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之槜李

 
  
(选自19333月《浙江建设》69期)
编者按:成汝基是嘉兴余新镇人,抗日战争前即从事农技工作。他在青年时期即有志于复兴李,在1930年以前系统地调查了李株系情况,搜集不同的单株,分类为五个品系,自己投资数千元,在家乡创办李园,进行观察试验和示范推广。同时他还大力呼吁复兴李,与一些有志之士共同进行推动,终于在1935年在县农场下兴办了东塔李园,着手更大规模的示范和推广。他对恢复家乡李的研究和生产,作了很大的贡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摧毁了他美好的设想。1952年前后,成汝基曾任嘉兴农校教务主任。五十至七十年代工作在嘉兴农业战线上的不少人,曾听过他讲的《果蔬栽培》课,跟随他实习过果树修剪。1957年后因历史原因默默回到余新老家,不久死去,研究资料尽已佚散。但他早年发表的文章还可看到一些,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可堪告慰的学术遗产。本文较早地发表于1933年3有的《浙江建设》有刊6卷9期上至今已68年,文章仍然很有价值,对我们现在振兴李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现除小标题数字有改动外,依原貌全载于本辑。
绪  言
      槜李一物,载诸史籍,名闻嘉禾,自来称为果属之珍品。颜色鲜艳,红晕透显,琼浆玉液,一吸可尽,虽甘露醴泉,不克媲美。惟国人不重视李果,乏人研究,迄今仅供文人逸士咏唱之资料,盖已硕果仅存矣。嘉兴县政府建设科以槜李原种实有保存扩充之必要,于东塔寺朱买臣墓旁,辟地数亩研究之、栽植之,已规模粗备,如继续经营,可蔚成大观。爱将槜李之大略情形,述之如下,敬乞高明指正!
原 产 地
      槜李之原产地,传说不一,或谓桐乡,或谓嘉兴。据《槜李谱》(嘉兴王逢辰著于同治九年即西历一八七○年)云:“槜李见于春秋,地以果名也。嘉兴为古槜李地,郡邑多产佳李,唯里中净相寺所产,为真种子。”又据《桐乡县志》云:“槜李实产嘉兴净相寺,有西施爪痕者为最,并非桐产。近因南乡间亦有此李之种,而嘉乡之李,亦有售于桐城市上者,寇乱初平,某令遽以馈上官,夸为桐产,从此每届果熟之时,遂成例馈。”又据《春秋大事表》:“古槜李(城名)在今嘉兴府嘉兴县南四十五里”证诸事实,净相寺地适在嘉兴县南四十五里许。视此三端,槜李之原产地,似属在净相寺;然均无确实证据,尚难定论。至该寺何以得此佳种,恐系由僧人自他处移李栽植,偶然得此自然育成之佳种,亦未可知。而究由何人何时何地移入,而又由何种品种育成,无从稽考。惟依槜李之外形而论,当属原产我国南之之东洋系统无疑也。#p#分页标题#e#
历史及分布
      槜李栽培起源于何时,无可稽考,考诸古籍,惟云:“地以果名”。《槜李谱》又云:“鲁定公十四年,越败吴于槜李”,以此证之,春秋时,嘉邑已有槜李之名。当斯时槜李之栽培已盛,而其栽培起源,当于其时前若干年,不难意断。而春秋迄今,已有二四七一年,则槜李之栽培,当在二四七一年以前。惟当时未入文人唱酬,无籍可考。至宋张尧同有《净相佳李》诗,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载有徐园槜李及黄涛《咏槜李城》诗,于是槜李之名遂显。至清初除钱牧斋谦益《初学集》题咏外,曹倦圃溶《静惕堂集》,朱竹垞彝尊《曝书亭集》均有槜李诗。以上率为散文诗赋,直至同治九年,有嘉兴王逢辰者,著《槜李谱》,内分三十条,及《桐乡县志》记载潘园李及槜李之原产地及两者之区别,可为研究槜李之嚆矢。嗣后净相寺之李,惨遭火劫,真种日少,时至光绪年间,母本尽凋,分本有无保存,尚不可知。寺僧为保留槜李原产之古遗迹,私下求得木妻圣寺(编者按:木妻圣寺,应为新篁栖柽村,亦即西沈村,下文同。)李氏园中分本四株,植于寺中,现树龄尚小,结果无多。
       槜李之传入桐乡年代,亦非近迩,按桐乡之设,在明宣德五年,该县志有“寇乱初平”等语。查宣德以后及于清代为寇者,有鞑靼、倭寇、浩罕、玉素普及洪秀全等五次,鞑靼之寇,其时交通不便,似与浙江无关,后三者年代甚近,最远者亦不过百年,当地长者,当能知其大概。然询诸当地老者,俱云年代久远,不克尽知。此之所谓寇乱,当指倭寇而言。倭寇在明正德年间入寇浙江,作乱多时,于正德四十二年陷平海后,为戚继光所平,槜李当于其前传入侗乡,其后栽植,盛极一时,声名大振(编者按:桐乡县志所谓“寇乱初平”语,是指太平天国失败,作者认为指倭寇乱后,有误)。时至今日,槜李为桐乡所产,人均知之;然栽培之势,亦日见其衰落矣。至今分布之地渐少,惟县南屠甸寺左近之蒋家桥、香狮浜、桃园头等处,年产不过五千元之谱。
      海盐澉浦山中,昔日出李亦多;惟无古籍可考,未知始自何时,如何传入,槜李谱上“海盐之澉浦山中种并不绝”一句,为唯一之记载。近今渐有向六里堰移转之势,栽培极盛,年产约二万斤,为槜李之最大产地。
      昔时梅里(东瑶庵附近)均有栽培,专供寺僧贩卖及馈赠之用,而近今亦衰落无余。光绪年间,木妻圣寺有李少园者,家小康,好诗文,家园中多植此李,作求诗撰文之饵,而今人去园荒,已大不如前。民国初年,有葛氏之戚友,赠以桐乡槜李两株,今植于杭州炮台山五云农场,其后繁殖不少,分与笕桥浙大农学院园艺场植物园及湘湖农场果园,嘉兴县立苗圃亦得分本十余株。至民国十九年,由俞某带往南京,今金大之槜李,即此次传入,亦系桐产。同年间有成某者,作一有系统之调查,采得各地标本,查得各地所产略有区别,大致得分五种,现已集得各种小树,植于嘉兴余贤埭家园,以供一己嗜好之需,故无多量繁殖。民国二十年,有嘉兴蒋某,请桐乡乡人嫁接十余株,今植于南门报忠埭对河园中,其他如嘉兴曹王庙及石燕村、杭州闸口对江仁圃桃园、严官巷吕仁圃桃园均有之,然为数甚少,真假难定,传入之时,亦不易考。总之,槜李之在今日,犹以净相寺为最佳可知,故纯种当仍在嘉兴净相寺也。
#p#分页标题#e#五品系之区别
        槜李屡为火劫,真种日少,考古者或务名而失实,居奇者更杂伪以乱真,鱼目混珠之弊,时有所闻。今将调查所得,转载于此,以供同好。
      槜李一号  树性开张自然,成半圆形,甚大。在自然生长者,有树高一丈余,干大七八寸,有徒长性,有落果及隔年结果性,一部或全部小蕊退化,且有自花受粉困难之特性。接木活着力小,约30%,以芽接为宜,芽接活着力50-60%。树梢生长盛,紫褐色。叶中大,深绿色,主脉紫绿色,叶片厚,长枝上之叶为倒卵形,短枝上之叶多拔针形,先端锐,叶缘有细锯齿,叶柄青色,背带紫,托叶退化,密腺肾状形,生于叶之基部。果重二两许,有爪痕,六月中下旬成熟,形扁圆,紫红色,中杂细小不正形黄色果斑,斑之分配不匀,有金属光泽。底色肉黄,幼果粉基多,渐老渐减,至熟稍带白色。肉质细密,琥珀色半透明,浆液极多,惟核之四周,稍有淡黄色之纤维,甜而微酸,有芳香,皮薄易剥。核扁圆形,先端稍尖,基部圆而无仁。此种现今惟木妻圣寺李氏园中净相寺及余贤埭成氏家有之。
     槜李二号  此种与前种大同小异,接木活着力稍大,果形稍小;且不具爪痕,病虫害较多,结实不如前种困难。此种以桐乡为最多,而普通现在所谓槜李,大都指此而言。
      槜李三号  此种成熟稍迟,普通七月下旬成熟,产量中等,小蕊完全,自花可以结果,惟不如他花授粉之优良。生长甚强,不徒长,抵抗病虫害力大,落果少,果形扁圆,皮暗紫色,黄斑稍浓且大,浆液亦多,甘酸得宜。此种惟李氏及成氏园中有之,接木甚易。
      李四号  树性开张直立性,树梢绿色微带紫。叶密稍强,背黄绿色,叶柄短,黄绿色,托叶密腋均退化。果实重一两许,果顶外突,形如球面,六月下旬成熟。果粉不多,果皮淡紫色,浆汁少,带砂性,纤维稍多,味淡而微酸;肉质疏松,淡琥珀色,离核有仁。抗病虫害特强,接木容易,落果少,隔年结果性不盛。此种桐乡木妻圣及成长有之。
      #p#分页标题#e#李五号  此种类似四号,果形稍大,成熟常迟,普通在七月上中旬成熟,小蕊半退化,自花不易结实。此种以六里堰为最多。
注: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
衰落原因及改进管见
      槜李栽培至今,有退无进,考其原因虽多,要之无人研究,所以真种日少也。兹将普通衰退原因,述之如下:
(一)苗木供给不足。
1、认佳良品种为秘宝,不愿外传;
2、接木法之错误,惯用高接;且不明接木原理,因之活者更少;
3、接木本性不易。
(二)品系之缺点,一二两号品质虽佳,每多欠收,三四五号品质稍逊。
(三)一定面积内产量低减。
1、混栽杂栽及植距不适;
2、施肥修剪不注意;
3、病虫害防除不力。
(四)贮藏包装及运输方法不良,生产费无形增高。
(五)不善利用槜李,均供食用,不知设法制造,因之时有产物过剩之患,无可广植。
(六)不知创立合作社,实行合作。
槜李业不能发展之原因,已如上述,更将改进办法,分项述之如下。
(一)育苗区:专繁殖苗木分布各处。
(二)模范区:以科学兼经济的方法经营李园,藉以示范。#p#分页标题#e#
(三)试验区:
1、品系比较试验:注意丰产性、品质及病虫害抵抗性;
2、肥料试验:注意肥料种类及施肥量;
3、土壤试验:注意各种砧木对土壤之影响;
4、接木试验:注意接木方法、时期及对各种砧木之亲和力;
5、修剪试验:注意各种整形、夏冬剪枝及摘果等;
6、病虫害防除试验:注意生理、机械及化学三方面;
7、品系经济栽培之试验;
8、果实利用试验。
结  论
       嘉兴县政府筹设槜李园,其目的有三:一、保存佳种,二、复兴嘉兴李业,三、推行各地。现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调查本县及邻县槜李实况,同时收集五个品系之幼苗,从事栽植比较;第二将认为经济上之优良品系,加以繁殖,设立科学兼经济之示范区,并推广之;第三从事各种试验并设立补习教育机关,养成实用人材,下乡推广或自营;第四指导组织合作社,主持共同贩卖,及评品会展览会等事项;第五输入国内外优良品种,行杂交变异、实生等方法,实施品种改良,完成原定目的。

发表回复

zh_CNChinese (China)