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初月帖

釋文: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濟行無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書
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此帖為《萬歲通天帖》第二帖,草書,藏遼寧博物館。王羲之父名「正」,為避父諱,「正月」書為「初月」。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書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書比較,具有古意,可能是較早的作品。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點。如其中倒數第二行之「道憂懷」,末行之「報」字,一點一畫均非直過,而是具有豐富的變化。如「憂」字的首筆和末筆,「懷」字的左側豎畫,「報」字的最後一筆,筆畫或短或長,或藏鋒或露鋒,都呈曲勢,非一帶而過,中間充滿了微妙的變化。翁方綱所謂「中過」,包世臣所謂「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等等,於此帖皆可領略一二。用筆以中鋒為主,有些字如「山」字、「報」字使用側鋒也十分明顯。結字大小不一,或長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隨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密疏劃一,這就決定了此帖的錯落跌宕、變幻莫測的整個面貌。這種情況同當時人們追求自然瀟灑的社會風氣有關。唐代以後追求精整規範,這樣的字就很難出現了。

zh_CNChines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