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较高档次精梳纺的常规配棉参考指标
今仅以纺5.8 tex~10 tex范围内精梳纺为例,列表1如下。

1.2准备工序的选择
大多采用条卷一并卷工艺,主要有下列优点:(1)采用此工序后,其工艺转移时,总牵伸倍数由小到大为渐增式,对质量控制较为合理。(2)由于此工序的条卷、并卷筒管直径较小,可以多容量而外径并不显大,搬运方便,且可减小粘卷。(3)此工艺的主要特征是由条卷的纵向小卷转变为并条的横向小卷,成卷后卷子均匀且排列合理,为精梳加工创造了良好条件。(4)在变动条卷的喂人根数与并卷的喂入小卷数时较为方便,适应性强。(5)在纺制双精梳产品时经第二次精梳前只需经过条卷工艺即可。
1.3精梳设备的选择
首先要掌握好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先进性是指设备能完成高档精梳的各项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而且是综合指标的完成性能好。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好;电即综合反映产品的有效性强(有效性等于可能工作时间与可能工作时间与不能工作时间之和的乘积)。稳定性是指在连续性生产中故障少、效率高、质量好,当然包括其中的气候因素(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等)、负载(运转、振动、加速度等)、使用因素(工作时间、运输、电力等)以及维护条件等等。
目前适纺高档与较高档次精梳纱的精梳设备为数不少,国产的主要有FA269型精梳机、还有FA266A、FA266、 F1268、 FA1268A、JSFA286、SXF1269、FA256型等新型高效能精梳机。国外的高效能精梳机则有E62型精梳机,还有E60、E60H、E7/6、PX2、CM500型等,还有类似的先进型精梳机。以上这 些精梳设备除了结构先进以外,均配有许多质量控制机构与微型计算机控制元件,适应于纺高档与特细号棉精梳产品。
2实用工艺的掌握原则
2.1 准备工艺
条卷机:可采用22根~24根并合;总牵伸倍数1.5倍~1.6倍;纺出定量56g/m~58g/m。
并卷机:可采用6卷并合,总牵伸倍数可采用6倍或6.5倍;纺出定量56 g/m~58 g/m。
2.2精梳工艺
总牵伸倍数视原棉与品种可在下列范围选择,即12倍、12.7倍、13.2倍等。后区牵伸倍数可采用1.5倍。其他张力牵伸:承卷罗拉至给棉罗拉间可采用1.07倍或1.09倍;给棉罗拉至分离罗拉间可采用5.6倍;分离罗拉至输出罗拉间可采用1.05倍;输出罗拉至台面压辊间可采用1.02倍;台面压辊至后罗拉间可采用1.01(或1.02)倍。
因为是纺较高档次精梳纱,故其速度不可太高,一般采用250钳次/min或300钳次/min即可。
为加强锡林梳理,应采用新型梳理角为93.2°或112°的金属锯齿整体锡林,以扩大梳理面。目前国产SLC-4型与SLC-5型均能适应,其梳理效果超过日本中川锡林,达到格拉夫锡林的同等效果。
为加强顶梳梳理,顶梳插入深度可采用+O.5或+1,主要要根据纤维长度来定,顶梳的梳针密度可采用28 cm或30 cm。毛刷速度可采用1200 r/min,其定时清洁可采用15 min或20 min清洁一次,另根据摩擦消耗可调整插入锡林深度至2 mm或2.5 mm。清刷时间的缩短是为了减少锡林嵌花与提高锡林的清晰度。分离后的喇叭口与牵伸后的喇叭口均要选略小者,以约束棉网与棉条,防止破损。
建议用户应采用小圈条形式的圈条盘,一可增加精梳条容量的20%~25%,二可改善棉条圈条成形,增加抱合力,这对后工序与减少成纱的毛羽很见功效。如在夏秋季节或黄霉天气时,相对湿度较高又难掌握时,上圈条管极易产生涌条,FA269型精梳机与E62型精梳机在此间传动的32齿齿形带轮可更换为31齿。
除上述应掌握要点外,还应掌握好下列内容,以提高精梳棉条的质量(包括降低棉结、改善条干、降低棉条含短绒率等),下面所列几项,还需分期不断检查与校正。(1)要合理应用与掌握好落棉率,纤维长度长、品种档次高的加大落棉率,可在18%~22%内掌握,有时还略大些。(2)要掌握好气流除杂与吸尘的效果,及时检查与疏导风道、风管的通道清洁,不能有堵挂现象,并要注意经常清洁与定期的清刷工作。(3)要掌握好毛刷对锡林的清洁效果,要定期定时对插入深度进行检查与调整。(4)要经常检查锡林和顶梳及其梳理状态,对弯针、断针、缺针、锈针等及时处理,必要时换新,以保证梳理部件的正常运转。(5)要定期检查与掌握好锡林定位,要根据纤维情况与品种情况来决定定位,一般定在36°。(6)要定期检查与掌握好钳板最早闭合定时,只有将此定时掌握准确,才能使锡林梳理的效率提高,其他质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反之,问题成堆,无从下手。FA266型与FA266A型精梳机应掌握在34°~34.5°间,FA269型精梳机则可掌握在33°~33.5°间。
3最新型精梳机较高档次纺实用工艺示例
今以FA269型精梳机为例,准备工艺以条卷 — 并卷为例,以实纺CJ 7.3 tex示例(5.8 tex至7.3 tex范围内均可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