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绣军鞋的姑娘在哪里

  一双布料极为普通,用手工缝制的土布凉鞋,右脚绣着“抗美”,左脚绣着 “援朝”,它出自一位农村姑娘之手。

  这双鞋当时作为拥军“慰问品”送到了朝鲜前线,后来被一位志愿军战士珍藏了近半个世纪,并留下了一串弥足珍贵的故事……

  1950年秋天,在入朝的志愿军中,有一位战士叫李玉琪。那年他24岁,被编入志愿军某部汽车连。在一次执行运送弹药的任务中,李玉琪荣立了三等功。庆功会上,摆满了后方送来的慰问品。睹物思情,望着饱含后方亲人嘱托的生活用品,官兵们战斗情绪异常高涨。李玉琪领到了一双做工精细、鞋面上绣着“抗美援朝”四个字的布鞋,并附有一个小布条,上面写着:湖北汉阳第八区永长组五村第三间龙秀英赠。“慰问的鞋上标着自己的名字,就是衷心地希望我们抗美援朝,要为国立功”。这双鞋,李玉琪没舍得穿,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战争结束后,李玉琪转业回到了哈尔滨。他拖着在战场上落下的伤病,干过售票员、瓦工、油漆工、装卸工,生活平静而艰辛。

  1974年,大女儿李爱丽要出嫁了。问父亲送她什么嫁妆?李玉琪神情庄重地拿出了这双珍藏多年的绣花鞋,对满脸迷惑的女儿讲述了它的故事……李玉琪老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仅靠在街头卖酱油和每个月领取90多元的优抚金维持生活,而自己荣转军人的历史从未向任何人提起。惟有寻找那位遥远的赠鞋人成了他多年最大的心愿,而且愈加强烈。为此,他在小女儿出生时,给她起了个与龙秀英相同的名字———李秀英。

  1999年8月12日,哈尔滨新闻媒体披露了李玉琪的故事,引起了《武汉晚报》的关注。李玉琪老人和一双“抗美援朝”拥军鞋的故事深深感动了人们。为帮助老人完成心愿,8月30日,晚报记者以拥军鞋上的小布条为线索,开始了艰难的寻访。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龙秀英!48年前,她用灵巧细嫩的双手精缝细绣,对志愿军满腔热情跃然鞋上,而此时,她的腰几乎弯成了九十度,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龙秀英回忆说:“当时支援前线,年轻妇女把手饰都捐了,我家什么都没有,就和村里的七八个妇女在农会组织下做鞋。”龙婆婆还记得,当年做鞋的布料是她结婚时买的,没舍得用,就给志愿军做鞋了。她还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给记者画了鞋样,这一切细节都与李玉琪收到的鞋相同。

  9月7日下午5时,48年的时空飞越,突然在这一瞬间驻足,两个老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当年的拥军小妹,如今已满鬓霜雪,昔日驰骋沙场的志愿军战士已是步履蹒跚。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的情谊,历史不会忘记!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