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视角下的汽车内饰产业链协作

    8月26日,在“2009·宏达·第二届中国汽车内饰产业链发展论坛”现场,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以主持人的身份,用诙谐的方式让整个会场的气氛似乎成了个大家庭的聚会。这种氛围也非常贴合本次论坛的核心主旨。
    首届论坛的核心是检测与标准。与上次不同,此次论坛的核心是汽车内饰产业链的合作机制。
    据伏广伟介绍,上次论坛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汽车内饰纺织品在标准与监测方面确实有很大改进,几项该领域的检测标准已经建立起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在“创新、发展、技术进步”主题下的本次论坛,因其产业链协作的主旨,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政府和相关协会的领导与专家,汽车用纺织品原材料与设备供应商、采购商、技术研发人员,著名汽车品牌的造型设计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等1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产业链与集中度
    在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从整个中国纺织业的高度作了精彩的发言,他从“社会责任”、“产业集中度”以及“市场和消费”三个角度解析了中国纺织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与重点所在。尤其他对是“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和消费”两个问题的精辟见解引起了在场嘉宾和观众的强烈共鸣。
目前,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的走向问题。在孙瑞哲看来,如果去除改革开放、加入WTO等大背景因素,中国纺织产业有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是1986年把服装划归入纺织系统,使整个产业形成配套。“以前有一种误解,认为中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是劳动成本。其实,中国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配套。”第二个阶段是1997年。此时整个中国纺织业处于困难时期,整个棉纺行业要压锭、减员和增效。“这一改革的初衷是技术改造,最终的效果是‘国退民进’,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产业活力。”
    孙瑞哲认为,当前我们正处于第三阶段,随着我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是今后5~10年中最重要的基础。“这不仅仅是规模的集中,而是优势企业将创新和市场资源集中,促进产业创新和市场更为规范。促进产业链的集成创新。”
    一些数据是对他的判断最直观的证明:2003年,中国纺织业销售额3亿以上的企业数量、用工数量和销售总额,分别占整个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2.11%、18%和33.8%,而2008年这组数字则是3%、24%和42%。
    他在国外访问的时候了解到:德国的C&A百货2003年供货商有8000家供货商,2007年不到1000家。“但这不意味着采购量的减少,而是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孙瑞哲以此来判断车用纺织品领域的趋势:“优秀的汽车企业一定要和优势的纺织企业合作。不是要降低价格,而是通过优势企业间的合作,来提供给消费者更高的价值。”对于这一点,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陶海龙为代表的众多汽车厂商表示了高度的赞同。
    消费趋向与商业模式
    目前,国际市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仍有一定的恐慌心理,导致汽车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继4月30日克莱斯勒申请破产之后,6月1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又向美国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今年4月,日本丰田公司仅销售汽车75.8万辆,同比下跌超过了48%,创8年来最大的月度跌幅。
    但是在国内,据中国汽车内饰纺织品领域的重要人物——浙江宏达控股集团董事长沈国甫介绍,“由于政府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强有力的政策和妥当的应对措施,以及消费需求的驱使,汽车工业反而出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在他看来,受大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在消费时也变得比较保守,节能环保、经济实用、时尚精致的汽车消费品备受消费者关注。于是,除汽车整体外观造型外,消费者将更多的诉求转向汽车内部安全、舒适以及空间营造的环境氛围。其中,汽车内饰纺织品必然充当着重要的地位。
   这与孙瑞哲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看来,当前“只是金额的同比在下降,但数量并没有减少——是量增价跌。而且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与去年同比还增加了3.75%。”他认为,当前的消费趋势是从传统的中高端向中低端转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是全球消费观念的理性化转变。我们必须对这种全球消费市场的变化有所反应,来调整自身的战略。”
    在商业模式方面,孙瑞哲更关注产业链自身上下游的对接。例如电子商务:“对于汽车来说,汽车的零部件方面早已实现了模块化的方式,而在汽车行业和纺织行业对接上,电子商务还是比较薄弱。我希望在这个细分领域里,一些优势企业能共同探讨出一种模式,让电子商务有所作为。”
    据他介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正在做全国的纺织物品编码工作,他本人也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我希望将之细分,让一些优势企业来承担汽车用纺织品的物品编码研究工作,把电子商务的基础打好,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上下游供应链的效率提升”。
    问题与趋向
     近年来,西欧车用纺织品产量已达产业用纺织品的35%,世界汽车内饰纺织品的用量仍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在亚洲,汽车用纺织品需求也很旺盛。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1000万辆,保有量将达5500万辆,汽车用纺织品用量将超过26万吨,汽车纺织品的销售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
    以上是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在本次论坛上公布的数据。在该协会副秘书长李桂梅看来,当前国内车用纺织品领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我国汽车工业虽然已经有了飞跃发展,但车用纺织品行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成套生产设备缺乏(包括织造、定型、涂层、复合、染色、印花等工艺和设备);汽车面料前、后处理缺少专业的工厂或设备,因此最终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缺少专业的从业人员。据她介绍,我国的汽车用纺织品由于受客户订单要求的限制,大多为仿制,专业设计较少,致使目前的自主开发能力受限,从而严重影响了新原料和新技术的研发,很多企业还是依赖进口和合资。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宋广礼教授也认为,由于汽车装饰材料的特殊性和高要求,汽车装饰材料生产厂必需要有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和规模优势,必须与汽车装备生产厂乃至汽车生产厂密切合作,共同参与设计、研制和开发,才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他还提出,针织产品和其他纺织产品相比,在结构、性能和花形上都有其特点,在车用纺织品领域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利润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
    与此同时,众多发言的嘉宾和领导在谈到该领域的未来趋向时,都在不同层面上提到了环保问题。据宋广礼介绍,在一些欧洲国家,从2006年开始他们将负责收回所有的报废汽车进行拆卸、回用和处理。德国政府要求到2006年,报废汽车总重量的85%要被回收利用。从2015年起,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5%,材料的重新利用率要提高到85%。
    而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蔡再生教授甚至表示:“研发可回收环保产品是发展核心。”同时,他也对内饰纺织品的功能化走向提出自己的观点:阻燃性能进一步提高、防紫外线性能将稳步提高、雾化效应将逐步降低、提高吸音隔音功能。(中国纺织报)(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