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彩虹—湖州古桥

湖州是水乡泽国,境内河网如织,水道纵横,自古以来交通多赖河、湖、港和众多大大小小的河流贯通。有水必有桥以济之,桥就成了湖州一道亮丽的风景。

古桥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笔重要文化遗产,是一种建筑遗存。湖州境内至今还保留了一千多座古桥,可以说,这些古桥是地方悠久历史的见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一些古桥因为道路的扩建,河道加宽或填满,而被拆除,古桥数量也渐渐减少。物以稀为贵,古桥建筑逐渐被政府部门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文物保护对象。由于政府重视,近年来古桥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座古桥,承载着不仅是行,还传承着一种文化,更包含着一种乡愁。保护古桥遗产,留住跨越古今的“人间彩虹”。

潘公桥

三孔石拱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兴区大通桥社区,在湖州城区北门苕霅两溪汇流处,南北跨龙溪港。该桥是由明尚书潘季驯所建,故名“潘公桥”。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明代尚书潘季驯捐建成五孔石木梁桥。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建,为增加泄水量改五孔石木梁桥为三孔石拱桥。

桥长57.5米、宽6.6米、高9.5米、主孔净跨15.5米、拱矢高8米、南北孔净9.3米、拱矢高5米,南踏步50级、北踏步47级。整桥均用花岗岩石材筑建。桥额石刻有“重建潘公桥”,其上栏板刻有“放生官河”铭文。

潘公桥是湖州市规模最大的三孔石拱桥。桥型美观,结构坚固、工艺精湛、风格古朴,气势雄伟,三个桥洞与水中倒影虚实相接,宛如三个皎洁明月。

潮音桥

三孔石拱桥,俗称“桥里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兴区闻波小区,东西跨苕溪河。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始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桥长54.2米、宽5米、高7米,上下台阶各27级。整座桥面略呈弧形,它外形独特,造型古朴雄健、固如磐石,是湖州城区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石拱桥,也是城内三大古建筑之一,三大古建筑飞英塔(塔里塔)、府庙(庙里庙)、潮音桥(桥里桥),被称为“湖州三绝”。

该桥西侧次孔下设行人过道,使得桥上桥下均可行人往来,这应该是400年前湖州地区的立交桥雏形。

源洪桥

俗称“卖鱼桥”,单孔石拱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兴区东林镇青联村。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建。

该桥为吴兴区首次发现的宋代石拱桥。整桥均用武康石筑建,拱券结构采用分节并列砌置工艺,须弥座护栏、压券石上的浮雕乳钉纹,它的建造工艺和构件及装饰风格都具有典型的宋代特征。

桥面没有台阶,用弧形条石凿以横道(俗称马道)纵向铺就筑成桥面。“马道”和“双坦弧”是源洪桥的一大特色。

妙济桥#p#分页标题#e#

五孔石梁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兴区东林镇星敏村,南北跨百丈港。始建元代,清代修建。

该桥长30米、宽1.6米、高6米。整桥以武康石为主,南侧靴钉式肩墙和两堍踏步为花岗岩,为后期修补。

妙济桥体量较大,五孔的大跨度,使得整桥呈现明显的弧形。桥面采用长弧形条石纵向铺就的技术,跟明清时期平直无折沿的梁桥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湖州地区不多见。

杨富桥

单孔石拱桥,土称蛮石拱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始建不详,从古桥整体风格推断应为明末时期建造。

该桥长8.5米、宽2.2米。整桥采用大小不一,未经加工的蛮石垒筑而成。桥面、拱券、肩墙蛮石垒筑,浑然一体。

像杨富桥这种形制的蛮石拱桥,为江南不多见,它主要分布在山区。这类古桥以其独特的建筑工艺,已被写进中国古代桥梁史,成为中国古桥文化的一部分。

毓秀桥

又名“陆家圩桥”,三孔石梁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兴区滨河街道塘甸村,南北跨三角漾丁家港。始建年失考,现桥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

整桥用花岗岩、太湖石混筑。桥面为板梁结构。该桥的桥墩挺有建筑特色,两个桥墩分别由太湖石小石块错缝平砌叠置,上窄下宽,呈梯形状,属重力型桥墩,是该桥的一大亮点。此特点为研究古桥梁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化龙桥

单孔石拱桥,潞村古桥群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自然村,南北跨潞村河港。明正德三年(1508年)由慎代后人慎经建,清道光元年(1821年)重建。

桥长13.1米、宽2.65米、孔净跨4.5米、矢高3.6米,南北上下踏步各15级。桥体用武康石、花岗岩石质。

“潞村古桥群”由“腾蛟桥”、“起凤桥”、“化龙桥”、“天宝桥”四座古桥组成,化龙桥位于东起第三座古桥。“潞村四桥”均明代始建、清代重建,形制相似、分布集中,并列于不足400米村河,这情景在湖州乡村实属罕见。四座古桥现已成为潞村古村落一道靓丽的风景。

尚义桥

单孔石拱桥,太湖溇港古桥群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集镇中心,东西跨义皋溇。始建年失考,现桥为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重建。

古桥下的义皋溇,曾经是太湖南岸主要水运通衢。2016年,太湖溇港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义皋村现已成为“太湖溇港第一村”。

#p#分页标题#e#

白龙塘桥

三孔石拱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吴兴区织里镇秧宅村,东西跨白龙港。始建年失考,现桥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建。

桥长34.6米、宽2.2米、高7.8米、主孔跨6.6米、次孔跨4.1米,东西上下踏步各24级。

桥顶桥心板浮雕着精美的图案,中间圆框内刻有祥云“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着寿字,寓意多福多寿,圆框外四角还刻有“平生三级”的吉祥纹饰。

通津桥

原名“浔溪桥”,单孔石拱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南浔镇景区中心,南北跨頔塘古河道。该桥建于宋代,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后清咸丰年间多次整修。

桥长28米、宽4米、矢高7.6米,上下踏步各33级。通津桥是南浔古镇众桥之首。桥额石上阳刻“重建通津桥”五字,上栏板外侧署“嘉庆三年”款。

“通”指通往,“津”即水,出典是“通济行人”之意。因明清时期南浔丝市盛况空前,通津桥畔为繁华丝市,桥南面有一条名叫“丝行埭”,素以经营蚕丝业著称,曾是历史上“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闻名遐迩的湖州“辑里湖丝”由頔塘水道运往上海,销往海内外。

洪济桥

单孔石拱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南浔镇景区中心,南北跨市运河(即頔塘古河道)。始建年失考,最早记录是明万历年间,《湖州府志》记载。现桥清嘉庆十年(1805年)重建。

洪济桥为薄拱薄券半圆形桥型,桥长28米、宽3.5米、高7.2米,南北上下踏步33级。整桥均用花岗岩筑建。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工艺,肩墙用靴钉式错缝平砌法,拱洞两侧上方长系梁端首雕有形态逼真的“吞水兽”。

洪济桥与通津桥、广惠桥合称南浔镇区三大古桥。由于洪济桥石拱呈半圆形,横跨在运河之上就如一轮满月,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前往打卡。

长发桥

俗称长板桥,三孔小泥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南浔镇百间楼社区,东西跨百间楼港。

始建不详,初为石阶木梁三孔桥。民国十四年(1925年),张静江出资重建,用钢筋水泥结构建起的“三孔水泥桥”,是湖州地区最早的水泥桥,它是本市近代桥梁代表性建筑。

清嘉庆年间诗人张镇曾有赞美百间楼和长板桥的诗句:“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

北回桥

又名北汇桥、北谓桥,三孔石拱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镇富强村与吴江七都镇桥下村交界处,东西跨太湖鼓溇港。始建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p#分页标题#e#

北回桥是一座跨越两省的古桥梁,东堍为浙江湖州南浔地界,西堍为江苏吴江七都地界,古桥是两省间的分界线。

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曾来此北回桥游览,当地百姓在桥北河湾处观看,故名北回桥。

分龙桥

三孔石梁桥,市级文物保护点,位于南浔镇缉里村,南北跨淤溪。始建不详,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

桥长20米,宽3.2米,宽5.2米,上下台阶各15级。整桥均用花岗岩筑建。中孔石梁外侧阳刻桥名“分龙桥”,旁署阴刻“光绪八年、里人重建”款。

辑里村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因湖丝而“闻名”。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上,产自南浔辑里的湖丝被荣获金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辑里湖丝”因此成为湖州丝绸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永安桥

三孔石梁桥,市级文物保护点,位于南浔区旧馆镇祝良村,南北跨祝桥兜河。始建不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

桥长28.5米,宽1.9米,高3.3米,中孔跨6.5米,边孔跨4米,上下台阶各5级。桥体用花岗岩筑建,肩墙由太湖石错缝叠砌而成。

永安桥历经百年历史,保存良好,牢固坚实,至今仍是两岸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

化成桥

当地人称塘桥,三孔石拱桥,“双林三桥”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双林镇北,南北跨双林塘河。

该桥始建于元延祐年间,初为木桥,明洪武年间,易木为砖桥,明永乐时改建为木梁桥,久圮后建成石梁桥,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此后,在明崇祯三年(1630年)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又重修。自砌砖桥算起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

化成桥居三桥之中,它东面200多米处有座万元桥,西面100多来处有座万魁桥,俗称“姐妹桥”,三桥合为闻名遐迩的水乡胜景“双林三桥”。在不到400米的同一河流上,并列三座同型三孔半圆形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实为罕见,三桥也是我国古桥中的精品。

大小虹桥

大桥名虹桥、小桥名望月桥,两座都为单孔石拱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双林镇虹桥社区。

虹桥始建元至大元年(1308年)为砖桥,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弃砖易石为拱桥,清康熙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694年—1695年)重建。因“每当晚霞西,水光环照如虹”,而故名虹桥。

小虹桥,即望月桥,因与虹桥相接,故名“小虹桥”。明崇祯中始建单孔石梁,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建为石拱桥。

虹桥、望月桥两座古桥,一大一小、一横一竖,两桥相互成直角,形成特殊型桥,两桥间还有一座古亭叫“还金亭”,以流传“拾金不眛”故事命名而建亭。二古桥一古亭组合,浑然一体,这样的布局和场景在江南地区极其罕见。

永安桥

俗称“白潭渡桥”,七孔石梁桥,双林幻溇古桥群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双林镇千亩山村,东西跨陆家新塘。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里人沈华山倡募建造。

该桥长52米,宽3.2米,高4.5米,中孔跨7米,两次孔、边孔跨依次减小,高度也逐渐倾斜,使全桥略成斜坡。整桥均用花岗岩筑建,桥面为板梁结构,两侧设坐槛式护栏,12根望柱头都雕坐式石狮,雌雄相对,神态各异。

双林幻溇古桥群由永安桥、明溪塘桥、埭溪塘桥三座七孔石梁桥组成。永安桥在幻溇古桥群中算是最年长的一座古桥。

双林幻溇古桥群其规模和跨度为湖州地区现有古石梁桥之最,它是江南水乡古石梁桥代表之作,也是传统古桥梁建造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

妙严塘桥

三孔石拱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练市镇杨树河村。昔以桥东堍古刹“妙严寺”得名,有元代赵孟頫书《妙严寺碑文》帖。桥东西跨妙严塘河,故称妙严塘桥,又名化坛桥。

该桥始建不详,但据赵孟頫题寺名时间推算,约为元初之际。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桥长44米,宽3.7米,高8米,上下台阶各39级。南北间壁石上均刻有主、次楹联。桥额石上阳刻桥名“妙严塘桥”,旁阴刻“光绪二十五年、里人重建”款。

妙严塘桥为练市镇一大石拱桥,整桥气势雄伟,长虹卧波,桥拱高仅次于湖州市区潘公桥。

安澜桥

三孔石拱桥,省级文保单位,位于南浔区菱湖镇北栅社区,东西跨西湖港。缘于水波平静故名“安澜”。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里人捐资建造。民国十年至十三年(1921年一1924年)重建。

桥长58米,宽4.4米,高7.6米,两堍上下台阶各33级。整桥均用花岗岩筑建。桥面两侧素面栏板全部凿成吴王靠,桥栏末端置望栏2对,柱头雕束腰方形开光状,并按伏石狮抱鼓石。中孔顶部栏板外侧阳刻桥名“安澜桥”,旁阴刻“民国十年辛酉重建、甲子年工竣”款。

安澜桥为湖州地区最长的三孔石拱桥,是菱湖标志性古桥梁建筑。清代文人《安澜桥》诗云:“八月澄波分外寒,女郎踏月上安澜。晶宫不受姮娥妒,水色承光总一般。”“安澜步月”为菱湖古代八大景观之一。

种德桥

又名清溪桥,三孔石拱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前丘自然村,东西走向,横跨清溪。昔日桥被古藤密绕,俗称“藤桥”。明天顺元年(1457年)乡贤吴宗义建,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乡贤吴凤重建。#p#分页标题#e#

桥长31.4米、宽3.7米、高5.9米,中孔跨10.6米、拱高5.3米、边孔跨6.7米、拱高3.3米,两堍上下台阶各21级。

整桥以武康石筑建,桥面呈弧形,桥墩筑建成倒置梯形,三孔薄墩薄拱实腹拱。桥的中孔呈大弧度,两侧桥孔略小,为圆弧形。整座桥既显得雄伟坚实,又轻巧明快,和谐之美,为浙北典型,在江南水乡明代建造的桥梁中已属珍稀。

长寿桥

三孔石梁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菱湖镇射中村,南北走向,横跨宝溪。宋宣和四年(1122年)始建,因桥堍在宋嘉泰元年(1201年)归安县设有长寿酒坊,射中村所处为长寿乡,故名“长寿桥”。宋淳佑六年(1246年)、宋大德元年(1297年)、明正统四年(1439年)先后重修,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光绪三年(1877年)又二次重修建。

该桥长19.5米,宽2.9米、高4米。桥面整体呈弧形。桥体原用武康石建,后清光绪年间重修时部分石材改用花岩岩。望柱头雕瓣覆莲纹饰,桥栏为须弥座式,桥顶面有两块桥心板。中孔梁石外侧阳刻桥名“长寿桥”,旁署“清光绪三年重建”。

广济桥

单孔石拱桥,俗称“莫家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浔区菱湖镇达民村,东西跨莫家桥港。始建约为明代中后期(约1573年—1620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修。

桥长23.8米、宽2.35米,高4米、孔跨8.1米,东西上下台阶各19级。整桥用武康石、青石、花岗岩混合砌筑。桥面两侧设素面护栏,8根望柱头分别雕束腰覆莲纹和竹节状方形纹饰。

桥两侧长系梁端首雕“霸下”造型。南北间壁石上均刻“南无阿弥陀佛”字样。拱券内壁条石雕荷莲花组合字堂图,共计35幅,字堂图之多,在湖州地区罕见,字堂内均为建桥捐助人姓名和捐资金额。桥额石上阳刻桥名“广济桥”,旁署阴刻“嘉庆十九年重修”铭文。

望晖桥

又名东桥,三孔石梁桥,市级文物保护点,位于南浔区菱湖镇下昂集镇。南北走向,横跨昂溪市河。元至正十七年(1280年)始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

桥长20米、宽2.1米、高4.2米、南北两堍台阶分别为10级、8级,两坡又设9级台至中孔桥面,这部分台级是用长石板凿制而成,是望晖桥建造工艺特色,湖州地区不多见。望柱头分别雕坐狮和仰覆莲纹饰。中孔梁石外侧阳刻桥名“重建望晖桥”,旁署“光绪二十八年,里人募资重建”款。

下昂市河上的三座古桥“望晖桥”、“听月桥”、“众安桥”,三座桥名都是元代书画大师赵孟頫题写。东边桥名望晖、西边桥名听月、西南边桥名众安,晨起望晖、夜半听月、百姓安居,即富有诗情画意的慰藕,又寓于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p#分页标题#e#

利济桥

又称总管桥,单孔石拱桥,市级文物保护点,位于南浔区和孚镇中心,东西跨袁家桥港,东堍有座总管寺。同治《湖州府志》载:“曾名总管桥,因建庙前而得名。”

桥长9.8米、宽2.46米、高3.5米,东西上下踏步各10级。整桥均用花岗岩筑建。拱洞两侧间壁石上刻有楹联1对:“利用厚生,永锡而富;济人泽物,长发其祥。”

利济桥北侧紧贴单孔石梁桥,并列形成了一座双桥,石梁桥建于清代末年。两桥的桥墩肩墙平列砌筑,构成了一座风格迥异的双桥特殊桥型,在江南古桥建筑史上实属罕见。

中兴桥

单孔石拱桥,市级文物保护点,位于南浔区和孚镇中心,南北跨市河。始建年不详,清道光年间重修。

桥长8.7米、宽2.3米、高3.4米、孔跨3.5米,南北上下踏步各11级。整桥用花岗岩、青石、紫石混筑。该桥的桥拱非常特殊,是一座马蹄形桥拱造型,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美学观赏价值。

中兴桥两岸还保留着大片古民居,南西侧为和孚最大的钟家老宅(属市级文保单位),钟宅别具风格的家用河埠头,高大灰墙和古桥极为相融,古桥正对着还有一条长长的幽深老巷子。古居、古桥、古巷,古韵盎然,尽显江南水乡古镇风情。

孔河桥

又名沈家墩桥,单孔石拱桥,市级文保单位,位于南浔区菱湖镇山塘村,因原桥下是条“孔河”,故桥以“孔河”得名。始建明嘉靖年(约1522年)。

桥长12.5米、宽1.7米、高3米、孔跨4.5米,两堍不见台阶。桥顶面由2块长石板并列铺建。桥拱券由14块拱券石横铺环砌而成,其砌筑工艺在湖州地区首见。拱券上方无券睑石,南北拱券石各有一处雕荷莲花字堂图案。古桥余留构件均为武康石材质。该桥桥体虽小,构造特殊,保存至今几乎没修缮过,属原汁原味的明代古桥梁。

光阳桥

又名高阳桥,曾名高漾桥,单孔石拱桥,省级文保单位,位于长兴县太湖街道陆家斗村,南北走向,横跨东塘漾,桥北堍有座清代建的凉亭“耕耘亭”。始建年不详,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

桥长33米、宽2.65米、高6米、孔跨9.97米,南北上下台阶各18级。整桥平面呈喇叭形,桥体石材以花岗岩为主。桥顶面桥心石雕着精美的圆形卷云纹图案,桥洞两侧有2对系梁端首浮雕龙首纹。桥额石上阳刻桥名“光阳桥”,旁阴刻署“里人公建”铭文。#p#分页标题#e#

光阳桥单孔跨度较大,造型古朴美观,桥堍有座古凉亭,古桥古亭相连,体现了江南水乡桥亭风貌。桥留步,亭留人,桥与亭交相辉映,是湖州古桥梁典型之作。

寿昌桥

又名上渚桥,单孔石拱桥,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德清雷甸镇三合乡二都村,南北跨上渚河,西邻杭宁高速公路。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1274年)邑人姚智创建。

桥长(含桥坡)52.3米、桥宽2.8米、高8.1米、孔跨17.4米,南坡台阶25级,北坡台阶13级,台阶两边侧石(垂带石)凿成横道栉阶状(马道)。整桥均用武康石筑建。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筑,属无铰(无榫头)拱桥结构,是宋元时期桥梁建筑特征。桥额石上阴刻桥名“寿昌”二字,下方浮雕乳钉纹饰。

寿昌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一座很有时代特色的石拱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建造精良,装饰古朴,它不仅是德清古桥群中最好的一座古桥,还是整个杭嘉湖乃至长三角地区迄今发现的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宋代单孔石拱桥,它具有极高的古桥梁建筑价值。

社桥

五孔石梁桥,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德淸经济开发区龙胜村。始建年不详,元末吴王初年(1356年),邑人朱寿重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山下庙寺僧人复建。

该桥长42米、宽2.8米、中孔跨6.4米、上下台阶各9级。整桥用武康石、花岗岩筑建。桥面为板梁结构,两边梁石间用短石板纵向横铺建而成。望柱头分别雕莲花宝盖、仰覆莲、方形素面三种纹饰。桥两侧横帽石梁端首浮雕着花卉纹,边孔纵梁石末端雕勾云纹饰。中孔排柱石内壁多处雕荷莲花字堂图,字堂内刻有“皇庆癸丑辛月初九己未吉辰重建”题记。

社桥造型古朴,雕工精良,是德清境内跨度较大的一座元代五孔石梁桥。该桥保存良好,构件完整,桥上部分遗构,须弥座护栏、浮雕、纹饰等还保留着宋代时期的特征,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古桥梁研究价值。

追远桥

三孔石梁桥,省级文保单位,位于德清武康镇三桥村骆家冲自然村,东西走向。始建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元旦重建。

该桥长10.75米、宽1.62米、中孔跨3.9米、边孔跨3.22米。两堍无肩墙和台阶。桥面略呈弧形,桥体用武康石构筑。桥面用三块长石板纵向并列铺建而成。纵梁石外侧凿成折沿边形。桥两侧横帽石梁端首浮雕精美的花卉图。两边孔纵梁石末端均浮雕如意云纹饰。

追远桥是德清县现存具有宋代风格的古桥梁之一,其时代特征很明显。在桥墩排柱石内侧的荷莲花字堂内,还能见到题刻字迹“绍熙二年岁次辛亥”,“道光十二年元月一日立”铭文。虽然该桥构件已不全,且成岸上桥,但古桥能保存至今,也弥足珍贵。#p#分页标题#e#

万寿桥

又称万善桥,单孔石拱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德清县新安镇舍北村。桥堍有座蔺村戏台,相邻是蔺村水泥桥。始建年不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

该桥长17.5米、宽2.7米、孔跨6.5米、高3.6米,上下台阶各12级。桥两侧设须弥座护栏,望柱头分别雕覆莲纹和素面方形开光状。压卷石上均匀地浮雕乳钉纹,垂带石外侧末端雕着如意纹饰。桥额匾石上阴刻桥名“万寿”二字。

古桥上没有明确的纪年题刻,在德清历代文献中,有关此桥的资料记载也很少,但从形制、构件、雕刻等来看,具有鲜明的宋元古桥梁特征。

舍北村,古名“蔺村”,起始南北朝,有着1500多年历史。该村地处新安镇北部,村内河网纵横,是一座极富有江南气息的水乡村落,也是一个有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村内有南朝文豪沈约(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墓地遗迹,还有新石器时代“董家墩遗址”等古迹。

僧家桥

初名天宝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德清县武康镇玫瑰庄园小区旁,东西走向,横跨新龙西小河。始建唐天宝二年(743年)初为木桥,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重建。

该桥长11.5米、宽2.12米、高2米、中孔跨5米、边孔跨3米。整桥用武康紫石砌筑,桥面略成弧形。东西边孔桥面长石板上均凿成栉道,即“横道”,中间明显有被车轮碾压过成凹形的痕迹。桥墩由4块排柱石密排竖砌,中间排柱石内侧雕有荷莲花字堂图案,字堂内刻有“南宋宝庆二年季夏上旬吉日重建”题记。僧家桥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为德清现有最古老的桥梁之一。

德武桥

俗称太堡塘桥,单孔石拱桥,省级文保单位,位于德清县乾元镇幸福村,南北走向。“德武桥”昔时因桥界于德清县、武康县两县间,故名。

据清康熙《德清县志》记载:“德武桥,明万年三十六年(1608年)湖州知府陈幼学建,明崇祯六年(1633年)邑人蔡锋重建,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里人复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知县黄太华倡捐,会绅募资重建。”

桥长31米、宽3.7米、高6.8米、孔跨11.07米,南北上下台阶各30级。桥顶面桥心板雕旋涡纹图案。拱洞两侧有2对系梁端首浮雕“吸水兽”纹,雕刻精美。桥两侧桥额石匾石上阳刻桥名“德武桥”。

历经了四百多年沧桑的古桥,依旧巍然屹立,坚实牢固。整桥结构匀称,桥体高耸,造型美观,是湖州地区单孔石拱又一古建筑佳作。

用二年半时间圆满完成了以“湖州古桥”为专题的寻拍计划。两年来,会同朋友们一起走寻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古桥151座,拍摄了古桥148座。现把有代表性、典型的34座湖州古桥编成美篇,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喜欢、重视和爱护湖州古桥。#p#分页标题#e#

在此非常感谢市文物处、市地名办、南浔区文保所、德清文保所等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我提供了有关古桥的公开资料,感谢古桥专家朱惠勇老师、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沈文中老师、文史学者周正泉老师等行家在古桥文化方面给予热心的指点,感谢朋友、同学、文史爱好者和古桥爱好者的大力相助、支持、鼓励、陪伴,感谢各地村干部的积极配合,最后还要感謝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还有对湖州古桥满怀热情的朋友。

因水平有限,拙作中错误难免,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发表回复

zh_CNChines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