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国,开启全球棉花市场的钥匙

                                     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一些有关当前棉花市场的发展趋势,现在我们已经推出了一种源于再生资源的天然纤维产品穿着非常舒适,每年可以给我们带来几百万的收入。我将在这里向您简要地介绍当前市场的未来走势,并将以前瞻性的眼光预测未来几个月中棉花市场的供需平衡,以及供需关系对价格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不得勉为其难地不承认棉花在最近几年丢失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纤工业的发展,使得丝的特性得到了很大改善,从而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特定需求,另外,MMF在宣传方面的大力资金投入,无疑也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出于棉花业本身。传统上来讲,我们中的很多人会为自己所从事的棉花行业感到自豪,这是一方面,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在二十一世纪,如果您还只把手工质量当成产品评估中的唯一显著特点,那么,对那些不了解这一行业的人来说,无疑,这种评估标准会让他们感到非常地惊讶。
    在阐述的过程中,我得说明,毕竟将一种农产品转化成为一种标准化的工业原料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让成捆的棉花变成符合标准的丝线确实是一个令人会感到畏惧的挑战,这需要加工设备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在人造丝的生产过程中,消除污染这个曾经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已经被提到日程上来了,尽管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场战役仍然是很艰巨的。但是,我可以充满信心地告诉大家,棉花的生产正在解决这些问题。现在中国已经开始用仪器给丝线进行分类了。
    我之所以在开场白中提及这些问题,是想给那些没有棉花经验的人们设定出一些场景。大自然对农作物的收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使市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并具有季节性的循环特征,政府政策的也是一个方面。
    从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在考虑棉花库存量的变化的时候,我想提请您引起注意,如果有人对上下文中的季节一词感到困惑,那么,让我简要地说吧,在国际上用来做统计对比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参照北半球的庄稼收成循环,也就是说,从每年的最早的收获期开始算起,即八月一日,之后的一年时间,可以被称为一个庄稼循环。
    你可以看到,现在的市场变化非常奇特,尤其是在最近,在2001/2001和2002/2003年里,世界棉花储量急剧下降。 这有一部分是循环的因素,在很多国家里由于市场价格的走低,导致了农民的减产。
    与消费量相比,世界产量的锐减对中国来说,是个非常良好的机会,可以将国家长期囤积的存量在较高的价格之下做个结构性的调整。这种减少库存决策的背后无疑是北京希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时,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
    最近棉花的最低价格发生在2001年的十月间,那时COTLOOK的A股指数跌到了每磅35美分之下。
    COTLOOKA指数是公认的世界价格的晴雨表,已经有了四十年的历史,广泛地被国际组织,政府和贸易实体当成了衡量当前国际棉花价格的标尺。
    在过去的三个季节里,COTLOOKA指数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远远低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平均水平。价格在2001年的下跌幅度是非常驻机构明显的。这对棉花生产者和其他的市场参与者来说是场灾难,同时,毫无疑问,这种价格的波动也带动了聚醚和其它人造丝的价格波动。在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可以说这是现代史上最低的棉花价格了。
    在很多国家,由于价格的走低刺激了底靡的棉花消费。在棉花消费增长持续了几年的停滞之后,于2002/2003年间,世界棉花的消费量上涨了3。5个百分点。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棉花消费量的上涨。今天,在消化完了自己的战略储备之后,中国开始依赖于国际棉花市场,同时,世界市场也开始依赖中国,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通过释放存量,棉花价格现度上杨,在2003/2004年度,价格再次开始走出了高于长期A指数的平均值。价格的下跌令很多的行业参与者感到困惑不安,正如在基础统计中曾经指出在2003/2004年,价格有望起稳回升。
    预计棉花价格的走高可能会导致其他丝质替代品的出现,尤其是在中国。
    在中国的丝麻产品中,棉花所占的比重将在本世纪从高达64个百分点处开始回落。在中国的官方资料中是采用这各数字的,但是在很多地方这个数字都受到了质疑,认为可能会比这个数字还要低。有趣的是,印度前政府的部长,及很多业界精英们都认为,为了能够与中国展开有效地竞争,印度应该将自己的丝产品基地进行多样化。
    不管怎么说,现在中国棉花的消耗量已经上涨,每季达到了全球用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不把孟加拉国考虑在内(没在这张表中体现),印度次大陆将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纺织纤维品消耗中心,在当前的投资项目作用下,所有的这三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有可能提高他们的棉花消费量。相比之下,土耳其的棉花消费增长处于停止状态,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因为土耳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欧洲纺织品市场。传统的西部欧盟工业已经开始向东部转移,转向新的欧盟成员国和其他地区,这种转移要在2005年之前实现。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曾经经历了一个棉花消费量大幅跌落的过程,这种下跌看起来是不可能回转的。日本已经开始转变了陆地纺纱的立场,台湾也正在经历相似的趋势。
    所以,在2003/2004年度,在一定的国家里,原材料棉花的消耗量增长仅比在其他国家里消耗量的下跌多那么一点点。换句话说,纺织品原料的产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种纺织品纤维正在分割这个原料市场,不仅仅是棉花可以作为纺织品的原料,其他的纤维也开始进入了这个行业。
    根据ITMF的最新数字表明,短丝锭子成双倍增长,仅在2003年,运输的锭子就比前三年多出院800万个。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在一起就占了总数的80%,仅中国的份额就达到了61%。运输的转子的数量成三倍增长,仅中国就有120万,占总数的72%。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个国家中,消耗的增长,与其说是棉花替代品成本变动影响的结果,不如说是,各国战略投资波动的结果,这与国际纱线和纺织品市场的竞争性是紧密相关的。
    毫无疑问,纺织品在中国的奇迹般地持续增长,是影响国际棉花市场的关键因素。
    消耗的增长势头如此强劲,已经超过了本国的原料棉花产能。
    中国2003/04年度的庄稼收成严重地受到了坏天气的影响,与消耗相比,呈现出严重短缺之势,根据预测显示,在2004-2005年度仍将出现这种严重的供需失衡。我们的最新的资料显示,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短缺可能会达到170万吨。
    西方的分析家们认为,在中国未来的棉花产地的扩展是很有限的,因为受到了城市化,播种特定水果和蔬菜以及水资源的限制。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密苏里州立大学食品和被农作物政策研究院农业经济系)曾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每年棉花的使用量将超过产量的一百万吨。棉花短缺的这种趋势将迫使中国政府鼓励,也就是说通过津贴的方式,在未来的二十几年里,鼓励生产合成纤维,您比我更清楚,在当今世界,中国的合成纤维的产能几乎达到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如果取消了补贴,很容易想象,正如研究中所指出的,中国的MMF的容量将会有所减少,这将导致聚醚和棉花价格的双重上涨。
    同时,中国将继续转向依赖国际棉花市场,从而满足纺纱厂的需求。
    在2004年的前8个月,中国的棉花进口超过了170万吨。在WTO条款的限制下,中国被迫将棉花的进口配额定在89。4千吨,但是,迫于需求形势,中国又自愿将进口配额提高了100万吨,使得全年的配额总量达到了近190万吨。
    意义何在?
    从历史上来看,世界棉花的价格和中国的外贸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中国近期的进口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中国从很多的国家购买棉花,但主要还是从美国进口。
    记录美国的出口额已经被提到了日程上来。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测显示2003/2004年度的出口稍微增加了300万吨。这就代表队本季节全世界出口额的42%。事实上,正如你在表中所见,在近来的几个季节中,美国占全世界的出口额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上涨。
    尽管全世界的棉花价格在近期呈现出走低的趋势,美国的生产持续而稳定,并不呈现出季节性。在此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你的注意,那就是在世界棉花供应方式上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大程度的变化。美国的棉花产量能够保持很高的稳定性,主要应归功于农业和贸易补贴的发放,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美国的棉花生产者免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使得美国可以维持持续出口,而无论世界价格如何变化。你可能知道,近来补贴战斗在棉花领域的里的地位略有提升,这能让人联想到的是,在可预知的未来,在结构层面上将有重大的变化可能会发生。
    同时,国际棉花市场的基本压力看起来应该是由美国出口和中国进口的相互关系而决定的。
    市场的这种分化-美国棉花出口和中国棉花进口这间-可能会逐渐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北京的行动是要冷却经济的持续上升温度,例如,对棉花和其它商品的国际价格施加影响力。
    随着银根的紧缩,中国国内的价格大幅下降,这对一些国际贸易商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创,他们的在早些时候曾经期盼能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更大的销售额。尽管有积累配额的存在,他们的失败仍然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带来了下挫的压力。
    这种下跌趋势的扩大给2004/2005的棉花价格造成了熊市的预期,由于去年棉花的价格良好,因此,今年很多国家的农民加在了种植棉花的力度。在北半球的很多国家里,农作物的成长季节气候也非常好,北半球是大批棉花产量的集散地。
    “棉花前景”的最新预测表明世界棉花产量在2004/2005年度将增长左右,而水泵的增长仅为2%稍多一点儿。
    总的来说,棉花生产的成本正在下降,这主要是归功于科技因素的很好利用,包括基因工程的广泛应用、虫害防治和除草剂的多样化。
    在此,对消费量也做了相似的对比,当然,这样就使得年复一年的份额变化显得不那么奇怪了。
    我们相信,在美国和美国的NAFTA合作伙伴中,2004/2005年度棉花的消费量将继续下跌。与过去五年的消费量相比,美国的棉花使用将跌到20%。同样的,在欧洲棉花的消费量似乎也在下跌。请注意欧盟的对比,在本季和下一个季节当中,欧盟指的是扩展之后的联盟,所以跟五年前的欧洲做对比是有出入的。对于单独的15个成员国来说,这种下跌将不超过35%。
    同时,在非洲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可能不需要我来说明,消费增溢的主要“赢家”当然是亚洲。
    当然,亚洲本土也有很大的差别,正如人们所期望的,主要的增溢来自于中国,孟加拉、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中亚的前苏联共和国。损失主要是出自于日本,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随着近来投资的到位,中国的纱线产量有望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尽管在我看来,棉花在纤维消费品所占的相对份额可能会有所减少,棉花的绝对消耗量也将因此而创下新的纪录。与九十年代末25%的份额相比,中国可能会占到世界棉花消耗量的三分之一还多,因此,我建议应该关注中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因为目前的情况说明在2004/2005年度世界棉花的产量将超过消费量,理论上来讲,本季末,棉花的储备量看起来好像可以弥补在过去的两年中产生的供需失衡。除了增加了2004/2005年度栏之外,本表与我在最开始时向您展示的表格是一致的。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