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那被遗忘的凤凰衣

  就是这样一个几经迁徙跋涉的民族,却传承着如此厚重诱人的文化。

  一个民族,一段历史,虽然散落在云贵的重峦叠嶂间,虽曾为自然所囿困,但其口耳相传的文化,却在贵州麻江县浓郁为一种极为独特的人文景观。就譬如凤凰衣的故事,她曾崇高为现已不为人知的图腾。

  这个穿着凤凰衣的民族,便是聚居于麻江县杏山镇六堡仙鹅茅坪一带的畲族。资料表明,畲族现有63万之众,主体分布在福建江浙,贵州麻江的畲族只有3万人口。

  我只知道这也是一个曾经历受磨难的迁移而来的民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几度无奈迁移的民族,却传承着如此厚重诱人的文化。当我满怀希望,沿着凤凰衣的路线一路追索而来时,有些遗憾,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自己珍贵的历史已知之不多。

  带着追寻凤凰衣的任务,我走进了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在这里,男性一律短襟大裤,年老者多着对襟长袍,均为青黑色。女性稍有变化,她们头覆花帕(或青帕),衣裙镶嵌花带为边(两袖为最),花色多为花卉鸟章之类。着绣花围腰者为便装;颈悬银饰月牌,以银练悬罩于胸前,脚蹬尖头花鞋为盛装。少女则手套银镯,胸饰月牌,头戴银帽,沿额一带璎珞流苏闪烁。正月农闲,芦笙依鸣,粑糟咚咚,人们结队成行,鱼贯而行,至则围圈起舞,别具特色。现在六堡人说汉话,着时尚裙,衣大众衫者多了起来。

  凤凰衣相对于六堡来说,曾经是那样的重要,几乎每个女人从小到老,都与她密切相联。在六堡,少女的衣装叫小凤凰装;姑娘的嫁衣叫大凤凰装(表示成年);而老年妇女们的衣装则称老凤凰装。差异在于:少女的衣饰单纯靓丽;姑娘媳妇的衣饰美丽大方,但都同样以花丝线绣成花带样,装饰在衣襟、袖口及裤脚等处,宛如凤凰漂亮的羽毛;均佩月牌银饰,悬以银练垂胸(旁饰耳勺、刀剑等样饰品),颈挂银颈圈,腕佩银手镯,走起路来,叮当嘤咛,人早绕过山坳,消失于修竹茂林中了,但那清越之声犹在。在银饰的辉映下,与满月般的人儿相衬互映,声色俱佳,有先声夺人之妙,别具情趣。当然,这叮咛清越之声,便是凤凰鸟婉转清丽的鸣叫了。老凤凰衣虽也衣饰花边,颈垂银圈,但衣黑色暗,稳重沉静,更具稳重练达派头,使人敬畏;少女多戴银帽,遍布的流苏为饰;姑娘媳妇大都头覆花帕,脑后侧垂一角,老年妇女则覆青黑色头巾,称凤凰头。女性无论老少,均着尖头绣鞋,悬花带于腰后,称凤凰尾。

  为什么六堡畲族如此看重“凤凰”呢?问了寨佬与学者,到处搜求资料,最后却在畲族的《开路经》中找到了答案。《开路经》是麻江畲族的一首丧葬古歌,从开天辟地讲到迁徙跋涉,浓缩了畲族的历史。据说讲完《开路经》要一天一夜,讲完了《开路经》,溘然长逝的人便找着了祖先。

  关于麻江畲族凤凰装的由来,《开路经》作了这样的描述:开天辟地之后,龙、虎、雷公等为争夺天下,展开激战:龙发大水,淹没低处,雷击闪电,引燃大火焚烧陆地山冈,风狂火猛,水势汹涌,万物逃无所逃,遁无所遁,霎时陷入了毁灭的绝境。正在危急时刻,凤凰鸟长声高叫,振翅冲天,突出了火的重围,然后迫使龙潜于渊,雷藏于天,才又招回万物,重新开始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在《开路经》中,凤凰既具大勇气、大智慧,是畲族的保护神,又美丽善良,对畲族有再生之德,翼护之恩;同时,凤凰又是百鸟之王,女性的象征。因此,畲族将凤凰作为女性的饰物,除了图腾崇拜式的民族学意义外,其他涵义似乎还值得我们作更进一步的探求。

  但这却又与其他地方畲族的传说大不相同。关于凤凰装的来历,六堡的说法,还未获得民族、民俗学专家的认同。

  实在地说,六堡畲族《开路经》已明白地告诉我们:女性在六堡畲族中,曾经是处于比较受重视的地位的。把女性装饰为凤凰,就明明白白地表示了这种重视。

  一方面,作为女性象征的凤凰不仅是六堡畲族的保护神,而且是这一群落的再生之神,在六堡畲族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另一方面,六堡女性全身银饰的本身就是明证:过去六堡畲族嫁女,除常规的衣笼帐被之外,亲朋均须送其银手镯一只(或一对),姑娘离娘时,银手镯由腕至臂少则十余只,多则数十上百只!往往新嫁娘艰于承重,更谈不上摆手摇足。照六堡人的说法,姑娘外嫁后,父母兄弟分家别门,无法常往照顾,置这些银饰给她,无异于送她一笔财富,资其兴家立业。更值得一提的是,六堡畲族嫁女时,娘家须置送的银项圈和月牌银饰,共需32两白银才能制作!按旧时币制,白银虽较黄金为逊,但也尽够一般人家承受。因而姑娘长成外嫁时,事实上已基本成了一个“小小的富婆”。

  当然了,无论江浙云贵,贫富差距难免。但值得说明的是,遍访六堡畲族老者,未见有姑娘媳妇戴铜耳环铜指环的;当然也有家境差的人,那就什么也不戴。据周边上了年纪的人说,六堡畲族女性多着银饰,只是数量多寡,质量优劣不同而已。

  一寨佬说,直至晚清战败赔款,六堡畲族的银饰也被搜罗一空而大伤元气之后,六堡的银饰就少了,现在存留的部分,也只是少数人家历经劫难藏匿下来的。以后币制改革,银器便难寻觅,六堡也就不通用了。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