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原则是把多根罗拉共用一个绒板或绒套的形式,改造成一根罗拉单独使用一个清洁器的形式,尽量去除杂物,避免带入须条之中。
方案一是采用间歇式绒辊即一道罗拉附一根绒辊,由间歇运动机构带动作间歇式回转。这种结构使绒辊静止时对罗拉进行有效的摩擦,在回转时将杂物均匀牢固地粘附在绒辊上,以避免带入须条中。绒辊装卸要方便,前后要可调,以适应工艺的调整和杂物的清理。
方案二是采用皮舌刮板式,将绒板、绒辊去掉,改为一道罗拉使用一根刮板,用支架分别支撑在相应罗拉的下方,使皮舌紧靠在罗拉表面上,对罗拉表面进行清洁。皮舌用丁腈橡胶制作,支架用弹簧板制作,使得刮板与罗拉之间紧密接触,同时缠罗拉时刮板又能自动脱开;支架固定在罗拉座上,可随罗拉的移动而移动,以便调整隔距。此方案由于皮舌与罗拉表面接近线接触,表面比较光洁,揩下的杂物很容易被旋转的罗拉沟槽剥掉,不易积花。
以上两种清沽装置改造形式经过高温、高湿季节和混纺、纯纺试验,粗纱纱疵均比改造前下降50%以上。如C 18.2 tex改造前的粗纱纱疵为0.095%,改造后纱疵率为0.04%;T/CJ 13 tex改造前的粗纱纱疵为0.13%,改后为0.06%。
实践证明,粗纱机清洁装置的改造对提高粗纱质量和生产效率是可行的,有较好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