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檇李

檇李是嘉兴市传统的名特优水果,具有保护、开发的价值。为了有助于檇李的研究和发展,我们特把有关檇李的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分辑编印,以供领导机关和有关专业部门的同志参阅借鉴。现当第一辑印行之际,对一些情况介绍于下。

  (一)关于檇李的品位和价值

  檇李是历史悠久的珍稀名果,独产于嘉兴市境,古代即已蜚声四方。檇,音醉,其字义,据权威字书《说文解字》云:“以木有所捣也”,捣即击打,似即整枝之意。它另有别名醉李、隽李等,现代已不通用。檇李是李类果品中的一种,李类原产区在我国,嘉兴境内也有各种李子,如:夫人李、红心李、紫粉李、郁李……等多种,潘园李、徐园李在明清时亦称佳品。但檇李与各种李子不同,它质优味美,被称为绝品、仙果,其生熊也同一般李子有异。据文献记载和园艺界介绍:檇李原产地在嘉兴市境,属蔷薇科落叶亚乔木,一般高三四米,树形略似杏树,枝条开张,树干呈紫褐色,叶长卵形顺生,肥厚无光,其枝干和叶都同一般李类不同。近代檇李树,都采用嫁接法育苗木,砧木多用桃树或野李。据文献:古代植李多分根移植或用压条法育苗,现代已不应用。现代芽接檇李,定植后一般六七年、栽培得法的三四年即可结果,用三四龄幼桃树作 砧木枝接的,三四年就可结果。树龄十年至二十年间为盛果期,二十年后渐衰老,寿命最多四十年。檇李一般于清明前开花,清明时花盛开,正常花期约一个星期至十余天,遇恶劣天气则短促只两三天。檇李花蕊小密集,色银白,花质素洁净凝,簇集枝头,远望晶莹如雪,衬以新透的绿叶,不艳不娇,楚楚清新。古人说:檇李花“如晴雪”“花白浑如烟”“清雅素洁胜梅花”“入李园如入香雪海中”,甚有观赏价值。花后挂果,约两个月,果实于小暑前后几天内成熟。绿叶丛中,点点殷红,古人说:“子成红云稠”,形成一道道艳丽的风景。檇李果实形圆而微扁,蒂短而底平,能平置于桌上(别种则不能平置),成熟时皮色殷红,密缀黄点,有些皮色半黄半红,红处仍有黄点。果外披有一层白色果粉。有些果上部有纹痕一条。象人的指甲刻划的痕迹,这就是传扬千古的所谓西施爪痕。檇李熟透时,红晕透项,皮内果肉色黄,鲜润如琥珀,化成浆液状。果肉在成熟时是否化浆,前人以为这是区别檇李真伪的主要根据;采摘和食用都要掌握这一时机,太生则未化浆体、口感仅仅甘跪,过熟则浆液流失。考究的吃法是,先轻轻拭去果粉,在皮上剥开一个小口,肉浆可一吸而尽,仅余一条果筋,如金色的丝缕,连结果核。果味甘美绝伦,并有微微酒香。古今吃过真种檇李的人,无不赞不绝口,称之为“琼浆玉液”,“如甘露醴泉”,评价在各种水果之上。

  (二)檇李栽植的历史简况

  檇李独产于嘉兴市境,历史悠久。据古代文献记载。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时,市境已有檇李地名,而历代地方志相继载称:“地以果名”。据此说,檇李在嘉兴,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历史。相传春秋以后境内曾广泛种植,惜无文献记录。最早见于文字的栽植记载,为南宋时诗人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中的《净相佳李》诗。这一确切记载,距今也已近一千年。宋元明清有不少文献都说嘉兴净相寺产檇李,是古代嘉兴市境檇李的主要产地。至清初,净相寺憎人分十房,每房各植檇李数株,估计总数不过五六十株。明代及清前期,嘉兴王店的瑶庵、新篁的太平寺及嘉兴新篁、新塍、泰石桥、海盐六里堰的民家,也有零星种植,大都自净相寺直接引种或间接繁殖。由于檇李位美名高,历代封建官府,常向净相寺勒索进奉,该寺僧人不乐培育,果树遂逐渐衰败。清初朱彝尊《檇李赋》序中说:“檇李,县东净相寺有之,近苦官吏需索,寺僧多伐去,将来虑无存矣!”至清代中期,净相寺檇李树仅余二十余株,各地乡村也无成片种植者。

  清后期桐乡屠甸一带和嘉兴新篁栖柽李家,成为檇李新的集中产地。屠甸地区原有檇李栽植,原种亦系引自净相寺,太平天国后推广种植,近百年中形成较大规模。其处以今百桃乡桃源头村为中心,种植区域布及七八个平方公里,抗战前有李园二百余亩,李树达到上万株,年产李曾达三、四万斤,销行沪杭,影响广泛。该处曾建制为檇李乡,又自称桃源头即古檇李城所在地,因而一时社会上均以该地为檇李原产地,“桐乡檇李”遂四方知名。抗战前数年该处产量已衰落,年产不过一万斤,抗战期间更受到严重损失,破坏殆尽。嘉兴新篁栖柽李氏植李始于清嘉庆时,栖柽村本名西沈,村中李源业中医,当时见附近净相寺李树将近衰亡,因向寺中乞得数株分根苗木,辟园移植。经三四代百余年的繁育,至清光绪时拥有李园数亩、檇李二百余株,品种较纯,称为“龙湖檇李”。李氏为一方世家,交接广泛,影响甚广,延至抗战期间,李园被炮火摧毁无存。清末民初,海盐六里堰一带,产李不少,据统计,抗战前数年年产值达两万元,是否全是正宗檇李,缺乏记录,据闻品质较次。至于净相寺,清光绪时已无檇李,二三十年代,僧人反从栖柽李园移回四株栽植,以点缀古迹,抗战后仅存一株,解放后已不存在。二、三十年代,嘉兴全县除栖柽及净相寺外,仅新篁、竹林、凤桥、余贤棣等乡镇有农户零星种植,不绝如缕。城内铁路嘉兴苗圃,报忠埭对河蒋氏园中,也种过檇李。清末以后,檇李栽植也传向境外,清光绪年间嘉兴知县刘某离职时,曾向栖柽李家索去两株苗木带往江西原籍,民国初年杭州五云农场自桐乡移植檇李两株,后繁殖到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场,萧山湘湖农场、南京金陵大学农场等处,杭州闸口附近仁圃果园也种植过。三十年代,浙江省及嘉兴县当局曾讨论、规划复兴檇李,社会各方面也有所响应。嘉兴净相寺附近建立过檇李乡。一九三○年年嘉兴县农技人员成汝基曾出资 两千元,在余贤埭创办果园,搜集不同品种品质的檇李,分为五个品系,按一至五号分类命名,作对比种植,意欲培育优质品种。一九三五年嘉兴县于东塔附近建立檇李园,开始进行系统试验和推广,不久抗战爆发,日寇炮火摧毁檇李园,一切尽成泡影。#p#分页标题#e#

  解放后檇李生产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桐乡县曾把檇李标本送往首都展出。一九五八年,依据朱德同志的要求,浙江省曾将檇李苗十二株送到北京繁殖。一九六一年,根据嘉兴地区和桐乡县的请求,省政府拨专款扶植桐乡县重建百桃乡檇李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嘉兴、桐乡等市县领导机关发动扩大檇李种植,从政策上、物质上、苗木提供上和科技服务上多方面大力扶持,檇李生产逐渐恢复与发展。桐乡百桃乡现已有果树两千多株,嘉兴凤桥镇种有四百多株,其他乡镇也有不少农户种植。近年来省市领导机关加大扶持力度, 增拨专款,加强科技指导,使用现代手段促进培育,力求檇李优质稳产。

  檇李味美,却很难培育,历来产量不稳不高。过去盛年期,每树一般可产果一两百只、二三十斤,荒年则产量寥寥,甚至每树仅有一二十只、两三斤。有的农家贪图丰年多产,挂果数百只不疏果,造成“小年”期延长、品质下降或缩短树龄。檇李发育受客观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小蕊退化多,自花受粉本就较为困难,性弱嫩,怡污染,如遇骤寒或风雨,特列是遭受重雾,就不能成孕结果。旧时由于受社会和生产条件限制,一直未能形成整套的适用生产技术,产量大小年和无收年份交错发生。成为规律。朱梦仙《檇李谱》云:“以十年计之,繁生者只有二年,普通约居四年,最少者约三年,全无者约一年。繁生之后,每至两三年荒无。”这种情况迄今仍未改善,而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化,环境污染的加剧,生产状况更加不景气,有的集中产区,自一九九四年以来,一直歉收,甚至连年无收。因此改善其生存条件,总结改进其技术指导,进一步从各方面加强扶持,实为振兴檇李的当务之急。

  (三)檇李与地方历史文化的关系

  檇李的种植与果实品尝,经过千百年来的人文积累,同嘉兴市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围绕著檇李,附著了大量的文化沉淀。品赏檇李,不仅是品味美食,也成为色彩丰富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果品的檇李与地名檇李关系密不可分。檇李是嘉兴市境古代的地名,后来又演变成境内数县的雅称和代名。春秋战国时吴越两国曾在檇李风云角逐、数次激战。这一段史实载入孔子所作的儒家经典《春秋》及另一部古籍《左传》中。后代记载:檇李之地又有檇李城、檇李乡、檇李墟等不同说法,还派生了檇李亭、檇李池等“遗迹”。而檇李得名的来源,据传说是“地以果名”,自宋元以来,人们能见到的方志、史籍,无不持这一说法。据此,围绕着檇李果品,有说不尽的史实、掌故,引起人们的谈论和缅想;而因为檇李两字又是由孔子记人《春秋》的,檇李果品的地位也相应抬高,因而获得人们的推崇。檇李在传说中又同古代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使它更显得珍贵。相传西施入吴途经嘉兴时,曾品尝檇李,捏果时留下一道指甲痕,从此果实代代留痕不退。这一传说口碑相传,人们明知荒诞不经,却仍然津津乐道,文人用诗文吟咏记述,连篇累牍,代不绝书,平添了檇李的绚丽色彩。檇李的传说 还关系著天文星象。传说天上的北斗星主管果树,夏天北斗星柄向南,直指吴越之地,檇李是斗柄上的玉衡星“灵气”所化,使檇李又加上一层神秘性。这些传说再加上另外的不少典故,被人们引为千秋佳话,因此对檇李的欣赏和品食,成为流传不绝的地方文化风习。旧时文人墨客春夏间赏花品果,集会吟 咏,题词作画,主人也邀请宾客品尝美昧,征集诗书作品,都作为风雅之举。人们还把檇李作为贵重礼品,馈赠高官、名人和亲友,盛以竹盒,以蕉叶垫底,用丝绸覆盖,派专人递送,远至苏杭。清末时每斤檇李售“番银”一元,还供不应求,不易购到。千百年来品赏者留下了不少诗词书画,丰富了地方文化,其盛 况从本书中《檇李谱》的题词和《龙湖檇李题词》中,可见一斑。

  (四)关于檇李的历史文献和本辑编印的目的

  地方古近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檇李(包括地名檇李和果木檇李)的吟咏和记述,有待于进一步搜集和整理,以求古为今用,为现实服务。现知上文所述的南宋张尧同的《净相佳李》诗,是最早记述檇李的史料,他在诗中已把果木同吴越争霸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史料价值最高。明清时早期的作品,以清初朱彝尊《檇李赋》最具学术和文艺价值。它不但对檇李赋予文学形象,把美丽的传说组织入作品中,而且叙述了檇李的性能和栽植经验,是一篇来自实际的檇李简介,有助于后代的研究。在大量的文献中记述檇李栽培技术的根少,更缺乏专书。清王逢辰、现代朱梦仙各著有《檇李谱》一部,这是仅见的两部专书。它们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檇李栽植、培育、管理和经营的技术与经验,特别是后一部,内容更为详备,多属直接经验之谈。两书均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还都记述了有关檇李的历史、传说和有关的人文活动,可以说是有关檇李的全面概述,足资参考。为此我们特将这两部《檇李谱》首先编印问世。同时编印的另一种专书是《龙湖檇李题词》,它汇编了清末人士对檇李的诗词题咏,可以从中 窥见常时的文化风尚。这三种书极为罕见,已成孤本,我们这次编印,除标点断句外,内容未作变动。相信它们的问世,对于关心振兴檇李生产的同志,会具有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不妥之处,敬祈指正!#p#分页标题#e#

杜云昌 史念

一九九九年六月

发表回复

zh_CNChines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