的企业表示没有遇到这个问题。
  尽管大多数企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企业的用工数量相比去年年底并没有明显增长。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企业表示用工数量与去年底持平,23.71%的企业表示有所减少,表示用工数量显著增加的企业仅占4.03%,另有21.03%的企业表示用工数量稍有增加。这一结果与大多数企业认为订单数相比去年下半年持平或减少是相吻合的。
  93.7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主要体现在“掌握熟练技术的工人不好招”,3.35%的企业表示“什么水平的工人都不好招”,2.91%的企业反映“按照原来的工资水平招不到人”。
  造成“招工难”的原因较多,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订单回升造成人手紧张”(23.06%),“打工工资、福利待遇不高,子女教育成问题,农民不愿出来打工”(23.06%),“产业升级改造,原有劳动力不能适应需求”(23.01%),而“政府4万亿投资拉动公共工程建设吸引不少劳动力”(11.27%)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生产企业的用工紧张。还有19.6%的企业认为是其他原因造成了“招工难”,其中反映比较集中的是在去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的时候企业不同程度地辞退了员工。调查中有76.23%的企业表示辞退了一些员工,19.06%的企业曾大量辞退员工,只有4.71%的企业表示没有辞退员工。
  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招工难”,如“增加工资、提高待遇”(24.53%),“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24.48%),“强化培训”(24.42%),但只由2.09%的企业愿意“把原来辞退的工人再招回来”。
  职介传真
  一头热一头冷我们很无奈
  企业用工需求旺盛,招聘市场也跟着热起来了。
  8月初,盛泽盛通职业介绍所经理王海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要记者帮忙留意用工信息。将近1个月过去了,王海银依然在为帮纺织企业招工忙得焦头烂额。他表示,7月与6月相比,盛泽镇纺织企业的用工需求增长了30%以上,8月份的用工需求增幅可能会超过30%,但工人数量非常有限。“我这里压了一大堆招工信息,就是来找工作的人太少了。前段时间我跟安徽、江西、湖北的熟人打电话,对方都告知不好找、找不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让王海银很是无奈。
  和王海银一样苦恼的,还有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介中心副书记王瓯翔。他介绍说,近期企业的招工数量特别大,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制鞋、服装、电子、电器、眼镜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大部分紧缺的工种是普工,少部分是熟练工、技术工。据了解,二季度,在该中心登记的用工需求缺口已达48862人,比一季度上升21.7%–––这样的单季缺口情况只在2005年“民工荒”时出现过。王瓯翔介绍说,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线曾只剩下两三条。现在这些企业重新接到了订单,要恢复生产,每恢复一条生产线,就需要增加50~150个工人,缺口量非常大。
  据了解,温州劳动力主要来源于江西、安徽、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为了最大限度地招到工人,王瓯翔的电话甚至打到了青海、广西、贵州等边远省份的劳务部门。“现在那边的富余劳动力资源并不多。春节后想出门的都出去了,没出去的已在老家实现了就业,不愿意出来。”王瓯翔说道。
  记者注意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义乌,人力资源市场每天约有3000名求职者,但企业用工需求量却在2万人以上。而来自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二季度,跌了几个月的用人单位需求岗位显著增长,其中工业企业岗位的需求更是增加了36%。
  “这种招工形势是往年无法想象的。因为原本一季度才是全年的招工旺季,二、三季度是用工淡季。”王海银表示。
  记者述评
  不可轻言“民工荒”
  当全球经济仍陷在危机泥潭里时,当各国失业率仍居高不下的时候,中国的用工紧缺开始被广泛关注,甚至有媒体称之为“民工荒”。伴随着“招工难”被媒体热炒的是,大众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是否已回暖的强烈关注。
  事实上,“民工荒”主要是指无工可用。而在我国,目前显然不存在这种情况。有人士称,某些媒体笔下的“民工荒”,就如同股市中的超跌反弹。这种恢复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能否彻底恢复,还得再观察一段时间。
  现在虽然经济确实有回暖迹象,但是这种回暖却存在很多隐忧,不仅出口不理想,目前作为GDP重要指标的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也不理想。
  目前,经济走向还不明朗,订单量少、周期短,国内市场没有完全打开,主要的出口市场需求仍然萎靡不振,眼前的短暂回暖带有不少季节性、偶然性的因素。对企业未来的前景,还有很多未知数在等待着它们。不能因为出现了一点回暖迹象就失去了谨慎的态度。
  从圣诞礼品订单来看,订单数量下降已经预示今年的外贸前景并不乐观。按照往年惯例,圣诞用品出口高峰期一般从每年7月开始,但今年7月,世界最大的圣诞用品出口基地广东省仅出口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这或许意味着,当补充库存的订单完成后,如果没有新的订单跟上,本轮“招工难”必然只是昙花一现。而前期东拼西凑的工人会否再次面临就业难题,这是相关部门亟须考虑的问题。
  从出口来看,尽管7月份我国出口环比增长了10.4%,但国外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同比还是下降了23%。目前,外需依然不足,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内需,工业经济增长依然不稳固。而CPI、PPI双双同比负增长,表明社会总体需求仍然不足,经济不可能根本反转。
  而来自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也显示,制造业新增招工依然多是补员和接到新订单后的临时招工,尚未形成批量招工。多数企业仍无长期招工计划,也无批量招工计划,而是以补员为主,是为应付近期订单回暖的临时招工,有临时用工的隐患。
  与此同时,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欣欣向荣。有很多企业在春节后就再没有开过门,部分企业甚至遣散了技术工人,卖掉了厂房和地皮去还银行贷款,转而去租用其他中小企业相对廉价的厂房,更谈不上去招工了。
  或许现在谈经济完全复苏只能说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或者人们迫切需要经济复苏来支撑信心。而通常情况下,就业复苏至少要比经济复苏滞后一个季度,在当前经济复苏尚存疑问的情况下,谈就业好转显然还为时尚早。
  企业连线
  年初愁订单如今愁招工
  8月16日下午,温州知名鞋企“霸力”突然宣布全面停产,接着人去楼空。几个小时之后,工厂门口迅速聚集了两支队伍:一支是讨债大军;另一支是高举着“招聘”、“急聘”、“高薪聘”牌子,虎视眈眈盯着“霸力”几百名熟练工人的同类企业。
  这种抢人似的招工方式正成为当下企业用工的一个缩影。接单旺季来临,珠三角、长三角企业招工需求开始反弹,用工缺口逐渐加大。
  “年初愁订单,现在有了订单又要为招不到工人发愁。”彭来波对记者表示。彭来波是金蝉家纺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近段时间他一直在为招工的事奔波。“二季度以来,欧美订单逐月增多,直接拉动了岗位需求。目前开工率保持在90%以上,有时甚至满负荷运行还是不能完成订单任务。7月份,我们添置了新设备,急需100名缝纫工,虽广泛发动职工、联系中介机构等,但一个多月时间里仅招到30多名缝纫工。”彭来波心急如焚。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公司人力资源部为招工费尽心思,在厂门口摆过摊,到职介中心蹲过点,彭来波还主动向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技术培训学校发出“邀请函”,但是工人还是没招齐。
  在小商品城义乌,老板举着牌子到处招工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乐声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有航就曾一连数日去义乌人力资源市场蹲点。“别说技术工人了,就连普工都不好招。现在我们工厂工人的工资比去年四季度增加了400元/月,按照以前的工资水平根本招不到人。”罗有航对记者表示。他透露说,在义乌,私营小老板们经常会举着招工招牌到处游走,有时老板数量甚至超过打工者,行业内将此戏称为“讨饭”。
  “最近这段时间真的很忙很累,进口商天天向我催货,工厂这边生产又赶不及,两个月时间,我瘦了10斤。”江苏弘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六部的业务员廉翮对记者表示。他透露说,该部门的玩具订单排到了11月份,目前工厂人手紧缺,都在突击招人。他介绍说,现在圣诞的订单已经“走完”(发货结束),目前在做明年情人节和复活节的订单,预计该部门今年至少能完成3000万美元的销售额。
  上海顶新箱包公司是一家集箱包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民营企业,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坚持品牌营销战略,如今“顶新DINGXINdecent”箱包已成为国际箱包市场的知名品牌之一,目前产品畅销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资质雄厚的公司也未能逃脱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据公司经理吴娟红介绍,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今年的订单量减少了25%。不过,近来随着西方国家节日购物旺季的临近,国内生产商的订单有所回升,顶新也不例外。
  深圳一家文具企业负责人曾先生也对记者表示,由于美国需求回暖,该企业当前的订单数相比去年下半年显著增加,企业用工也随之增加,目前熟练工人非常不好招,尽管公司提高了工人工资和福利,但工人流动性依然非常大。
  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一工难求”,就连内陆企业也开始为招工发愁。在湖北省无纺布重镇仙桃市彭场镇,5月以来,国外无纺布制品需求量激增,企业订单爆满,该镇178家无纺布制品加工企业新增了9856台加工设备,初步估算,全镇至少还需要15000名工人。为了解决用工难题,彭场镇政府紧急成立了招工办,面向外地公开招聘。记者拨通了招工办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一再嘱咐记者帮忙宣传:“人来了到镇政府报道,当天就能安排工作,免费提供食宿,报销单程车费。新手每月能拿1000~3000元,做得好的熟练工最高能拿到5000~6000元,我们这儿消费水平很低……会缝纫当然好,不会也没关系,年龄在18~50周岁即可。”
  专家解疑
  返乡潮影响显现用工需求爆炸式增长
  年初的找工难缘何演变成了招工难?专家分析说,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一季度,不少企业由于订单减少、经营困难,纷纷减少生产线数量,由此形成了去年四季度的农民工返乡潮,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年一季度。由于整体经济和出口形势的反弹,尤其是从6月份开始,企业订单有所恢复,用工数量出现小高峰也在情理之中。“造成用工缺口的原因,不是工人数量的增长赶不上用工需求的增长,而是在工人数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用工需求忽然爆发式增长。”专家说道。
  王海银表示,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盛泽一些服装企业因订单不足而提前让工人回家,还有一些纺企处于停产状态。从今年5月开始,纺织经济有所好转,国内外需求开始恢复,纺企的订单逐渐增多,纺织工人供求矛盾逐渐加剧。他介绍说,随着经济大环境回暖,一些纺织企业自二季度以来有了比较稳定的订单,不少企业开始投资新的针织圆机、加弹机等,因此,工人需求量明显增加。此外,今年不少劳务输出大省纷纷出台支持政策鼓励返乡人员在当地就业,不再外出“讨生活”,加之6、7、8三个月是传统的农忙季节,所以,很多劳务人员呆在老家而没有赶上这股用工浪潮。另外,七八月份天气炎热,一线工人工作环境较差,也导致工人流动性非常大。
  分析前7个月的招聘市场动态,王海银表示,2月份前后企业是以例行招聘基层员工为主,4月份前后以补充空缺岗位(补员)为主,7月份以来,企业的招人特点是补员、聘请一线技术人才和招揽储备人才三管齐下,为三、四季度开足马力生产打好基础。
  而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劳务部门负责人则分析说,沿海企业招工难,主要是劳务输出省份对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的思想准备不足,以至于7月以来沿海地区再度出现用工需求时,显得“措手不及”。加之农民工到用工企业间的多个环节信息不通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沿海企业不能及时招到所需的农民工。另外,沿海地区市场需求与劳务输出大省的农民工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王海银认为,解决招工问题并不难,只要提高工资和综合福利水平,普通工人并不难招。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技工短缺,技能人才不是提高待遇就能解决的。
  事件延伸
  补库存难促真回暖用工潮或将再退却
  用工缺口出现是否真的意味着实体经济已经有实质性的回暖?
  “如今的招工难,不过是订单回来了,闲置的生产线重新开动,原先缩编的工人不够用了。”上述深圳文具企业负责人曾先生直言不讳。他解释说,二季度是招工淡季,这次反季节“招工难”的来临,源于中国投资带动的强劲内需和突如其来的外贸订单,让尚处于金融危机思维的企业措手不及。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大量农民工返回用工地,迅速添补上缺工窟窿。他透露说,目前不少公司的订单只是排到了9月份,后面形势如何,现在还不好判断。
  专家表示,人们对“招工难”的关注,不过是试图从用工需求的回升中看到经济回暖的信号。但是,用工需求回升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行业复苏。“订单回升是一个短期指标,而下半年甚至未来几年经济是否复苏则是一个中长期判断。”专家表示,不排除欧美地区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收缩的订单在这段时间突然部分释放,从而使用工需求大增。在他看来,当欧美市场存货量低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重置库存。由此而来的订单回升或许会有助于中国出口好转,但并非最终需求的反弹。
  对于近期订单激增,江苏弘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廉翮分析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美国进口商减少了向中国企业下单,目前美国市场正处于空档期,引发进口商大批量补货。
  上海顶新箱包公司经理吴娟红也表示,近来公司的国外订单大概回升了10%左右,但这仅是受圣诞节采购订单的拉动,只是表象上的回升。
  记者注意到,最近出口订单回暖最明显的,是一直不被看好的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对于对于这些靠“单”吃饭的企业而言,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以及对行业贡献值的比重已无需赘言。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说各界人士一致呼吁出口企业要从欧美市场转战新兴市场,但欧美市场目前仍是出口主力。我们不得不承认,外贸回暖仍要看欧美市场的脸色,新兴市场开拓暂时还难成大气。”廉翮说道。他表示,尽管该部门的美国订单排到了11月份,但相比9、10月份,11月份的订单量小了很多。公司也有些许担心:此轮美国进口商大批量补货之后,会不会再出现一段时期的订单空档期。现在谁也不敢轻言美国需求已然复苏,还是要看今年美国市场的圣诞销售情况。而且,目前欧洲情况似乎还不太好,几乎没有什么订单。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订单都是一个季度的短期订单,而在往年总是在年初就已经下了全年的订单。长单变短单、大单变小单,企业对于目前这种用工的火爆究竟能维持到什么时候,并没有多大把握。专家认为,业界在关注部分订单量增加的同时,也应关注订单的来源和时间期限。时间期限越长,说明经济复苏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就很难得出回暖、复苏的结论。另外,如果企业订单的增加是因为企业之间订单的转移而不是量上的整体扩大,这种回暖就很脆弱。
  曾先生对此观点甚为赞同。他表示,目前订单虽然多了,但外商把价格压得很低,交货期也大多很短。他分析说,订单变小、货期变短是外商转嫁风险的通用做法,这使得外商资金和存货风险降低,但对我出口企业而言,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
  吴娟红也表示,订单的些许上升并不意味着外需回暖,而且随着传统接单旺季的结束,外需仍将回落。她向记者分析了公司近期的订单结构,很好地佐证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以往几年,9月初就已确认了年末两月的订单,而今年11、12月虽有意向订单,但有些还没有得到正式确认;其次,在订单数量上,客户还是采取保守态度,控制一定的数量;另外,从客户所选产品的价位来看,70%左右属中低档,高档产品仅占三成。
  令吴娟红稍感欣慰的是,今年公司的内销有一定起色,月销量在50万至100万元。但由于顶新的内销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对于内销对订单的拉动作用,吴娟红表示了谨慎的乐观。
  廉翮表示,根据惯例,春节前后是销售淡季。10月以后会否因订单减少而出现大幅裁员还不得而知。罗有航也坦言,6、7月份订单多的时候,公司曾一口气招了150多人,赶的是圣诞节的订单。到了9月份,订单明显少了,公司现在只招收短工,这类工人维持在50人左右,且流动性非常大。(在线国际商报)(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