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农业技术

檇李初探(四)

作者:陆其华

 

檇李栽培,树型讲究的是层次比,以六级以上层次为上,视频是为所带四个园艺班学生讲解檇李层次结构,均为90后学生。目前檇李栽培掌握核心技术90后人员还是空白,这批学生毕业后又有几个会从事农业?

檇李栽培技术比较特别,你一旦掌握核心技术,假如你的檇李园隔壁种植者是水蜜桃冠军、葡萄冠军、梨冠军获得者等等….就算这些冠军每天到你檇李园来查看,只要你不讲一句话,他们就无法掌握这种技术,光看没有用。据了解,在嘉兴地区种植檇李的区域,一般不肯将檇李栽培技术传授给外人,连嫁出去的女儿也不肯传授,这种固步自封的习惯,从而导致檇李发展缓慢。

一般果树种植,到新华书店买一本该品种的书籍或光盘进行研究学习,基本能够掌握要点,但檇李却截然不同。许多栽培方法,无法用言语文字表达出来,就像上乘武功,给你一本武林秘籍,没有人指点迷津,根本学不会。

我校一位姓范的校友,住崇福,说她爷爷也种植檇李,年轻时每年逢年过节都会烧好一桌好菜,带上好酒好菜,骑三轮车到附近种植檇李比较好的农户家里邀请一起喝酒,在喝酒途中,才能学到一点东西,然后赶紧回家,说给她爸爸听,让赶紧记录下来……几次三番下来,才掌握一点。

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檇李种植户,同一株檇李树,每年结出来的果都是不一样的,果皮颜色口味等也会发生变化,弄得不好,早熟的檇李品种会变成中熟、中熟品种会变成早熟品种……正因为檇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使二、三十年前省政府农业机构好不容易几次组织起来的檇李技术公关队伍,不得不半途放弃。(注:关键是这支技术攻关队伍均是果树专业顶尖人士)。

有这样一则报道:民国时期,有一位盐商,在桐乡檇李成熟时,选中了几株口味特佳的檇李树,并注了记号,冬季时节挖掘后,雇人用船运到长兴,第二年种植出来的檇李果口味却像老黄瓜及蜡烛味一样,大呼上当,说是被这些雇工调包了….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报道,也以为肯定是调包了,后自己在栽培过程中发现,盐商冤枉了这些雇工。

檇李与其他果树栽培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就是檇李存在一个阴阳平衡点(注:蜂糖李也存在这种现象,但不如檇李明显)檇李不管哪个品系种植下去后,均会出现各种症状,第一年的果是这样,第二年又会变另外一个样,许多育苗人还以为自己老是发现了新品种。只有完全了解并且完全掌控了这个阴阳平衡点,才能说这个人真的学会了檇李栽培,也就是真味…

我的本专业是蔬菜栽培学,没有果树种植思维,这个阴阳平衡点,我整整找了27年,而且是在下午15点左右在草堆丛中找到的;如果不遇上非法拆迁,这个平衡点应该用10年左右就可以找到。

檇李栽培浓缩了也就五个字:平衡与爆发力。在爆发力中寻求平衡;在平衡中追寻爆发力。檇李栽培从第三年开始必须抛开原来果树种植思路,否则很难种出高品质的产品。65-70多岁不识字、没有任何文化的老人去种植檇李,他脑海中园艺知识是空白的,我教他3-4年,基本可以掌握檇李栽培方法;当我去带一群果树园艺专业毕业的学生去种植檇李时,他们却很难学会,因为他们的同学、老师、及周围的许多朋友均是果树专业人士,学校传统的果树园艺思维而影响了檇李固有栽培技术的掌握。

檇李初探(二)

本文较早发表于1933年3月的《浙江建设》月刊6卷9期上,至今已有88年,文章仍然很有价值,对我们现在振兴檇李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除小标题数字有改动外,依原貌载于本辑,希望对檇李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蜂糖李如何才能丰产,个人总结

蜂糖李  果个大,果型扁圆形,果顶平;果被蜡粉,缝合线深,果皮浅黄绿色,果肉淡黄色;核小,可食率高,离核,味甘甜;果肉致密酥脆,有香气。
 
具有结果期早、经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特点。
 
 
 
01
 
蜂糖李结实率的主要原因:在生长期未能促使其发育成优质饱满的花芽。
蜂糖李幼树期树势较旺,成枝力弱,不易成花,且成花后坐果率偏低。
花期遇到长期低温冷害。授粉效果不佳。李实蜂,李小食心虫等的危害。
 
 
02
 
开花前:尤其实在低温来临前,喷施流体硼+芸苔素内酯+氨基酸水溶肥,进行整个树体喷施。能有效的避免低温危害。同时能促进花能更好的授粉。
 
 
 
花期:花开8成左右,喷施流体硼+磷酸二氢钾能很好的促进坐果。
 
 
 
幼果期:对果实均匀喷施0.1%硼砂+0.3%磷酸二氢钾+20毫克/千克GA3+0.5%氨基酸+0.3%螯合钙溶液2~3次,可减少落果和增加果重,并能预防裂果。
 
果实膨大期:喷施钙镁硼微量元素肥,不仅能提高果实品质,还能有效的预防果实裂果。
 
春季:在果树花叶含苞待放时,由氨基酸、微量元素、万促这些物质混合,喷施整个树体能有效促进和提高蜂糖李坐果。
 
 
 
夏季:选用矮壮素150倍液、氨基酸10ml混合液,当侧枝结果枝达到15-20cm时,进行喷施。每隔7–14天连续喷施2-3次。具有抑制植株徒长、促使植株根系发达、茎杆粗壮、节间缩短、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品质。
 
 
 
秋季:均匀施有机肥和复合肥于每株树冠外围,然后进行浇水,促进植株吸收肥力。
 
 
 
冬季:拉枝,主枝要进行开角度,进行树体自身控旺,促进侧枝的形成。尤其是在小树的时候进行此操作。主要把侧枝和结果枝组进行控旺,避免徒长,这样有利于形成更多的、饱满的花芽,促进坐果。

槜 李(嘉兴特产)

  李(嘉兴特产)
王竹如
(选自19367月《浙江青年》29期)
编者按:这篇文章原载于1936年7月出版的《浙江青年》杂志第2卷第9期上。《浙江青年》是当时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刊物,发行量颇广。作者待考。有人说即是当时的《嘉区民国日报》社长王梓良,不知确否?现转载于此。除修改少数标点符号及个别错字外,从标题到正文,未作任何改动。
     槜李,一为果名,一为地名,地名见于《春秋》,是越败吴的地方,在今嘉兴。至于果名,照《花史》上载,应远在越败吴之前。早先这里就产生一种佳李,地以果名,才将这地方也叫作槜李的。槜遵为切,许氏《说文解字》:“从木有所捣”。贾思勰《嫁李法》:“腊月以杖微打,正月复打”。所以“槜”,大概是这种李树的栽植法。《公羊传》作“醉李”,或许是讲这种李子的味性。
     槜李由来已久,约计种植的历史怕在二千五百年以上。有人考查古槜李地方,应在嘉兴县西南二十里光景,现在地名草荡,传说即古吴越战场,可是那边现有没有槜李了。近代产生槜李的,却在县东南的净相寺。因此,有人怀疑今之槜李不是真种。然而嘉兴槜李确是国内独有的一个好种,古时嘉兴一带一定种槜李很多,净相寺一带当时或曾栽植,或是移植,岂不是一件绝平常的事吗?
    槜李传布的历史,吴越以前不可考。吴越时大约已名贵了。传说,槜李经过西施的一掐,至今真正的槜李都有这位美人的爪痕。后来战地荒芜真种日少,到得宋时,净相寺还有这种佳李,见于吟咏,有张尧同的“地重因名果,如分沆瀣浆,因思吴越战,未敢尽情尝”。净相寺自从有此槜李,到了清初,当时官吏不去加意保护反而恣意需索,寺僧不堪其扰,顾不得佳种不佳种,多有拿来伐倒以免受累的。这时槜李遭劫,险些断种。亏得事前附近西沈地方有一个绅士名叫李源的,分得净相寺的真种,种在家园里,繁殖到数十株。光绪年间净相寺僧反过来向李园求种,现在闻说寺里只剩一株老本,年前有人在墙外经过,还见在开花,而李氏园中所存的也不多了。因为槜李不能用果实播种,古法只可用压根法,分种繁殖比较自烦难了。
      嘉兴农学者成汝基君,住余贤埭,他家里也曾经分得真种,他曾著《嘉兴之槜李》一文,载在二十二年三月出版的本省《建设月刊》上;文中述槜李的特点很详,以下引用他原文的一节:
“槜李”一号,树性开张自然,成半圆形,甚大。在自然生长者,有树高一丈余,干大七八寸,有徒长性,有落果及隔年结果性,一部或全部小蕊退化,且有自花受粉困难之特性。接木活着力小,约#p#分页标题#e#30%,以芽接为宜,接活着力50-60%。枝梢生长盛,紫褐色。叶是大,深绿色,主脉紫绿色,叶片厚,长枝上之叶为倒卵形,短枝上之叶多拔针形,先端锐,叶缘有细齿锯,叶柄青色,背带紫,托叶退化,密腺肾状形,生于叶之基部。果重二两许,有爪痕,六月中旬成熟,形扁圆,紫红色,中杂细小不正形黄色果斑,斑之分配不匀,有金属光泽。底色肉黄,幼果粉甚多,渐老渐减,至熟稍带白色。肉质细密,琥珀色半透明,浆液极多,惟核之四周,稍有淡黄色之纤维,甜而微酸,有芳香,皮薄易剥。核扁圆形,先端稍尖,基部圆而无仁。
     据成君的调查,槜李有五个品系,号为槜李一号,槜李二号,以至槜李五号。依我的考据和猜测,只有“槜李一号”可以算为真种。从皮色朱红,多浆液,有醉人的甜香、细核、无仁,尤其是有爪痕等许多特点,证明确是古人称咏过的槜李。曹溶诗句:“肤如柰子能加脆”,朱彝尊赋中说:“品胜红云之柰”都状果皮之红;多浆液,像张曹的诗和朱的诗赋都一致的;曹诗:“液较杨梅特去酸”“夏果流甘近蜜房”喻其甜;朱诗:“纤核乃中虚”正说着核细,无仁;诸家都说槜李有西施爪痕的,如曹诗:“验取夷光到甲香”,朱赋:“经纤指之一掐,量心赏之在斯,何造物之工巧兮,化千亿于来兹”,又有诸锦的诗,“……西家施……偶然留指掐,乃与杨家一捻之红争传之”。
       有爪痕当是这种果实“生相”如此,未见得真是纤指的一掐留痕,不过古来确有这样传说,而诗人又都爱以奇艳的故事引用入诗。所谓槜李二号就没有爪痕了,即市上较多的桐乡李。桐乡李有人叫作桐乡槜李,有许多人竟以为槜李是桐乡所产,成君文中也曾引证《桐乡县志》上说:“槜李实产嘉兴净相寺并非桐乡”。所谓槜李二号至五号四种,大致和槜李有些近似,或者系接木变种也说不定,都不及一号的好。
       真种槜李既不多,往年要买槜李可向净相寺可木妻圣(即西沈、嘉兴东南一小村落)李氏定购,数元一斤,只有八个十八,买的人犹恐不得真的。更有些人买来进献达官贵人,视为珍品。近年来果树更少,结果无几。以上两家,无法应付这些主顾,听说已不卖槜李了。除非是要好的亲友,或有特别交情的,才可以得到这珍品的赠送。于是槜李的名贵,在今日简直成为“无价之果”了。
     那末,槜李只能算是嘉兴的名产,不久的将来不是成为历史上的产物吗?不,嘉兴在三四年前政府曾筹设一个“槜李园”,园在东门外东塔寺旁,现归县立农场管理。园中栽着的槜李,五号都备,种子系从净相寺,木妻圣,余贤埭等处分来的,共有数十株。李树大的有一人一手高,去年起已稍能结几个果子,从这里又移植一部分到双桥去。写本文之前,我曾跑往“槜李园”参观,有几株已是“绿叶成阴子满枝”了。预想这历史上有名的佳果,日见繁荣,几年之后,我们的嘉兴怕不又成了槜李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