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纺纱胶辊的制作和具体要求(中)

                                

2.4  套制胶管
    胶辊的套制与压圆整形工作特别重要,对纺织厂降低成纱条干CV值,使胶辊在生产中保持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关键工艺程序,必须高度重视,精工细作。
2.4.1  套制条卷、精梳、并条胶辊的胶管
    首先,在A808型套胶辊机的上活塞杆上拧上套杆,开车使上活塞杆移到右端终点而停车,将铁芯一端插入套杆孔内,通过调节前托脚的前后位置,使套胶管位置正确。然后,退回上活塞杆并在活动架上装弹条筒,使弹条从活动架的套筒中伸出,将胶管套在弹条上,再将铁芯一端插入套杆上,另一端装上导向头,用右手扶持胶管并紧贴套筒端面,左手拨动开关阀手柄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随即上活塞杆顶着铁芯向右移动,通过弹条筒而伸到胶管中去,接着下活塞杆开始带着活动架上的弹条向左拉出,套圈碰到开关阀换向退回,取下所套好的胶辊。
2.4.2  套制轴承铁壳胶管
    套轴承胶管时,将胶管内孔插入导向头,导向头另一端插入铁壳孔内,上活塞杆的套杆推胶管套入铁壳上。
    套制轴承铁壳胶管技术标准见表8。

表8  丁腈胶辊制作技术标准(胶辊套制)

    套铝衬套胶辊和双层胶辊时,最好选用立式套胶辊机,导向引头的直径要严格控制。这样所套制的胶辊损伤少、质量好、效率高而方便。
    而套制胶辊的关键是力求胶辊圆周端面受力相对垂直和均匀,尽量减少胶管套制后两端被挤压后的应力差异,以及圆周被扩张后的拉伸状况差异。特别是不能出现肉眼能看到的端面圆周出现的斜边,以保证胶辊压圆整形时圆周应力的基本消除。
2.5  胶辊压圆整形
    为了使胶管与铁壳或铁芯表面配合紧密,受力均匀而减少胶辊制作后的变形,必须将套制好的胶辊逐只在胶辊压圆机上加压回转整形。在压圆整形过程中,应根据所制作胶辊直径的大小或胶管壁厚的不同,适量地调节重锤或液压的加压重量。同时,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生产,拿放胶辊时要采用适宜的工具,以避免发生人身事故。
    严格地讲,套制后的胶辊圆周应力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差异的大小、存在的部位不同而已。故胶管套制后,减少或消除两端被挤压后的应力差异,以及圆周被扩张后的拉伸状况差异等,只能由胶辊压圆整形工作予以完成。而压圆整形时,每只胶辊必须与压圆机的上下压辊接触面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力求受力均匀。
    一般国外及国内较先进的棉纺织厂皮辊间,为了解决胶辊套制中存在的弊端,消除其应力和拉伸差异,均采用“二次压圆整形法”,这是有其科学理论和实践效果的。
    两次压圆整形工作的安排程序是:(1)胶管套制后对胶辊的初步压圆整形;(2)胶辊经粗磨后,再次进行压圆整形工作。
    在对胶辊的压圆整形操作中,每次压圆整形的时间应控制在30 s以上,必须是下压辊转动后,上压辊再较缓慢而均匀地下压、接触之。
    其中的技术要点和依据是:二次压圆整形能保证胶辊与滚筒的三点(线)接触在同一水平线上;操作时间的延长,较充分地形成了胶辊外层大分子结构分布的均匀性和有序性,胶辊内层嵌于铁壳表面沟槽的部分结合更加紧密;上压辊缓慢而均匀地下压接触,提高了受力时胶辊圆周上的匀速运动。
    胶辊压圆整形技术标准见表9。

表9   丁腈胶辊制作技术标准(胶辊压圆整形)


    胶辊压圆整形设备的操作程序(FU-241型压圆机):
    (1)使用FU-241型压圆机滚压胶辊,在滚压胶辊前应根据胶辊外径调整上下滚轴之间的距离,应比胶辊外径小2mm~3mm(用扳手转动活塞杆调节滚轴之间的距离)。
    (2)接通电源,启动设备,2 min内无异常响动后,打开机门调节滚压时间、压力和上压轴的上下速度,每次滚压、整形一套轴承胶辊,压力为9.8N~11.76N,滚压时间为30s;并条胶辊压力为11.76N~19.6N,时间为30s~40s。压力要根据胶管的硬度而定,软胶管压力较小,硬胶管的压力较大。上压轴的上下速度下降时应较慢,上升时较快(调整节流阀的流量),调好后关好机门。
    (3)拿几套滚压前的胶辊记下其长度。
    (4)在压胶辊前,应先转动上压轴,要与压胶辊时的方向一致,以避免压轴初压胶辊时由静止到转动,造成胶辊脱壳(因压轴惯性较大)。
    (5)压完这几套胶辊,测量其长度是否增加,长度控制上应使滚压前胶辊套制长度和胶管切割的平均值相近为好(长度增加太小,则没有起到滚压作用,太大则容易脱壳)。差值若过大或过小时,应重新调整上下滚轴之间的距离。
    (6)操作时思想应高度集中,取放胶辊时要使用专用工具,以防止发生意外。
    (7)操作结束后,应擦除压轴表面的杂物,严禁用金属物刮磨压轴,防止压轴表面的损坏。
    (8)工作完毕后,切断电源,擦洁设备,做好周围的环境卫生工作。
2.6  胶辊粗磨
    胶辊的粗磨与精磨(特别是精磨)是确保胶辊表面质量及胶辊的适纺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务必从严认真对待,绝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必将在运行及改善成纱质量水平上适得其反。
胶辊粗磨时,一般采用60粒/25.4mm的气孔砂轮。磨砺前先将砂轮在确保静平衡良好的前提下,用钻石刀抄磨其砂轮表面使之锋利。机床往返速度要适当,磨削量不能太大,操作时动作要轻,严禁撞击。(1)轴承胶辊粗磨时,首先要进行试磨,调整好大小头和胶辊直径。(2)胶辊粗磨时,每次磨削量不能超过1 mm,而应控制在0.25mm~0.35mm范围内较为妥善。要为胶辊的精磨留有适当的磨量,该磨量的标准为:标准直径+(0.10mm~0.30mm)。胶辊粗磨技术标准见表10。

表10  丁腈胶辊制作技术标准(胶辊粗磨)

2.7  胶辊的二次压圆整形
    胶辊的二次压圆整形工作有利于增加胶辊内层与轴承铁壳和铁芯表面间的抱合力,从而配合紧密;又有利于减少和清除胶管套制后两端被压后的应力差异及胶辊圆周扩张后的拉伸状态差异。
2.8  胶辊倒角
    胶辊倒角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增加胶辊对纤维的压强,有利于增强对纤维握持控制作用,更有利于减少当胶辊缠绕时,挡车工用专用刀具清除缠绕花时将胶辊端面勾破呈裂口,缩短其使用寿命及纺纱性能。
2.8.1  用砂轮倒角
    将A802型磨床的砂轮用钻石刀加工成所需要的倒角形状,左手将床面向左摇动,使胶辊一端缓慢靠近砂轮即将胶辊端面磨成圆弧形,然后取下胶辊调转方向,磨另一端面,即完成胶辊外侧的倒角。胶辊内侧倒角的方法与上相同,条卷、精梳、并条胶辊用凹顶针握持两端轴头处进行倒角。
2.8.2  用刀切倒角
    用顶针顶住粗纱、细纱轴承胶辊的两端,将刀安装在磨床面上,启动开关,使轴承胶辊回转,先用右手握持小刀,小刀在刀架的依托下,缓慢地切除左边的角,然后左手持刀,切除右边的角。取下胶辊调转方向,用相同的方法来完成另一端的倒角工作。胶辊在加工倒角时,要求倒角的宽度与角度要两端一致,不能有重刀口。
胶辊倒角技术标准见表11。

表11  丁腈胶辊制作技术标准(胶辊倒角)

2.9胶辊精磨
    改善胶辊表面的粗糙度(光洁度)是提高胶辊制作质量、改善成纱质量及稳定生产、增强胶辊适纺性能的关键。精磨胶辊的具体要求如下:
    (1)胶辊精磨时,一般采用80粒/25.4mm气孔砂轮,也可采用120粒/25.4mm气孔砂轮。
    (2)胶辊精磨时磨削量的控制:第一次胶辊精磨的磨量应控制在0.10mm~0.15mm范围内;第二次胶辊精磨的磨量应控制在0.05mm~0.08mm范围内。
    (3)胶辊精磨的往复数为3个~6个往复,而操作要慢,确保胶辊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0.4μm~0.8μm范围内。其抗绕性能与成纱条干CV值较好;若Ra高于0.8μm以上,则上车时易绕花,条干CV值则上升;若Ra值在0.4μm以下时,由于胶辊表面过于光滑,不利于纤维的握持控制,成纱条干均匀率还会恶化。
    精磨后的胶辊直径,其允许公差应控制在:    ①同对直径差异:粗纱胶辊小于等于0.03mm,细纱胶辊小于等于0.02mm;    ②同台直径差异:条卷、精梳与并条为±0.05mm;粗纱为±0.04mm;细纱为±0.03mm。以确保同批精磨胶辊直径一致。
    胶辊在精磨前,机上砂轮静平衡要保持良好,首先,用钻石刀对砂轮表面进行抄磨平整,然后,用细油石将砂轮两角磨光,检查校正顶针本身锥面圆整度是否正确,最后,再校正磨床顶针,使其胶辊两端大小在允许公差的范围内。开车进行精磨,边用百分表查胶辊的直径和大小头差异是否符合技术标准。
    (4)精磨胶辊的表面粗糙度同磨削量、磨砺往复次数以及胶辊表面硬度之间的关系。胶辊磨削量少,其表面粗糙度Ra值就小,磨削量大,则表面粗糙度Ra值就增大。粗糙度Ra值同胶辊磨削量之间的关系见表12。

表12  胶辊表面粗糙度Ra值同胶辊磨削量间的关系

    胶辊磨砺往复次数多,其表面粗糙度Ra值小;磨砺往复次数少,则胶辊表面粗糙度Ra就增大。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涂料胶辊磨砺的往复次数要求确保3个往复;表面不处理胶辊磨砺的往复次数要确保5个~6个往复,不仅粗糙度Ra值较理想,而且胶辊上车后适纺性、抗绕性都较好。
    磨砺胶辊的硬度同表面粗糙度Ra值间的关系:随着磨砺胶辊硬度的增加,胶辊表面的粗糙度Ra值却相应有所降低。因此,磨砺高弹性低硬度软胶辊及表面不处理胶辊时,磨砺往复次数不能少于5个~6个往复,每个往复的时间要控制在10s以上,否则,将产生某些不利因素。
    (5)胶辊精磨中的各类磨床设备操作程序。校正砂轮静平衡:    ①砂轮上机前在静平衡器上调整平衡;    ②将砂轮固定在砂轮轴套上,砂轮轴套紧固在标准轴套上,标准轴不应弯曲;    ③平衡器支架用水平仪校正;    ④把标准轴平放在平衡器支架上用手慢慢转动砂轮,目视中心位置调节平衡块,使砂轮在任何方位上处于静止状态。
    修正主动顶针:    ①将磨头的固定螺钉、中心销和定位销取下,摇砂轮后移,调整角度,紧固螺钉;    ②换上白刚玉砂轮(或其他气孔砂轮)抄好平面,使顶针轻轻接触砂轮并注意观察火花,徐徐进刀,再用水冷却顶针;    ③将顶针磨成70°圆锥形,用角度规测量锥度,用百分表检测圆锥面,跳动不超过0.001 mm。
    修正被动顶针:    ①取下磨床面上的尾座,将专用的平面滑托板固定在磨床面上,把尾座放置在平面滑托板上,使尾座能转动任意角度;    ②调整角度、紧固螺钉,用锭带套在主动与被动顶针的根部,以主动顶针带动被动顶针进行磨砺;    ③修磨质量要求与主动顶针相同;    ④也可将磨好的主动顶针与被动顶针互换使用。
    修正砂轮:    ①钻石刀安装在刀架上,刀头距砂轮表面5mm;    ②将刀架摇出砂轮外侧;    ③启动砂轮,手持摇轮,摇动床面左右往复,每次往复钻石刀必须走出砂轮;    ④钻石刀要缓慢接触砂轮表面,每次进量在0.03 mm~0.05 mm内。在接近抄平时开起自动摇把进行往复操作,轻轻抄平砂轮表面;    ⑤砂轮用钻石刀修正后,再用细油石将砂轮两边角磨光;    ⑥修正砂轮时,操作者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注意安全生产。
(未完待续)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