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纺织机械行业60年:自力更生建设具有规模的纺机制造业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经过60年的曲折发展,已成为门类齐全、满足行业需求、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支柱产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调控手段扶持纺机工业稳健发展,通过前几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我国纺织机械制造工业从不具备生产能力发展到形成多品种、系列化、大批量生产的规模。如今,中国纺机业正在为实现中国纺织工业从大到强而不懈努力。
    全面布局迅速崛起
    在旧中国,纺织机械工业虽然已有大约半个世纪的历史,但是发展十分缓慢。直到解放前夕,仍然只能以从事修配业务为主,当时纺织工业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大多从国外进口。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对民族资本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新的企业,我国纺织机械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在“一五”期间,新中国纺织机械工业已初具规模,实现了从以修配为主到以制造为主的转变。在此期间,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的工厂,上海第一、第二机械厂,青岛第一机械厂和天津第一机械厂,改为国营企业,还接收了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厂、分厂和远东针布厂,改为公私合营企业,同时陆续建设了经纬纺织机械厂、郑州纺织机械厂和沈阳纺织机械厂等一批大型的新企业,壮大了中国纺织机械的制造力量。
    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丰富市场供应,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原纺织工业部组织科学研究和机械制造力量,积极进行有关化学纤维工业的资源考察、技术研究和设备试制。在总结引进保定化纤厂的经验和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设计、制造了粘胶纤维的成套设备,装备了南京、新乡、上海、浙江和吉林等地一批中等规模的粘胶纤维厂。在短短几年内,使粘胶人造丝和棉型、毛型粘胶短纤维的生产都初具规模。到1965年,全国粘胶纤维产量已达44900吨,使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走上正轨,中国纺织工业的科学研究、技术革新蓬勃开展,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进展和突破。1966年5月,纺织工业部在上海举办了全国纺织工业技术革新成果展览会,征集了1万多件革新项目,展出了3000多项,其中有10%达到或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许多成果到20世纪70年代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使纺织工业的科研、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纺织科学技术迅速进步的基础上,棉纺织、棉印染成套设备经过系统的改进,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在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纺织机械工业遭受了严重的影响,产量一度下降。而在合成纤维设备的制造方面,由于中央领导亲自抓,得以基本顺利实施,相继建设了上海、天津、辽阳、四川等4个大型化纤项目,总规模达到40多万吨,连同原有的企业,可使我国化纤工业总规模达到年产65万吨的水平。
    在改革开放中腾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纺织机械工业发展加快,各项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通过老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和扩点、转产、组织专业化协作等途径,纺织机械产量大幅度增长。1982年全行业承担国家计划的179个企业年产量24.39万吨,比1976年增长72.8%。这个时期出现了我国纺织机械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潮。
    随着国门的打开,我们看到,中国的纺织机械工业还相对薄弱,国外纺织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已将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因此,我国在制定“七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纺织工业的整体快速发展计划列入其中。纺织工业部制定的配套规划中,将技术改造纳入重要篇章,明确提出了13项成套设备的改造与开发,8项成套设备被列入重中之重,并着重开发181个单项产品。随着这一规划得到有效贯彻,有些产品在技术水平上缩小了与国外设备的差距。
    “八五”期间,纺织工业部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上。首先是淘汰100万枚解放前遗留下来的落后棉纺锭,同时以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清钢联合机、新型精梳机为“四大重中之重”,加快新型纺机国产化。
    为了解决企业技术开发上的资金不足和提升纺织企业装备水平,在“九五”期间,国家又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措施,拿出几亿元的贴息贷款,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开发和引进所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谈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围绕走新型化工业道路要抓好《十项新型成套项目引领纺机产业升级》重点工作时指出,“十项成套项目”引导了纺织行业的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了纺织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特别是涤纶短纤维成套、粘胶成套、无梭织机、针织机械项目已经开始在行业内发挥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纺织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虽然中国纺机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路程,但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自力更生建设一定规模的纺织机械制造业,实行自己装备自己的政策,基本上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它符合我国的国情,对加速纺织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纺织机械工业不仅在提供的设备数量上基本保证了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注重了产品品种的发展,形成了种类比较齐全的产品系列,基本满足了国内企业的生产需要,对纺织工业各行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纺织品花色品种的增加,起了重要的作用。
    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
    通过数十年的不断努力,随着一个个攻关项目取得突破,全国各地的纺机器材企业自主开发的科技成果陆续问世,大力推进了我国纺织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化纤设备研发所取得的成绩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利益。就在20年前,要建成年产1万吨产能的化纤企业,需投资10亿元人民币,如今建10万吨的化纤企业只需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1986年,郑州纺机厂开发的1.5万吨涤纶短纤成套设备通过国家级鉴定,其意义在于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在随后的几年里,宏源集团研制高速弹力丝机,郑纺机研制成功湿法腈纶主要配套设备和国内第一套干湿腈纶装置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国纺科院机械厂研发的全自动换筒卷绕头和年产15万吨浆酯装置等技术,都为中国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在赞叹中国化纤设备所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为在中国国际纺机展上看到的国产棉纺设备所惊叹。20年前,中国与国外的棉纺设备还很难竞争,高档设备基本以进口为主。当时的高端成套设备——清梳联基本上是外资的天下,当时1万锭的进口设备均价为1200万元人民币,有的甚至达到了1500万元。为扭转这一局面,国家当时在政策、资金上给纺织行业以巨大支持,并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会长高勇说,“十一五”是纺织工业奠定纺织强国地位的关键时期,而纺织强国的很多指标都要通过应用先进装备才能实现。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在分析纺织企业的现实需求以及国产纺机行业所存在的薄弱之处后,提出了10个关键成套项目。要全部完成这10个成套项目,其中需要攻关的技术和产品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十五”末期,纺机行业已经开始着手10个项目的开发和生产,现在有一部分产品已经取得成效,为“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10个成套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
    谈到未来五年我国纺机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时,高勇说,近20年来,因国内及亚洲市场需求的拉动,中国纺织机械本身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张。同时,世界知名纺机企业也都陆续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些企业在中国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整个中国纺织机械产量的1/3,而且来华投资的企业还在不断增加。外资企业生产的设备除了供我国市场外,还大量出口,甚至反销回原产国。这意味着中国将不仅仅是最大的纺机需求市场,而且正在成为亚洲纺机制造中心,甚至世界纺机制造中心。(中国纺织报)(E09)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