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涤棉精梳特细号纱线生产实践

                                     利用国产设备生产CJ/T 70/30 4.3 tex×2特细号纱线,介绍了纺制特细号纱的工艺原则、选用原料性能、纺纱工艺流程及各工序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生产中应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减少纤维损伤,并加强设备和操作管理,减少纱疵的产生.
    为提高我公司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我们利用国产设备在较小投入的基础上先后开发生产了CJ 5.8 tex×2、CJ 4.8 tex×2、CJ4.3 tex×2、CJ/T 70/30 4.3 tex×2等细号纱线。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纱水平,所织产品受到用户好评。下面我们以CJ/T 70/30 4.3 tex×2品种为例作一介绍。
1纺纱总思路
    特细号纱成纱强力低、耐磨性差,纤维原料长度长、强度低,纺纱过程控制不当,易使纤维损伤、棉结增加、纱线条干恶化。为保证成纱质量,我们在考虑各工序设备牵伸能力的同时,采用“轻定量、低速度”的总原则。前纺各工序以“减少棉结、减少纤维损伤、提高半成品质量”为重点,后纺各工序工作以“提高成纱条干水平、减少人为疵点、减少纱线磨损”为重点。
2原料性能
  纤维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

  特细号纱横截面内纤维根数少,纺纱难度大,条于不易控制,纱疵较多。而纤维细度、长度和单纤维强力等性能指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成纱质量指标。为确保成纱质量水平,我们选用新疆产137长绒棉及仪征化纤厂生产的1.11 dtex棉型短纤维。
3工艺流程(以机器型号表示)

4主要工艺技术措施
4.1开清棉工序
    针对长绒棉及细号短纤的特点,为减少棉结的产生,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在工艺上长绒棉依据“精细抓棉、早落少碎、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纤维依据“多梳少打、以梳代打、充分开松”的工艺原则。经过多次试验,对长绒棉采用较短的工艺流程,同时两原料在开清过程中主要打手速度降低,打手伸出肋条的距离保证在5 mm以下,圆盘运转效率保持在85%以上。各部分尘棒全部采用电镀尘棒,并适应放大尘棒间隔距,保证落杂正常。
4.2梳棉工序
    对于长绒棉,我们在充分考虑其前后工序定量分配及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工艺上采用“轻定量、紧隔距、转移顺利、低速度、多除杂”的工艺原则,确保充分梳理,降低生条短绒增长率及棉网结杂。生条定量12.1 g/5 m,锡林至盖板隔距0.15 mm、0.13mm、0.13 mm、0.13 mm、0.15 mm,刺辊速度742 r/min,锡林速度292 r/min,锡林刺辊线速比为2.1。
    由于细号短纤的细度细、断裂强力低、比电阻高,易起静电,在工艺上我们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好转移”的工艺原则。生条定量13.0 g/5 m,锡林至盖板隔距0.20 mm、0.18 mm、0.18 mm、0.18mm、0.20 mm,刺辊速度742 r/min,锡林速度292 r/min,锡林刺辊线速比为2.1。
4.3精梳工序
    为降低精梳条的棉网结杂,提高精梳条质量,我们重点从精梳准备工序着手,对预并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由于预并所使用的生条纤维定向性差,前弯钩纤维多,预并牵伸倍数过大,易将生条中的前弯钩纤维与定向性差的纤维拉伸成死结而使棉结增多,既加大了精梳负担,又不利于精梳条质量的提高。因此,经多次试验,我们在预并工序采用小于并和根数的总牵伸倍数,并配以较大后区牵伸倍数的牵伸工艺,取得了较好效果。
    精梳工序使用SFA252型精梳机,配JZX-Ⅲ型锯齿整体锡林,JZD型整体顶梳。严格控制落棉率的台差及眼差,保证设备状态良好。精梳条干定量14.0 g/5m,锡林速度91钳次/min。
4.4并条、粗纱工序
    为提高半成品质量,获得较好的成纱质量,并条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的工艺原则。末并定量11.5g/5 m,前罗拉速度1075 r/min(152 m/min),调节环直径选用12 mm,前区选用4 mm×6mm小集合器。为尽量减轻细纱牵伸负担,粗纱选用2.8 g/10 m轻定量。为防止粗纱在退绕过程中发生脱断及产生意外伸长,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情况下,适当加大粗纱捻系数,经优选粗纱捻系数选用89。
4.5细纱工序
    细纱使用FA504型细纱机,配以YJ2-142型摇架加压装置,加压稳定,锭差小。由于细纱工序使用软弹胶辊后,能使纵向摩擦力界拓宽,横向摩擦力界均匀;当胶辊加压减轻后,其横向摩擦力界仍很均匀,尽管纵向摩擦力界略有减弱,但仍能对纤维稳定控制。因此,根据软弹胶辊这一特点,细纱牵伸工艺设计应掌握“稳控制”的原则。我们在纺制CJ/T 70/30 4.3 tex纱时,为了获得较好的成纱条干水平,经多次试验选用了邵尔A65度软弹胶辊,前胶辊加压由137 N/双锭减小为98N/双锭,钳口隔距由2.5 mm缩小为2.0 mm,后区牵伸倍数选用1.210倍的小牵伸倍数。同时,为了减小牵伸力,后区隔距由31 mm增大至33mm。通过这些参数的优选,使CJ/T 70/30 4.3tex纱条干CV值由18.5%下降至17.8%,取得了较好的成纱质量。
    为减少细纱断头,我们使用PG1/2-3551型钢领配7012-15/0型钢丝圈。在纺纱时,将纺纱起始位置抬高7格左右,减少了由于管身过长而造成的气圈易擦管顶现象。
4.6筒并捻工序
    为了减少纱线的磨损,提高筒纱质量,在络筒、并线工序应掌握“低速度、小张力”的工艺原则。并线速度128 m/min,仅用张力碗。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股松股紧以及单股等疵点产生。单纱及股线络筒时应取掉槽筒上的压铁,加以3 g张力片,单纱络筒速度比股线络筒速度宜低。
5成纱质量
    CJ/T 70/30 4.3 tex纱及CJ/T 70/30 4.3 tex×2股线质量指标见表2。

6结束语
    (1)纺制特细号纱时工艺设计宜采用“轻定量、低速度”的原则,减少纤维损伤及纱疵的产生,提高成纱水平。
    (2)精梳前预并应采用小于并和根数的总牵伸倍数,配以较小后区牵伸倍数的牵伸工艺。
    (3)细纱使用软弹胶辊,并根据其特点优化配置细纱牵伸工艺,保证牵伸稳定。
    (4)由于特细号纱线成纱强力低,纱线耐磨性差,纺纱过程中纤维易损伤、产生棉结,导致纱线条干恶化。因此,各工序要确保设备状态良好,纱线通道光滑、无毛刺。此外,要加强操作管理,减少人为造成的细节等疵点。
    在设备管理方面,各工序要严格执行设备“平、揩、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确保设备运行良好,工艺部件满足工艺要求,机上工艺参数符合工艺设计。各工序要杜绝因纱线通道不光滑引起的粘、缠、挂、堵、磨现象。    
    由于纺制特细号纱时各工序定量轻,条子易毛、易烂,成纱强力低,易断头。如操作不当,易产生较多人为疵点。因此,各工序要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执行操作法,减少人为疵点。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